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科技论文 > 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转型模式浅析

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转型模式浅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1-26 05:43:00人气:355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对科学文化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需求,同一时期,互联网高速发展,新媒体平台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公众也拥有了更多话语权。在这种形势下,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不能墨守成规,应该借助互联网平台,积极探索出一条转型之路,在全方位、深层次满足公众需求的同时,使科技馆教育活动立足长远,保持健康有序发展,持续服务社会大众。

关键词:新时期;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转型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大众的思想认知水平、科学文化素养不断进步,对科技馆的教育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愿景下,科技馆作为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场所,科普教育活动应改变现阶段教育活动的模式,以公众需求为核心,提高公众对科普教育活动的兴趣,给公众提供更便捷的参与体验。科普教育活动还要根据社会发展,创新活动的模式,选择优质主题与内容,并将它们完美融合,在具备自身特色的同时,满足公众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将公众需求转化为科普教育活动所展示的内容,必然能够吸引公众参与,使科技馆保持健康长足发展,持续服务社会大众。

1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的现状分析

1.1科普教育活动基本类型及开展方式

科技馆是进行全民科学普及的场所,科普教育资源充足,科学传播形式多样,无论是基础科学还是前沿科技,都可以让受众直观形象地了解其中的科学知识。科技馆的科普教育活动指的是将科技馆科普教育与社会资源有效结合,开展层次丰富、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科学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并存的各类活动,依托自身展览展品与人才优势,科技馆开展的科普教育活动主要可分为3种类型。1.1.1展览教育活动。展览教育活动主要依托科技馆常设展览与短期展览开展,包括展品辅导、展览讲解、参观学习等,以观众参观、科技辅导员辅助讲解为主要形式,对公众进行体验式教育,是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的基础。科技馆的大部分展品是跨学科的成果,具有趣味性,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工程、技术、数学等内容,可满足公众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科的知识需求,在公众学习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1.2日常教育活动。日常教育活动是展览教育活动的延伸,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涵盖科学、人文、地理、传统文化、手工制作、前沿科技等知识,主要包括科学表演、科普剧、角色扮演、竞技游戏、科学实验、科普讲座、专家报告会、脱口秀、科学家面对面、自然、环境野外考察与科研、工程、生产现场考察、冬令营或夏令营、馆校结合、科普日等,这类教育活动主要以动手制作、亲身参与为主要体验形式,开展此类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吸引公众参与,让公众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在丰富公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提升科学素质,扩大科普影响力。1.1.3科技类竞赛教育活动。科技类竞赛教育活动主要面向青少年学生和科技教师,以竞赛形式开展,以竞争模式促进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的兴趣,鼓励青少年进行科学创作,在竞争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体会科技奥秘,提升科学素养,主要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年科普实验暨作品大赛、机器人竞赛、发明竞赛等。近年来,科技类竞赛种类更加丰富,参与人数逐年增加,科普教育通过竞赛活动深入到边远地区,可充分带动边远地区人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

1.2现阶段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面临的问题

1.2.1科技辅导员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公众深层次需求据调查,国内民众一年内参观科技馆等科技类场所的人数占总人口数的31.9%[1]。2020年,全国科技馆共开展短期展览活动540余次,巡回展览活动750余次,服务公众超过1000万。2019年,全国科技馆举办教育活动的次数达到15.4万次,服务总人数达到2429万[2]。由此可见,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受众较多,大多数教育活动需要观众与科技辅导员通过互动与交流进行科学原理学习,而目前科技辅导员数量有限且专业分配不合理,管理、经济、文学等学科比例较高,自然科学类专业背景人才较少[3],导致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无法满足观众实时、深入了解活动内容的需求,与观众互动不够深入,使得教育活动达不到预期效果,公众逐渐将科技馆作为游乐场所,丧失了探索科学的兴趣。1.2.2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科普教育活动暂停或延期。举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科技馆作为大量人员聚集的公共活动空间,实体馆采取闭馆或限流参观的措施,各类科普教育活动暂停或延期举办,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功能受到极大影响。国际博物馆协会于2020年4月7日至5月7日对世界各地的107个国家以及地区的1600余座博物馆进行调查,这是一项全球性调查,报告显示,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强烈冲击下,83%的博物馆将大幅削减活动项目[4]。科技馆作为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也面临着同样的境况,大量教育活动暂停或延期举办,科普资源无法与公众共享,在这种情况下,科技馆教育活动亟需打破传统,探索新的开展模式,顺应时代变化,积极迎接挑战,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为提高全民科普素质、弘扬科学精神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1.2.3新媒体迅速发展,抢占公众关注度。新时期,随着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平台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类信息传播平台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5],其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形式丰富、互动性强等诸多优势改变了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抢占了公众关注度,使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受到极大的影响。同时,新媒体平台构建了一个自由传播的空间,信息传播主题更加多元,传播内容鱼龙混杂,越来越多的“伪”科学走进公众视野,给公众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在这种情况下,科普教育活动需要为公众提供辨别真伪的风向标,提高科学传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面临更大的责任与挑战。

2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的转型模式

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通过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达64.6%[6],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为科技馆教育活动转型带来了机遇,借助互联网平台,针对存在的问题,向信息化转型,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2.1“短视频+科普教育活动”模式

短视频是继文字、图片之后的第三次大众表达革命[7],将科普教育活动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使公众参与活动更加便捷,将科普教育活动变得可视化、趣味化、简单化,有助于打破科普活动在组织和参与过程中存在的壁垒,公众可通过观看视频反复学习科学知识或进行科技创作,有趣的开展形式,可突破教育活动的空间限制,既扩大活动的广度、深度与参与度,使科技馆教育功能无限扩大,也丰富了公众的科技文化生活,惠及更多人。根据活动内容及要达到的教育效果,科普教育活动短视频主要可采取3种模式:第一,“图文+配音”模式,将活动内容转化为图片或文字,加以配音解说,制作科普短视频;第二,“实拍视频”模式,将活动现场进行实拍,通过后期合理剪辑之后,制作科普短视频;第三,“科普动画”模式,将一些受到空间限制或存在危险隐患的教育活动通过特定软件制作成动画科普短视频,拓宽教育活动范围,增加活动趣味。因此,“短视频+科普教育活动”必将成为开展教育活动、促进科学传播、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科普新路径。

2.2开设科普教育活动直播

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4.33亿,占网民整体的50.7%[8]。在网络技术普及的基础之上,轻薄短小的移动终端改变着人们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在这个大环境下,开设科普教育活动直播,使得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内容丰富多彩。网络直播最常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视频网站向公众提供电视信号观看,这类直播原理是通过采集模拟信号,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输入电脑,实时上传至网站供人观看;另一种是在直播现场架设独立的信号设备导入导播端,再通过网络传至服务器,生成网址供人观看。科普教育活动通常采取第二种直播方式,其具有直观性、操作性、实时性等特点,获取方式多样,互动性强,适应性强,受众广泛。将网络直播应用于科普教育活动时,一是应整合渠道,多平台同时直播,可以使用户选择熟悉的平台,实现多视角、多平台、多受众的效果;二是选择优质的“直播内容”,满足公众对更深层次的学习需求,提升公众参与教育活动的兴趣;三是打造系列化的品牌科普直播,培养具备专业素质的直播者,提升直播质量,尽量将线上科普教育活动贴合线下,有效实现教育效果。科普教育活动直播是最贴近线下教育活动的一种模式,在公众参与科普教育活动、科技馆实现教育功能中占据主要地位。

2.3充分利用数字科技馆平台

数字科技馆是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将科普资源通过文档、视频、3D、VR等多种便利性方式展现的网络数据库[9],通过虚拟场景的互动与体验,消弭地域不平衡现象,为公众提供自由交流的平台,达到科学技术共享的效果,增加公众对科学的求知欲,是对传统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的补充与创新。数字科技馆可按专业学科、开展方式、不同年龄段等进行区分,开设科普专栏,让公众选择更加便利。利用数字科技馆平台,可实现全国科普教育活动联动,同种类型的活动在线上进行展示,便于公众进行对比学习,随时进行交流,也为科技馆教育活动从业者提供了相互学习的空间。

3科技馆教育活动转型的重要意义

3.1对科技馆而言

疫情暴发以来,据科技部统计,2020年科技馆和科学技术类博物馆的参观人数下滑,比2019年减少52.68%[10],各类线下教育活动也暂停或延期举办,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功能受到极大影响。2014年2月,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关于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指出科普要顺应时代视频化、移动化、社交化、游戏化等发展趋势,使科普内容更加多元、易于理解、生动有趣,使科普更具便捷性、趣味性、互动性和感召力,实现科普“从一维到多维、从平面媒体到全媒体”的融合转变,运用微博、微信、社交网络等开展科学传播,让科学知识在网上流行。在这种情况下,科技馆科普教育活动及时转型,可以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拓展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模式,使科普知识更加透明和开放,活动的质量也大幅提升。依托新媒体建立新的科普教育平台,优化共享科普资源,增加网络科普教育供给,降低很大一部分科普成本,扩大科技馆科普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使科普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加快科技馆科普教育的数字化进程,是科技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行之策。

3.2对社会公众而言

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我国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依然存在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偏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和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科技馆作为专业的科普平台发挥作用,充分借助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创新教育活动形式,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制作和传播优质的科普原创资源,整合现有资源,对公众进行科学普及,使得科普传播者与公众、公众与公众之间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给公众更多选择权与表达权,同时,公众在互动交流时,对科学理解方式也更加开放、多元,使科普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更加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公众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接受者,还同科普工作者、专业人士一样,是科技传播的贡献者,不仅丰富了公众的科学文化生活,更能提升公众对科普传播的自觉性,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

赵昕 赵金惠 余芳芳 王天强 甘肃科技馆 甘肃省反邪教协会 甘肃科技馆 兰州市第四中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