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育改革对我国日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我国的日语教学规模不断加大。本文在阐述日本教育改革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探讨其对我国日语教学的相关启示,即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优化日语教学的思路,关注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期为日语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日本教育改革;日语教学;人才培养
日本每一届政府都重视教育问题,教育政策及相关方针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且能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日本在桥本内阁时期,文部的大臣就提出了关于改革日本教育的具体方案及课题。在当时的教育审议会上,日本内阁前前后后一共进行了四次关于教育问题的答辩,并合理修改了日本战后的教育基本法,在2006年提出了相应的审议报告。
一、日本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和焦点
日本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修改了战后《教育基本法》。改革内容涉及完善教育财政、应对情报化社会和国际化社会、学术振兴、高等教育改革、建设终身学习社会及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现在对改革的焦点问题进行分析。
(一)创建终身学习型社会
日本在教育基本法中加入了终身教育的理念,且日本终身学习审议会和文部科学省都大力推进创建日本终身学习型社会。他们主要通过提升国立大学的开放度,拓展远程教育的范畴,以完善当前的社会教育方式。根据日本社会的需求,高等教育面向整个社会开放,并且广泛地吸收社会在职人员入校学习,主要表现在:增强选修学习的灵活性,拓展教学内容的形式;设立夜间研究生院;制定旁听大学生课程制度,并且承认旁听学分;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关系,采取研究生制度及委托培养制度。此外,为了在社会教育中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全面满足日本社会居民的需求,日本政府加强了体育设施、文化设施及社会教育设施建设。
(二)培养综合性人才
日本在2002年发布了《作为人的战略展望》,强调学生培养的目标,即把学生培养成能够自主行动和思考的、有涵养的、具有丰富文化的日本人,培养成新世纪的综合人才。这种教育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体现在每个日本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办学目标上。比如,明治学院东村高中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具有自立精神、国际型、有实力、道德高尚”的人才。即便是特别招收病弱青少年、儿童、残障和智障的南越养护学校也把“开朗、友善和强健”当作校训。把培养综合型人才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这是世界范围内教育的发展趋势。
(三)日本新世纪的人才培养战略
教育是为了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日本的教育改革同日本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日本的教育战略具有国际性的眼光,站在国际发展的层面上制定战略,提出了培养国际型人才的思路:明确研究生院及大学的作用。大学主要以专业知识教学为主,同时加强学生同社会的联系和交流;研究生院需要培养社会需求的研究型和职业型人才,进而充分地完善大学教育。学校需要纠正学校风气,设立不同方向的课程,加强对学生成绩的考评;要设立多种类型的学校,如法律、经济专业学校,培养公共政策、教育、金融、法律实务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日本教育改革对我国日语教学的相关启示
(一)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日语教学具有特殊性,当下许多教师依旧遵循汉语的教学方式,且缺少充分的教学准备,使学生难以脱离汉语的环境来学习日语,限制了学生日语能力的增强,没能培养出应用型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日语环境,从而增强学生的日语技能。同时,在教学中注重进行持续性反思,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风格和特点,确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掌握记忆日语及应用日语的技巧,使其主动进行探究,以提升自身学习日语及应用日语的能力。
(二)优化日语教学的思路
目前,多数高校的日语教学仍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不仅难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厌学情绪[1]。为了提高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教师需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建构语言知识的过程进行指导,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日语的主动性。第一,鼓励学生进行听说练习。教师需要在培养学生日语读写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日语的听说水平,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多听、多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及表演者。第二,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日语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不意味着要削弱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对其进行指导。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还要对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以提高语言教学的质量。第三,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和自主探究。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合作、探讨、实践及体验来提高自身的日语综合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把讲解的时间控制在课堂时间的三分之一,把剩下三分之二的时间留给学生探讨[2]。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前提出教学话题,把学生分成两个对立的小组,每个小组发表反对或者赞同话题的理由,由两组选出各自的代表进行探讨,在课堂的最后根据教学规划进行听力训练。教师需要明确教学方法是不破不立的,要在应用高效教学方法的前提下,积极探究新型的教学方法,并把教育研究的目标放到国际层面上,从其他国家经验中学习有效对策。
(三)关注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语言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日本教育中,文化教育是重要的一部分,其注重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果[3]。我国在日语教育中,需要让学生充分地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及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培养他们在国际交流大背景下进行思考的习惯。当前,我国日语教育存在文化、语言脱节的问题,学校普遍先开展语言教育而后开展文化教育,所以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日语知识,但由于没有充分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在同日本人实际交流中仍存在较大障碍[4]。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合理引入日语文化知识,避免学生因为“文化缺失”而出现交际障碍。让学生全面接受别国先进的文化,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及文化品味。教师需要在日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培养学生使用日语介绍我国灿烂文明的能力,让学生在吸收国外文化精华的同时,也输出我国的先进文化,充当文化交流的国际使者。比如,在讲解国外的主要节日时,教师可以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制作节日贺卡,也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节日的背景资料,对比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让学生加深对中外文化差异的了解,科学地看待中外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做新世纪的综合型人才。在日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内容,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逐渐培养学生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5]。
(四)重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当前,我国日语教育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质量的外语人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积累、较高的文化素养、良好的外语能力等。所以,我国需要合理转变人才培养的整体观念。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学校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进而培养出具有个性的、健康的创造性人才,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及创造才能[6]。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导入一些日本新闻视频和语音内容,让学生针对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一些有偏激看法的学生给予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科学地看待问题,从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政治观,培养国际眼光。也可鼓励学生在课前准备关于日本文化的小演讲,加深其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汲取日本文化中有价值的内容,去其糟粕,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通过在日语教学的多个层面渗透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本文探讨了日本教育改革中的焦点内容,并对我国日语教学改革进行了反思。当前的日语教学需要培养能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的人才,不能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积累,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理念、方法、思想及人格的教育。我国需要从国际化的角度改革日语教学,积极引进先进教育模式及理念,以培养出综合素养较高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玄里.日语翻译教学中现状及解决对策[J].才智,2016,(30):65-66.
[2]王海平.浅谈日语教学中的日本语考试导向问题[J].西部皮革,2016,(18):46-47.
[3]李小俞.文化认知对日语习得的影响及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6,(30):98-99.
[4]温玉晶.日语教学中日本文化导入的有效途径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6,(10):45-46.
[5]谷恒勤,战建丽.日语基础阶段中级句型教学探索[J].高教学刊,2016,(22):79-80.
[6]谢亦瑜.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2016,(10):61-62.
韩雪 太原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