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探究
摘要:新生入学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探索了高校新生教育中的“理念、活动和资源”的联系,从系统思维的角度,给出了新生入学教育的新模式。
关键词:系统思维;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三位一体
一研究背景
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实施大学教育的基础工程。它牵涉面广,既是一项关乎学生能否顺利成长的导航工程,同时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生的大学生活及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目前来看,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各高校也在总结创新方法。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一是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不断探索适合新生发展的长效机制,如马瑜等提出了助理班主任制、学生导师制、教师联系宿舍制、学生挂牌制等机制,[1]二是在教育模式上下功夫,陈岸涛等提出了“体验式入学教育”模式,强调新生在新环境的能动性[2],吴文龙等则是提出了“服务式”、“贴心式”入学教育[3]。管窥这些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机制的提出,还是模式的凝练,都需要有理念做指引,更要有各种有效资源作丰富,但就目前来看,系统地处理理念、资源与机制,探索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从整体上把握新生入学教育中各关键因素的联系,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属空白。本文拟从实践着手,采取系统思维的方法,试图构建起这一新的理论模式。
二理论综述
(一)系统思维
所谓的系统思维,就是将“系统”作为基模的思维方法,它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诸多的联系中考察认识对象,这些联系可以包括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等。[4]系统思维能极大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不同于形象思维或创造思维,能给人们带来整体观。
(二)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
特质因素论由帕森斯首次提出,他假定:每个人和每个职业都有稳定的特质或因素,如果个人的特质与工作因素非常接近,那么个人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特质因素论丰富了大学生入学教育的视野,也使我们明确的意识到,大一新生的生涯探索在他们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便已经开始了,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要起到生涯规划唤醒的重要作用。
(三)勒温的群体动力学和场理论
该理论创始人k•勒温最早在文献中使用群体动力学这一术语。他受物理学上“力场”的概念启发,将“场”定义为个人在某时间所处的空间。他认为,在同一场内的某部分元素变动时,会影响到所有其他部分的元素,这就是勒温的场理论(fieldtheory)。他用此理论来解释人的心理与行为,个人与其环境的交互关系。用以下公式来表示:行为=f(个人,环境)此公式表明,个人的一切包括心理活动在内的行为是随其本身与所处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的。受此理论的启发,大学新生在进入校园后,他们的行为会受到校园“场”的影响,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要营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场”。我们认为,这种“场”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文化的沉淀,才会逐步实现。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力”模型
“双力”模型是建立在勒温的场理论和企业文化相关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的高校思想教育的模式。所谓“双力”模型,包含外显引导力和内隐推动力,它们通过强化思想教育外部“场”功能和提高大学生自身修养的主动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力一种创新模式。在“双力”模式中,由四个最基础的元素组成,它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发挥核心基础性作用,包括行动力、辐射力、凝聚力和导向力。“双力”模型的引入,为新生入学教育提供了动力支撑。
三系统思维下的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构建―以青岛大学市场学系为例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结合青岛大学市场学系的实际案例,来探讨“三位一体”模式的构建。青岛大学市场学系,含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两个本科专业,该系在校园文化活动培育和学生基层党建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在新生入学教育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明确理念,是确立“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基础
理念,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市场学系结合当前国家和学校建设“双一流”大学的总体要求,将建设“活力大学”细化为建设“活力院系”,依据勒温的场论,将“活力”划分为同学自身的内隐推动力和有助于探索成长的外在引导力。内隐推动力能够提炼大学生所在群体的历史文化特点,提升思想教育理念、增强大学生的凝聚力;而外在引导力贴近思想教育主题,贴近时代脉搏,贴近生活,加强信息交流沟通,增强思想教育的行动力。正是在“双力”理念的驱动下,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才能够保证每个环节环环相扣,保证了各项资源的有机、有效的联系,使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二)寻找支撑,是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关键
理念要落地,要有现实活动或者平台作支撑,这种支撑绝不是为了某项活动而特设的支撑,它应当是这个组织经过长期积累和实践,凝练和沉淀出的具有该组织鲜明特色的活动或者平台。市场学系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实践,培育出已连续举办9年的“大爱无声”公益服务活动和连续举办11年的“模拟职场”活动,这两个品牌活动成为该系文化的重要一部分,他们的覆盖面、参与面都非常广,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三)盘活资源,是丰富“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不二法则
资源,是无处不在的,所谓“盘活”,就是将系统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发挥其效能的过程。这就需要,一是要明确好所拥有的资源,明确各种资源的特点,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二是要不忘初衷,要围绕着“理念”来设计相关的活动,三是要注意活动的形式要新颖、多样,甚至要“接地气”,这样,资源就真正的“活”了起来。市场学系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将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融入其中,鼓励新生接触广泛的工作世界、探索自我,为此,盘活了“校友―新生”的联系,设计出“我的美丽大学”、“校友开讲啦”等品牌栏目。为了提高新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加强“老师―学生”的联系,设计了“大学老师忆大学”的活动,形成了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为了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设计了“核心价值观在基层,寻找身边最美的人”活动。在新生军训期间,一篇接地气的原创推送《“一封家书”――青岛大学军训翻唱版》暖遍了全体新生,感恩教育得到了很好的升华。
(四)新生入学教育“三位一体”模式的提出
综上所述,基于“理念、活动和资源”的阐述,我们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探索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凝练出了新生入学教育的“三位一体”模式。所谓“三位一体”模式,概括来讲,就是基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确立合理有效的工作理念,培养特色鲜明的品牌活动,构建积极活跃的平台,盘活整合现有资源,将“理念、活动、资源”三者互为联系、互相包容、互相支撑,形成一套健康而富有活力的整体。具体来讲,就是以“双力模型”为驱动,以校园品牌文化活动和特色党建立项为支撑,搭建由“教师-毕业校友-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平台,将各方资源有效利用,形成强化新生入学教育的合力。“三位一体”模式生动地呈现了“理念、活动以及资源”的联系,理念作为“树”的根基,决定了整棵树成长的动力,一旦明确了相应的理念,所有的活动便有了背后的意义关联,而且,基于理念的“驱动”,还将会有更多的资源被发现,衍生出更丰富的联系,使得这颗大树生机盎然,活力无限。我们将具有可持续培养的典型活动以及平台作为“树干”,既有效地将组织的文化得以传承和丰富,又会从活动及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涌现出大量的优秀资源,比如杰出校友、先进榜样等,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活动或者平台必将烙上时间的“年轮”,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资源的有效呈现,则是“大树”结出的累累“硕果”。他们之间的联系,以独特的“栏目”、独特的“方式”(比如微信平台)给以展现,都会传递出“正能量”,这些“正能量”宛如“养分”,滋润着根基,不断激发出大学生的内在动力,同时也营造出积极向上、富有活力的外部环境。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三位一体”模式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每一次的循环加强,都会促进“三位一体”模式这棵大树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马瑜,赵海阳,王朝辉.构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长效机制方法探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05):50-52.
[2] 陈岸涛,马娟.高校新生体验式入学教育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08(05):131-132.
[3] 吴文龙,陈小娟.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7):187-188.
[4] 袁劲松.系统思维智慧[M].青岛出版社,2013.
作者:宋莉璐 房征岩 单位: 济南大学音乐学院 青岛大学商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