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与中职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中职学校学生很大一部分是在应试教育中落榜的学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不少挫败,让部分中职学生有低人一等的心理。进入职业学校之后,如果不对这种心理加以引导和改变,就可能造成部分学生自暴自弃、不求上进。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技工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如果学生长期怀有自暴自弃心理,对将来就业和生活都会带来很大影响,同时无法满足社会对技工人才的需求。因此,赏识教育作为一种创新教育方法,应用在中职教育中,可以很好地对中职学生进行引导,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生;赏识性教育;全面发展
哲人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赏识、赞扬、鼓励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对800名男性进行了30多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成就最大者与成就最小者在智力上没有显著差异,而他们在自信心、进取心、坚持性、不屈不挠、不自卑等非智力因素上有较大差异。智力因素相当于种子,非智力因素相当于土壤,只有土壤肥沃,种子才能茁壮成长。肥沃土壤的构成成分我认为最基础的就是“赏识”这一元素。推而广之,中职生成绩不良,并非完全智力上的原因,若只从智力上着眼提高学生成绩是徒劳的,只有从改善非智力因素入手,消除他们在非智力心理因素上的不良品质,才能使他们固有的智力优势得以发展。赏识教育对中职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中职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赏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及如何实施赏识教育加以论述。
一、问题的提出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使社会拥有通过培训懂技术、低成本、高质量的劳动大军。中职业学校主要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然而,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多数用人单位反映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偏差,无力承担未来工作,不接受工作安排,没有组织纪律性等,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目前,中职教育与企业要求脱节已经成为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因此,找出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原因,并且对症下药,改变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要求的人才。
二、中职学生目前不良表现的原因
1.社会、家庭环境的原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在中考落榜后才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因此总会有自己是失败者的心理,面对其他考上高中的同学会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另外,有一些学生从小学开始成绩就不是很理想,从小在各种比较中成长,经常受到来自家长、老师的巡查及同学们的嘲笑,所以这些同学从小对老师没有好感,特别上了中职学校后,由于长期不被肯定及自信心缺失,容易造成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2.没有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片面的自我否定中职学生很大一部分由于年龄较小,心智发展不成熟,生活阅历不丰富,自我认识不全面,没有形成明确的三观,不能对自己形成很科学的评价,而且在认识问题的时候不全面。例如:一些学生容易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一旦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好,就容易失去信心、迷失自我,出现自卑的心理。为了掩饰自己的自卑,外在表现为自负、自暴自弃,或者玩世不恭的态度。在我近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中,通过与学生的约谈,了解到其实中职学生心中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只是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让他们一次次对自己丧失信心,失去学习动力和兴趣,甚至对自己的能力和智力产生怀疑,因此很多人会产生一种“混日子”或者“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3.部分教师的不正当引导面对课堂上的问题学生,一些经验不足的教师容易对学生缺乏耐心,对这些学生采取不友好、不公道的态度,甚至有些教师会单方面给学生下定论、贴标签。这样的引导不仅对学生的改变起不了任何作用,易激发学生逆反心理,让学生觉得自己错得理所当然,更会加剧学生自我否定自卑心理,外在表现为更忤逆,更自负,更玩世不恭。因此,立足于以上种种问题,不难发现要改变中职学生目前状态,必须从中职学生内心开始引导,只有充分触动学生内心的按钮,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才能改变中职学生目前状态。
三、中职教育呼唤赏识教育
(一)什么是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是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赏识受教育者的优点,能使受教育者自尊、自爱、自强,从而主动地学习、奋斗并取得成功。赏识教育以尊重、信任、宽容、激励为原则,顺应时代要求,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出发点,按照学生成长规律,顺应学生心理的成熟过程,尊重个性,鼓励学生在宽松教育环境中成长,是一种最具有活力的教育方法。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使之学习心境保持“愉悦”,从而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活动状态,产生求知欲望和情感,强化学习效果,并取得求知成功。
(二)对中职学生如何进行赏识教育
1尊重学生―――学会倾听与赞扬中职学生正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矛盾最为集中的时期。对学生来说,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新问题呈现,这是他们没有遇到过的,如果这些矛盾没有妥善地解决,会让他们陷入更多矛盾和纠结中,所以,在潜意识中,他们希望有理解他们的人帮他们解决思想上的矛盾。而且随着自我认识及对社会认识的加强,渴望被尊重。因此,在赏识教育过程中,面对学生的诉说,教师一定要认真、专注地倾听,本身既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又是学生心理需求。在倾听中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以朋友的角度为学生解答疑惑,找出学生的优点加以鼓励,这样一来,学生得到理解和尊重,在心里会感激老师,同时对教师的循循善诱铭记于心。学会从学生日常行为中找到教育契机,从缺点中找到闪光点。不伤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以感激的心接受善意的教导。
2.激励学生―――及时表扬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心理激励是一把挖潜启智、培养学生奋发努力、快速成长的金钥匙。因此,赏识教育更注重激励的作用,而且强调实行“正向激励”。正向激励就是以表扬为主。教师善于表扬,意味着赢得教育上的主动权。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哪怕这个学生平时表现有多么不好,因为每个人在心里都是渴望他人的肯定和认同的。对于长期习惯被否定的中职学生来说,这种愿望比其他人更强烈。教师在平时生活中应该抓住每一个同学的优点,及时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每一次表扬不但鼓舞了学生,还巩固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3.宽容学生―――允许失误“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会犯错误。当学生遇到问题时,首先不是训责学生,追究学生的责任,而是从教师教学着手,查找原因,并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用一种宽容的心态等待学生的转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教导,不能发现学生有了差错,有了不足,就严厉训斥,或者马上让学生改得一干二净,“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应引以为鉴。冰心老人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无论哪个学生,只要我们耐心寻找,必定能发现其长处。即使其做错了事,也可以从中找到闪光点,关键是一个“爱”字。在爱的情感支配下,才能发现优点、欣赏优点,才能为学生发展创造出一个被理解、被关注、被接纳、被支持的宽松环境。
4.讲究方法的批评赏识教育强调正面强化,给学生更多激励、赏识,并不意味对学生没有批评、没有处分。恰恰相反,对学生的批评和处分不仅存在,而且是必要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批评与处分作为教育手段,它的全部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提高认识,使他们健康成长。教育需要批评,惩罚要讲究策略和方法。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孩子的心理特征、性格气质、脾性批评学生。比如对于爱面子的学生,可采用委婉的、不伤自尊的批评方式;对于性格内向敏感的学生,可以采用旁敲侧击的、暗示的、较温和的批评方式。要注意对事不对人,让接受批评者心服口服;同时在批评中体现爱心,有进步应及时肯定和鼓励。从积极的方面把表扬和批评两者结合起来运用,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方向,在批评时肯定进步方面。讲究方法的批评才会使教育方式艺术化、有温情、轻松易接受,取得良好的效果。中职学生需要赏识、渴望赏识。赏识教育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赏识教育是开发潜能、激发创造力、创新能力的教育,只要配合得当,在未来素质教育中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赏识教育不仅是表扬加鼓励,更是一种以鼓励、赞赏、引导为主的教育方式,充分照顾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针对不同学生心理特征、性格气质而采取不同教导方式,十分符合中职学生需要,能充分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经全,王钰成.每个学生都能表现好[M].西安: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8.
[2]瞿懿.新形势下中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13.7.
[3]包红霏.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D].东北大学,2015.7.
[4]薛立军,张立珊.现代职业教育创新与实践[M].2001.1.
[5]冯佩碧.中职课堂问题行为分析及其对策[J].职业教育,2011(20).
作者:李思莹 单位: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