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赏识教育论文 > 农村学生学习倦怠与赏识教育的实施

农村学生学习倦怠与赏识教育的实施 

日期:2016-11-05 23:12:15人气:1356

学生学习倦怠日益成为当前学校教育中的难题,它的负面作用正在威胁着正常的学校教育秩序,严重阻碍了学生健康成长。为消除这一消极影响,在日常教学中贯彻赏识教育理念,可收到积极的教学效果。中学学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既是学习知识技能的黄金时期,也是塑造人格养成,树立人生观的必经过程。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学校评比、教师评比等因素的影响,学校将种种压力转移到了学生脆弱的肩膀上。而他们又身处被动接受的角色,所以学生已经成为易出现心理不良现象的重大群体之一。父母的期望,学业的繁重,社会的认知偏差,学校的种种束缚等都强加在了学生身上,致使部分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厌学现象―――学习倦怠。这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没有追求目标,心情烦躁易怒,甚至会出现抑郁、反学校、反社会等严重后果。学习倦怠已经成为中学生成长的一个隐形障碍,它干扰着学生的正常学习活动,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一、当前学生“学习倦怠”的主要表现

1.身心疲惫因为承受了过多的压力,学生会对学习产生畏难的情绪,心力交瘁,甚至会发生一些生理不适的现象,如,精神萎靡,失眠,无食欲,四肢无力等亚健康现象,还有学生会故意装病请假逃学。心理也会有较大的反应,如情绪异常,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没有青春活力,不与人沟通,逃避现实等不良心理现象。

2.认知失调。对周围的人和事非常冷漠,或十分敏感,心理极易受到创伤。当自己的目标没有实现时,就会莫名暴怒或干脆自暴自弃;对待学习态度,易受到学习行为和学习观的错位而产生焦虑,情绪失去控制等心理现象。

3.行为产生偏差。这些学生与同学和教师间的关系一般都比较紧张。如不合群,不热情,与教师顶撞,课堂倦怠,课堂上我行我素,不受约束等,有的甚至为了表达自己的情绪,故意与同学或教师挑事,为学校教育造成不小困扰。还有的学生表现相对平和,如课上发呆,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等,这些都是学习倦怠的重要表现。

4.自我效能感降低。这些学生往往对自己处处感到不满意,不认同自己,没有自信,更是缺少学习的主动性。遇到困难就退缩,不思进取,在学校就是得过且过,没有青少年的激情。

二、实施赏识教育,消除学习倦怠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与推进,它不仅推动了课程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教育理念的改变。现代教育理念更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开启学生自身的内发动机,你的教,他的学才能有效和高效;只有激发出学生真善美的本质,提高他们的自身“免疫系统”,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有效和高效。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种激发?我想实施赏识教育是最好的选择,赏识教育是一种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它更关注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心理感受。所以,实施赏识教育要从更新教育理念做起。

1.教育就是一种服务。我们的教育要从管理走向服务。管理意味着有权威意识,意味着有等级存在,而服务则意味着平等,要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学校的一切教育行为都是为学生服务的,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能够公平、客观地面向每个学生个体,因材施教,保证每个不同个性,不同潜质,不同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将来能够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获得持续的发展,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教育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为学生创造美好的未来。朱永新在《中国教育缺什么》中论及教育失误成因:缺公平、缺特色、缺理想、缺服务意识、缺人文关怀、缺教育理念等等,核心病灶急功近利。这样的最终结果就是:学生学到的不是终身有用的东西,而只是为实现当前短期目标所用。小学6年是为了升重点初中,初中三年就是为了升入重点高中,高中三年就是为了考入重点大学。这往往会导致寒窗苦读12年,身心倦怠的学生误将高考当作奋斗的终点,其实,这才是学生辉煌人生的起点呀!在这十多年的苦读中,学生是为分数而努力,教师为了分数而“诲人不倦”,只认分数不认人。这种功利化教育最终会给学生未来几十年的人生道路带来混乱和迷茫。真正的优质学校教育应是为学生未来人生打好底色的教育。

3.教育服务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实施者,教师的表现对学生时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是幸福的、善良的、美好的,他的学生也会感受到这种心境。教师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就象无声的细雨,不停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近朱者赤,学生只有在那些优秀教师的影响下,才会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才会用积极的、善良的、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周围的一切。罗森柏斯国际集团老板豪尔认为,从长期来看,不愉快的人提供的只能是不愉快的服务。最高级别的服务水准是发自内心的。情绪是可以传递的。

4.教育的重点是明确研究内容和方向。教育的追求,人的教育,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人,关注并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循序渐进,记住,欲速则不达。教育的方式,教育需要关注细节,只要有心,教育过程中蕴含着许多值得开掘的细节资源。学生在无数个细节中成长,有时也是在一个个细节中受到压抑、打击。教育的理想,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理想的教育是鼓励,是关爱,是天使般的和蔼;是阳光,是空气,是哺育万物的春风雨露!总之,中学生是一个民族事业的希望,教育者应重视中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帮助他们缓解压力,降低倦怠情绪,给予他们一个宽松自由的精神空间。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气氛生动鲜活,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热情常在,所以,我们在“学习倦怠”来袭时,不应抱怨、不应烦躁,应当正视现象的存在,正视自身的不足,激活自我的教学热情,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

作者:万锦涛 单位:庄浪县万泉中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