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硕士案例教学的应用
【摘要】会计专业硕士的目标是培养实务复合型的人才,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学习实务等相关职业技能,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并不能够完全契合和实现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的实务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需要通过案例式教学来实现,但是案例式教学也有多种模式,培养学校和授课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使用恰当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会计专业硕士的实务能力,提高其培养的质量,为社会输出更优质、复合的、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中高端财务人才。
【关键词】会计专业硕士;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
一、案例教学的意义
中国的会计专业硕士自从2004年招生开始,已经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复合型和应用型的中高端财务专业人才,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中国会计专业硕士招生规模还在扩大,但是目前培养模式方面还是存在弊端,例如在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方面以理论知识为主,有些学校培养会计专业硕士的研究能力,培养的学生偏离了应用型的培养目标,课堂授课教学模式还是以传统教学为主,这导致了培养出来的学生实用性不强,分析问题和解决实务问题能力偏弱。既然会计专业硕士与会计学硕士相区别,会计专业硕士本来就是培养应用型的中高层次人才,如何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是目前会计专业硕士培养亟需要思考的问题。根据发达国家的会计专业硕士培养的经验来看,案例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实务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应用案例教学达到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为社会输出更专业的应用型的高层次财务人员,提升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这个命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会计专业硕士的教学当中,笔者也看到了很多教师也使用了案例教学,但是案例教学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存在以下问题,一种模式是直接让学生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汇报,汇报完毕教师进行适当点评,但学生的案例选题,案例制作过程教师是不参与的,学生直接汇报,由于专业知识和眼界的有限性,以及非专业的表达,效果并不好。另外一种用的比较多的一种模式就是教师单纯的进行案例讲解,单纯教师直接讲的模式,学生可能对本身实务知识的理解本身不够深刻,也没有做课前的预习,查找资料等,学习效果有限,教师直接讲授案例,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实际上并不能够达到很好的案例教学目标,如何更好地使用案例教学,是本研究的重点内容所在。本文专门解读会计专业硕士案例教学,让教师理解案例教学,选择合适的案例方式,有助于提高会计专业硕士的素质,提高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对于监管机构而言,案例教学对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非常重要,监管部门也应该制定相关的制度等,开展案例教学的培训等,提高授课教师的案例能力,必要时,本地的监管机构可以适当地开发一些通用的现场案例,因为依靠教学教师的力量去开发现场教学,资源是有限的,开发单位也不好确定,如果监管部门能够重视并落实开发单位,补贴一定的资金给开发单位,也额外有助于案例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案例教学的模式及优劣解析
案例教学并不是单纯的使用案例讲解就是案例教学,根据2015年5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教研〔2015〕1号)提出的定义:“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呈现案例情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理论、形成观点、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可见,这里的案例教学并不是单纯由老师讲解,或者学生直接对案例进行汇报,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案例作为基础,教师引导式的呈现案例的各种情境,启发学生在各种情境中进行分析的一种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和完全由学生汇报案例并不是真正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分类:根据案例教学的分类,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一类是课堂式案例教学,第二类是现场案例教学,第三类是角色模拟式案例教学,第四种是学生案例汇报,四种教学的特点和优缺点如下。
(一)课堂式案例教学,这种案例教学的特点是在课堂上进行案例讲解、案例分析和案例总结,一般是由教师搜集案例资料,并在上课之前提前将案例基础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在课堂上,由教师介绍案例的大概基本情况,然后提出需要学生回答和解决的问题,再将学生分组,然后分组讨论,再由学生组的每组代表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点评并最终做出案例总结,引导学生深思。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节约时间,成本较低,学生提前预习和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学生有一定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这种情况下,不能完全提高学生积极性,学生很可能不认真预习和分析教师预先给的资料,因为分组讨论,讨论未必充分等,课堂教学也受制于教师的授课水平和组织水平,如果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案例渲染能力不高,学生很容易走神,很难达到教学效果。
(二)角色扮演式案例教学。首先教师挑选好与相关理论知识相结合,也容易进行角色扮演的适当案例,再根据角色和任务对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根据案例的场景和问题,结合角色和个性特点,模拟案例中的任务及其在案例中的行为,然后由分组的学生表演出来,再由非表演的学生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再由教师对整个过程进行点评和总结,这种案例方式下,比较最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了表现好角色,学生需要对案例进行深刻的理解,才能够刻画人物的表情和表现以及行为,而非表演组的学生因为要指出问题,所以也需要认真准备。角色扮演这种方式相对来说趣味性较强,把案例发生的场景搬上了舞台,学生参与其中,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受制于学生的表演能力,以及把各种经济事项很好的演绎出来需要技巧,如果学生不认真准备,或者经济事项本身比较冗长不容易表现等,反而容易浪费课堂的时间。
(三)现场式案例教学。现场式教学是比较特殊的一种教学方式,因为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是在教室里完成的,而是在案例单位完成的,需要依托的案例单位配合。该种教学方式首先需要授课教师根据依托单位的情况、教学目的等确定案例的题目和内容,然后跟案例单位的负责人进行细节沟通,包括案例设计和依托单位能够提供现场的程度等确定该案例研究的问题,具体环节等,如何实施现场教学等,等设计沟通和落实好之后,由教师带着会计专业硕士的班级来现场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托单位相关人员会详细介绍该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组织教师和学生去现场观看生产流程等情况,然后由依托单位和教师对案例进行总结,学生也可以在现场教学的过程中提问,依托单位和教师可以解答。现场教学具有其他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那就是现场教学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可以自己的观察,对学生的感染力是非常强的,教学效果也是最好的,但这种教学方式成本是最高的,需要教师和依托单位共同开发,学生来去依托单位还会发生来回的交通费用等,教学效果也受制于依托单位的相关人员的介绍技巧、态度,以及相关单位人员的时间等,虽然全程中学生可以直观的体验,但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思考的程度和参与程度会大打折扣。
(四)学生汇报式案例教学。学生汇报式案例教学是根据相关理论和教学任务,由学生分组挑选一定的案例,由分组学生对案例整体进行汇报,授课老师进行点评的授课方式,这种方式下,由学生自己去选案例、分析案例并报告案例,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教师在案例汇报完毕,由未汇报的学生提问,案例汇报小组进行解答,这种方式下激发学生认真准备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和回答问题,并予以点评。这种方式下,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学生选择案例和汇报案例,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视角和表达能力,在汇报学生表达能力欠缺的情况下,很可能导致整个课堂的授课效果不好,浪费了宝贵的上课时间。会计专业硕士培养学校和授课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师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学模式,建议采用学生参与度高的,实际与理论结合比较好的模式进行授课,同时也建议区域内的学校联合开发现场案例。
三、结语
案例教学是会计专业硕士培养中比较重要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务教学中,也确实有很多教师使用了案例教学,但由于授课教师对于案例教学的内涵和方式不够了解,案例教学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单纯由教师讲解或者由学生汇报的案例教学方式比较常见,如何增强案例教学的效果,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授课老师应该对案例教学的内涵和方式进行了解;二是监管机构或者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机构应该多开展案例教学相关的培训和观摩活动;三是培养单位应该把案例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维模式,并对相关指标进行考核评价,防止案例教学被曲解;四是可以建立案例教学专家库,对于教学效果比较好的教师,开发的比较成功的案例,打造精品课程或者网络课程,拉近实务与理论的联系,增强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Z].2017
[2]于芳菲.刍议大数据给财会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财务与会计,2015,5
[3]姚澜.大数据时代下的会计工作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7
[4]曲晓辉.面向职业化要求:我国会计教育改革新取向[J].财务与会计,2015,1
[5]孟焰,袁淳,刘俊勇等.以行动学习为主线培养知行合一的高级会计实务人才―――中央财经大学培养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2
[6]田冠军,陶琰歆.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MPAcc培养体系优化研究―――基于四维价值驱动理念[J].财会通讯,2018,1
作者:曹丽梅 单位: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