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临床实习驱动式案例教学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驱动式案例教学在考研医学生骨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临床实习的考研医学生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驱动式案例教学方法。对比两组实习生教学结束后的考核成绩和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实习生教学结束后的考核成绩和满意度情况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生的理论知识成绩为89.42±9.85分、临床实践成绩为86.17±11.25分、教师评价成绩为87.65±10.35分,三项成绩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6%,只有1例一般和1例不满意,高于对照组的88%。且P<0.05,则说明两组数据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驱动式案例教学在考研医学生的骨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关键词:驱动式案例教学;考研医学生;骨科临床实习;应用效果
临床实习是每个医学生在成为正式医生前必须经历的重要过程,其目在于理论结合实际,使学生在进一步获取临床各专业学科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处理疾病信息的能力,病历书写和诊疗操作能力以及接触社会与病人、护理交答流的表达能力等,加深每个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实践能力,帮助其成为合格的医生[1]。骨科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中比较重要科目之一,涉及到的病种较繁多而且知识也比较复杂,在临床实习中难度较大[2]。而作为考研的医学生,大部分的实习生因时间不足等原因会出现经常请假、迟到、早退的现象,对临床实习的积极性不高,不把老师的实习任务放在心上,严重影响到实习的质量,导致临床实习失去其作用,甚至会降低未来医生治病救人的能力。随着我国医疗环境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没办法适应当代实习生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来帮助考研实习生更快更好的完成临床实习。在本次研究中将驱动式案例教学的方法应用在考研医学生的临床实习中,分析其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教学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到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临床实习的考研医学生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习生中男女比例为27:23,年龄为21岁―25岁。平均年龄为23.5±1.3岁;观察组实习生中男女比例为26:24,年龄为20岁―24岁,平均年龄为22.8±1.5岁。所有实习生均处于考研中,两组实习生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具体包括:由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每周进行集中授课、带领学生参与患者日常治疗以及集体查房等。观察组采用驱动式案例教学方法,具体包括:①首先将所有的学生以五人为一组,共分十组。由老师按照教学大纲的目标和内容,选取合适的案例。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查阅和解答。由小组进行讨论和分析,对于不理解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记录等;②在老师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统一讲解后,每个小组将不理解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阐述,由老师进行回答,由学生进行记录,最后以小组的方式对本次案例进行总结,老师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出和纠正,帮助学生调整学习过程中的误区;③由老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临床实践和诊疗任务,比如由学生接诊患者,对学生诊疗的结果、依据以及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后,指出问题和解决办法,提升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另外还要组织学生到病房进行床旁见习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实习生教学结束后的考核成绩和满意度情况。两组实习生教学结束后的考核成绩包括理论知识成绩、临床实践成绩、以及教师评价成绩。理论知识成绩采用开卷问答的方式进行考核;临床实践成绩由老师对学生的换药、查体、病情分析以及汇报等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和评分;教师评价成绩,由老师对实习生过程进行评价和打分。三项成绩满分皆为100分。两组实习生满意度情况,根据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表进行调查,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90分为满意,60-70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ˉ±s)来表示,计数资料用n(%)来表示,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0.05,则说明两组数据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指导学生会学习,能够对学习激发起热情,培养兴趣,同时还应注重因材施教,关注不同学生个性差异,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我校属于高职院校,刚使用对分课堂应用在《内科护理学》时,部分学生不太能适应这种教学模式,或因害羞或因学习能力不够难以参与其中,部分学生因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跟不上节奏,针对我校情况,我们更注重以下几点:一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只要参与课堂回答,都予以加平时分,只是加分值有区别;二是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从尽可能提供所需参考资料过渡到如何去找所需参考资料;三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到让学生之间先互相提问、解答后再由教师补充讲解;四是在课堂讨论时,讨论前提出明确要求,讨论时,先让部分同学做示范,逐渐到想回答又害羞的同学,尽量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注意及时激励、引导;五是在课程考核时,增加课堂参与度及作业的成绩比重,强化过程性考核;六是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后,学习收获及遇到的困难、疑惑等,及时调整课程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经过一个学期的初步尝试后,学生上课时从低头族变得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能够主动参与课堂,主动思考、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分享自己学习中好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书上不再是空白,期末考试成绩有所提高,挂科率大幅度下降。在健康教育实践练习时,学生从最初的抱着书,到完全脱稿,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到面面俱到但听不出重点,到条理清晰,从机械性沟通到运用各种沟通技巧,艺术性沟通。学生从最初的提到健康教育就“头疼”,到后来的积极参与,很享受这个成长过程。对分课堂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唤醒”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课堂利用率,效果较好。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模式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今后我们在将对分课堂应用于《内科护理学》时,会注意扬长避短,待进一步完善后,推广至其他学科中。
参考文献
[1]李丹,冯丽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
[2]王桂敏.《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本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
[3]张德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24-26.
[4]张学新.复旦大学对分课堂[EB/OL].
[5]杜艳飞,张学新.“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6(3):116-118.
[6]商丽,程利,柯玉叶.对分课堂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J].当代护士,2019,26(29):174-177.
[7]陈瑜,董宁,查丽俊,等.基于“对分课堂”的本科传染病护理学教学模式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7):654-656.
[8]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5):653-658.
[9]李建铁.基于对分课堂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教育观察,2015,4(21):93-95.
[10]苏BB.基于对分课堂的泛在学习模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6,12(1):90-93.
[11]关仲和.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6(06):7-11.
作者:杨帆 缪洪益 单位:皖北卫生职业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