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呼吸内科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香港呼吸内科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基本标准
一、基本条件一、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自觉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协作精神、敬业精神和医德医风。
二、身心健康,心理素质良好,能全面履行岗位职责。
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医疗类、护理类职称,应取得相应职业资格,并按规定进行注册,取得相应的执业证书。
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各层级职称,除必须达到上述基本条件外,还应分别具备以下条件。
二、初级职称
医士(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区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可视同取得医师职称;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可视同取得医师职称。按照《中医药法》参加中医医师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取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可视同取得医师职称。
护士(师):按照《护士条例》参加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可视同取得护士职称;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从事护士执业活动满一年,可直接聘任护师职称。具备大专学历,从事护士执业活动满3年;或具备中专学历,从事护士执业活动满5年,可参加护士资格考试。
药(技)士:具备相应专业中专、大专学历,可参加药(技)师资格考试。
药(技)师:具备相应专业硕士学位;或具备相应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年;或具备相应专业大专学历,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或具备相应专业中专学历,取得药(技)士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可参加药(技)师资格考试。
三、中级职称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职称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具备相应专业学历,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报名参加考试 :
临床、口腔、中医类别主治医师: 具备博士学位,并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或具备硕士学位,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4年;或具备大专学历,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6年;或具备中专学历,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医疗执业活动满7年。
公共卫生类别主治医师 : 具备博士学位并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或具备硕士学位,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2年; 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4年;或具备大专学历,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6年;或具备中专学历,经执业医师注册后从事公共卫生执业活动满7年。
主管护师: 具备博士学位并注册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或具备硕士学位经注册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经注册并取得护师职称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4年;或具备大专学历,经注册并取得护师职称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6年;或具备中专学历,经注册并取得护师职称后,从事护理执业活动满7年。
主管药(技)师: 具备博士学位;或具备硕士学位,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或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4年;或具备大专学历,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6年; 或具备中专学历,取得药(技)师职称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7年。
四、副高级职称
1.副主任医师
(1)申报条件: 学历、资历及临床工作量要求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主治(主管 )医师职务满5年;或具备大专学历,在县级及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受聘担任主治( 主管)医师职务满7年。
(2)评审条件 : 专业能力要求
临床、口腔、中医类别 :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具有较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熟练正确地救治危重病人,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强化病案作为评价载体,采取随机抽取与个人提供相结合的方式,提供5-10份申报人主治或者主持的、能够反映其专业技术水平的抢救、死亡或疑难病案,加强对临床医生执业能力的评价。
基于病案首页数据,重点从技术能力、质量安全、资源利用、患者管理四个维度,利用诊治病种范围和例数、手术级别和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单病种次均费用等指标,科学准确评价医生的执业能力和水平。其中,中医专业还应基于中医病案首页数据,重点围绕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中药饮片处方比、中医治疗疑难危重病患者数量、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率等中医药特色指标,评价中医医师的中医药诊疗能力和水平。具体指标见附表2。
公共卫生类别: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推广应用,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具有较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
基于参与的业务工作内容,重点考核公共卫生现场能力、计划方案制定能力、技术规范和标准指南制定能力、业务管理技术报告撰写能力、健康教育和科音能力、循证决策能力、专业技术成果产出、科研教学能力,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能力等方面,包含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分析预警 ) 报告、制定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和风险评估报告、业务工作计划、技术指导方案制定等内容。
2.副主任护师
(1)申报条件: 学历、资历及临床工作量要求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主管护师职务满5年;或具备大专学历,受聘担任主管护师职务满7年;
担任主管护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工作时间总计不少于40周,病历首页责任护士和质控护士记录累计不少于480条(急诊、重症、手术室、血透、导管室等科室从相应记录单提取护士记录 )。
(2)评审条件 : 专业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推广应用,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能够正确按照护理程序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熟练掌握本专科病人的护理要点、治疗原则,能熟练地配合医生抢救本专业危重病人。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护理人员的能力。
3.副主任药师
(1)申报条件: 学历、资历及临床工作量要求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主管药师职务满5年;或具备大专学历,受聘担任主管药师职务满7年;
担任主管药师职务期间,平均每年参加药学专业工作时间不少于40周。
(2) 评审条件: 专业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推广应用。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能够参与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对临床用药结果做出准确分析,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处方和医嘱中出现的各种不合理用药现象,及时提出临床用药调整意见。具有指导下级药师的能力。其中中药专业还应具备中药验收、保管、调剂、临方炮制、煎煮等中药药学服务能力,能够提供中药药物咨询服务,具有中药处方点评工作能力,提供合理使用中药建议。
4.副主任技师
(1)申报条件 : 学历、资历及临床工作量要求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主管技师职务满5年; 或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受聘担任主管技师职务满7年;
担任主管技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时间不少于40周。
(2)评审条件: 专业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推广应用,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与技术规范。具有较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里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技师的能力。
五、正高级职称
1.主任医师
(1)申报条件: 学历、资历及临床工作量要求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副主任医师职务满5年。
完成规定的工作数量要求(详见附表1)
(2)评审条件: 专业能力要求
临床、口腔、中医类别 :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里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强化病案作为评价载体,采取随机抽取与个人提供相结合的方式,提供5-10份申报人主治或者主持的、能够反映其专业技术水平的抢救、死亡或疑难病案,加强对临床医生执业能力的评价。
基于病案首页数据,重点从技术能力、质量安全、资源利用、患者管理四个维度,利用诊治病种范围和例数、手术级别和例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单病种次均费用等指标,科学准确评价医生的执业能力和水平。其中,中医专业还应基于中医病案首页数据,重点围绕以中医为主治疗的出院患者比例、中药饮片处方比、中医治疗疑难危里病患者数量、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率等中医药特色指标,评价中医医师的中医药诊疗能力和水平。具体指标见附表2。
公共卫生类别: 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系统拿握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
基于参与的业务工作内容,重点考核公共卫生现场能力、计划方案制定能力、技术规范和标准指南制定能力、业务管理技术报告撰写能力、健康教育和科普能力、循证决策能力、专业技术成果产出、科研教学能力.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能力等方面,包含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分析预警 ) 报告、制定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预案和风险评估报告、业务工作计划、技术指导方案制定等内容。
2.主任护师
(1)申报条件 : 学历、资历及临床工作量要求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副主任护师职务满5年。
担任副主任护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工作时间总计不少于35周,病历首页责任护士和质控护士记录累计不少于240条(急诊、重症、手术室、血透、导管室等科室从相应记录单提取护士记录 )。
(2)评审条件: 专业能力要求
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护师水平的基础上,精通护理学某一专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临床实践。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护理人员的能力。
3.主任药师
(1)申报条件: 学历、资历及临床工作量要求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副主任药师职务满5年。
担任副主任药师职务期间,平均每年参加药学专业工作时间不少于35周。
(2) 评审条件: 专业能力要求
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药师水平的基础上,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药师的能力。其中,中药专业还应具备中药验收、保管、调剂、临方炮制、煎煮等中药药学服务能力,能够提供中药药物咨询服务,具有中药处方点评工作能力,提供合理使用中药建议。
4.主任技师
(1)申报条件: 学历、资历及临床工作量要求
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副主任技师职务满5年。
担任副主任技师期问,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时间不少于35周。
(2)评审条件 : 专业能力要求
在具备所规定的副主任技师水平的基础上,精通本专业某一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有所专长。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实践。具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能独立解决复杂或重大技术问题,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技师的能力。
六、工作业绩要求
以下业绩成果可作为代表作 :
(一)解决本专业复杂问题形成的临床病案、手术视频、护理案例、应急处置情况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等。
(二)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形成的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专利。
(三)结合本专业实践开展科研工作形成的论文等成果。
(四)向大众普及本专业科学知识形成的科普作品。
(五)参与研究并形成的技术规范或卫生标准。
(六 )人才培养工作成效(包括带教本专业领域的下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所承担教学课题和所获成果等)。
(七)其它可以代表本人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的标志性工作业绩。
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重症哮喘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存在不同程度的气促、呼吸困难等临床重症,符合重症哮喘诊断标准,且患者基本资料真实有效,符合入组标准。采取随机数字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分别为常规疗法、呼吸内科综合疗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及血气指标无较大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使用呼吸内科综合疗法的观察组,患者FEV1(1.47±0.32)V/L,FVC(2.48±0.17)V/L,PEF(275.55±78.93)L/min,PaO2(80.24±9.36)mmHg,PaCO2(58.69±7.11)mmHg;对照组以上指标分别为(1.31±0.26)V/L、(2.46±0.17)V/L、(256.54±70.32)L/min、(73.16±8.67)mmHg、(65.14±6.36)mmHg。对比来看,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更好,(P<0.05)。其次,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更低于观察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哮喘患者实施呼吸内科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并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使得血气指标逐渐趋于平稳。
关键词:重症哮喘;呼吸内科;临床治疗
哮喘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哮喘患者会伴有明显的气短、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如果病人的哮喘更严重,很可能发展成严重的哮喘。与常规哮喘相比,本病的发病风险更高,治疗难度更大,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对本病的治疗多为氧疗、内环境障碍的矫正、补液等,但效果相对一般,不能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在呼吸内科治疗过程中,建议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由于严重哮喘的高风险,大多数患者可能并发器官衰竭和低氧血症。因此,应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增加更多的针对性治疗,如雾化吸入、机械通气等,使疗效在短时间内达到最大化,缓解危重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对照实验实施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3月,于多名患者中选取了64例重症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分析诊断情况来看,患者符合重症哮喘诊断标准,且临床分型中共有39例重度哮喘、25例危重型哮喘,且导致患者出现重症哮喘的影响因素有过敏源接触史、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原因。患者除重症哮喘外无其他系统性疾病、恶性肿瘤等情况,符合入组标准。将两组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使用不同的临床疗法,每组32例患者。观察组使用呼吸内科综合疗法,共有19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4~77岁之间,平均年龄(46.26±2.09)岁,平均病程(5.64±1.4)年;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4∶18,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53.26±1.96)岁,平均病程(7.26±1.8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疗法,患者在入院后,医务人员应尽快将其送至救治室,检查患者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基本生命体征指标,并围绕氧疗、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气道管理等方面开展治疗工作。
观察组需在以上基础上开展综合治疗,主要包括雾化吸入、机械通气。(1)雾化吸入治疗:在详细了解患者基本症状后,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治疗。选用溴化异丙托品和布地奈德。两种药物的剂量分别控制在500μg和2mg,并与4ml的0.9%生理盐水混合。这种药是雾化吸入的。(2)机械通气:一般情况下,重症患者可采用机械通气。首先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然后根据患者情况设置相关参数,合理调整呼吸机。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呼吸指数的变化。如果病人的症状大大减轻,没有呼吸困难,就可以达到拔管标准。
1.3观察指标
将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FVC、PEE)、血气指标(PaO2、PaCO2)及治疗有效率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工具选择SPSS21.0,计量资料使用“x±s”,以(P<0.05)表示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肺功能指标对比
经治疗后患者肺功能指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优,(P<0.05)。
2.2血气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情况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改善情况较为理想,(P<0.05)。
2.3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显效、有效、无效患者例数分别为20例、11例、1例,治疗有效率96.87%;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患者例数分别为15例、10例、7例,治疗有效率78.1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更低于观察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重症哮喘的危险性高,临床治疗难度大。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飞速发展,重症哮喘的治疗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治疗。常规治疗只能暂时改善患者的症状,但肺功能和血气指标仍没有很好的改善。通过本次实验结果分析来看,使用呼吸内科综合疗法的观察组,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及治疗有效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经实验分析,呼吸内科综合疗法在临床治疗重症哮喘患者中效果明显,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率,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齐放.护理干预在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6):380-381.
[2]王霖.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判断及治疗措施评价[J].当代医学,2019,25(36):121-122.
[3]周敏坚.综合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2):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