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栽培技术论文 > 灰树花立体墙式高效栽培技术探究

灰树花立体墙式高效栽培技术探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1-04 10:32:00人气:406

摘要:从栽培场地、栽培季节的选择,菌种制备、出菇方式、出菇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灰树花立体墙式高效栽培技术,为菇农栽培灰树花提供参考,以达提高菇棚利用率、促农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灰树花;立体栽培;高效栽培 灰树花(Grifolafrondosa)又称舞茸、栗子蘑、莲花菌等,是一种珍稀的食药兼用大型真菌[1],在我国浙江省庆元县、河北省迁西县、北京市昌平区和密云区等地已经开始规模化生产。目前栽培灰树花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河北省迁西县为代表的仿野生覆土栽培灰树花技术;二是以浙江省庆元县为代表的菌棒一潮割口、二潮覆土或无土覆盖栽培灰树花技术[2]。仿野生覆土栽培灰树花对覆土材料要求较高,易感染土壤病虫害,且子实体容易沾带泥沙杂质,影响产品品质;菌棒一潮割口、二潮覆土或无土覆盖栽培灰树花耗时耗力,占用土地面积较大,二潮如果采用覆土出菇还兼具有仿野生栽培的缺点。笔者采用的立体墙式栽培灰树花,是将发满菌的菌袋移入出菇室,立体墙式排袋,袋两端直接开口出菇的栽培方式。该技术不但能充分利用出菇空间,提高菇棚利用率,省时省力,而且生产周期短,采收方便,子实体商品质量好。现将灰树花立体墙式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栽培季节选择

灰树花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原基分化适宜温度为18~22℃,子实体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18~25℃。不同地区可根据当地的气候及生产条件合理安排栽培时间。山东省春季栽培适宜安排在4―6月,秋季栽培宜安排在9―10月。

2栽培场地选择

栽培场地应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通风良好、水质优良,远离工矿业的“三废”污染。栽培设施可选林地拱棚、设施大棚、日光温室、工厂化菇房等,应具有保温、保湿、通风等功能。

3品种选择

选用适宜当地栽培、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灰树花品种,须选择具有《菌种生产许可证》和《菌种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引种。

4栽培原料及配方

栽培原料应根据当地优势资源就地选材,培养料配方可选用以下几种:①栗木屑41%,棉籽壳41%,麸皮16%,糖1%,石膏1%;②阔叶树木屑34%,棉籽壳34%,麸皮10%,玉米粉10%,壤土10%,糖1%,石膏1%;③阔叶树木屑30%,棉籽壳30%,板栗壳30%,麸皮8%,石膏1%,石灰1%;④阔叶树木屑42%,棉籽壳33%,麸皮12%,玉米粉10%,糖1%,过磷酸钙1%,石膏1%。要求培养料含水量在60%~65%,pH为6.5左右。

5拌料装袋及灭菌

按配方准备主辅料,按比例混合加水拌匀,堆放2h充分吸水后装袋,可选用规格为18cm×36cm×0.005cm聚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湿料1.2~1.3kg。装料要均匀,松紧一致,两端扎口。培养料装袋后及时灭菌,可采用常压或高压灭菌。常压灭菌即料袋在常压灭菌锅内100℃保持12h,再焖12h开锅出袋;高压灭菌即料袋在高压灭菌锅内压力达0.15MPa维持3h,待压力自然回零后开锅出袋。

6接种

灭菌结束后,将料袋移入冷却室冷却,至料温降至室温时,采用料袋两端接种方式无菌操作接种。接种室提前用紫外线或臭氧机消毒灭菌。接种前,接种人员穿戴干净、消毒的工作服、鞋、帽和口罩,双手戴一次性灭菌乳胶手套,并用75%乙醇擦洗消毒。接种器械先用75%乙醇擦拭,然后用酒精灯火焰灼烧灭菌。接种后的料袋移入培养室培养菌丝。

7发菌管理

发菌期培养室保持黑暗,环境清洁卫生,温度为20~25℃,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下。发菌过程中,菌丝生长旺盛,呼吸作用加强,袋内温度会升高,因此培养室须每天定时通风。整个发菌期间,翻袋2~3次,同时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发现被杂菌浸染袋及时处理。一般接种30d左右菌丝可长满袋,再后熟培养10~15d,表面由白色逐渐变为灰白至深灰色,并分泌黄色水珠时,即可进入出菇管理阶段。

8出菇管理

出菇室使用前内外须彻底消毒与灭虫。菌袋移入出菇室内立体墙式排袋、两端割口定向出菇。割口时,用消毒解剖刀在每袋两端沿扎绳内侧垂直割下,形成一个直径2cm左右的圆孔,割口要平整。割口后,室内温度控制在18~22℃,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割口约7d在割口处出现白色的突起物,即为灰树花的原基。原基出现后增加光照,光照强度200~500lx,但避免强光直射。喷水时要注意避免将水直接喷在原基上,但随着子实体分化与生长,可向子实体上少量多次喷雾状水,不可一次给水过多。出菇期加强通风,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95%、CO2浓度0.1%以下。一般经过15~20d的出菇管理,子实体即可成熟。

9采收

灰树花采收要及时,当菌盖边缘白色生长端消失,菌盖背面形成菌孔,菇体七成熟时即可采收。采收前1~2d,不可直接淋水到菇体上。采收时戴手套,一只手扶菌袋,另一只手伸至子实体基部,托住菇体向上折即可采下菇体。该模式栽培的灰树花每袋产量可达225~250g。灰树花采收后可置于冷库保藏待售,也可制成干品。

参考文献

[1]李玉,李泰辉,杨祝良,等.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15.

[2]张金霞,蔡为明,黄晨阳,等.中国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

丛倩倩 唐丽娜 王庆武 韩建东 孔怡 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