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探究
【摘要】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农业种植技术获得了新的突破,这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在这过程中,农业生产模式逐渐由传统手工改变成机械化生产模式,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种植生产效率。本文将简单阐述当前我国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农业种植技术;农业机械化生产;研究措施
1我国农业种植技术的主要应用
1.1建立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中心
当前我国很多地区,通过建立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中心的方式,对农业种植技术进行科普宣传,保障各个地区的农民都能够接触到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从而提高庄稼的产量。着手建立农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并进一步完善上一级推广中心的推广体系,让农户切实感受到相关部门对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提高对推广工作的配合度。政府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扶持力度,增加其推广资金发放量,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经济保证,引进先进的推广设备或对原有设备进行改进,以适应现阶段推广工作的开展,此外,还要加强对外交流,不断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农业发展保持一个客观的速度,不断提高我国GDP产量。
1.2种植技术配套化服务较为完善
当前我国为了推广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通过指定检查组的形式,对各地基层进行巡视,指导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改良。保证手把手教学,增加当地农民学习效率。同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对较为偏僻的地区进行农业技术扶贫。基层农业种植技术的培训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设立培训机构、乡村集市有奖竞猜式农技培训、推广专家网上直播讲解等多种形式开展推广工作,以多种新颖的推广形式向农户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一定程度上带动农户对学习农业知识的兴趣,通过奖励式培训还能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进一步增强农户的科技意识,增强对农业技术和相关农业知识的认知与掌握。
2农业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2.1小农种植局限性较为明显
当前我国农业种植模式,由于农民传统思想较为浓厚,从而导致虽然科技发展较为迅速,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机械化工作设备,然而当地农民仍习惯停留在过去手工工具进行农业活动的阶段。这也是当前我国对于农业种植技术转型所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人口基数较多,推动农业发展的是广大的基层农民群众,仅仅提升先进的科学设备是远远不够的。由于我国农民分布区域较为分散,所以国家主要推行的是小农模式作为当前农业主导运行方式。一般小农模式存在以下问题:农民普遍素质较差、机械成本较高,无法完成日常农业工作、缺乏一定的管理制度等等。这也是当前我国随着农业种植技术与机械化生产的不断进步,然而农业GDP没有明显提升的主要原因。
2.2农业机械化生产模式推广不到位
当前我国关于农业生产来说,绝大多数农民由于居住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在家乡附近没有相邻的农业机械产品销售,从而导致他们在购买机械化生产工具上较为困难。最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人员对于农业越来越重视,为此建立了许多乡镇农业技术站,因此来推广农业机械的使用,政府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并找了大量的技术人员并将他们分配到各个乡镇农业技术站中去,为此来推广和教导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设备。由于我们的农业机械是不断更新换代的,但技术人员的思想观念是落后的,这就导致了技术人员与时代不同步,有些技术工作做不到位。还有一些比较封建的技术人员已经很难适应这个社会,与新时期的生活已经脱轨了,对于新型农业机械知识了解得太少,没有办法去带领农民更好的发展农业,所以极其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同时,我国只是针对农业机械的发展进行完善,可真正去了解农业机械的除去制造的技术人员剩下的少之又少,创造人员要留守在技术岗位继续研发,这就导致了农业机械发展出来却没有真正了解的人去推广,如果让创造出来的技术人员去推广,这就造成了技术人员流失,农业技术发展又会停滞不前。因此乡镇农业技术站缺少专业化的技术人员,所以说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的得不到落实。
2.3人才储备数量较少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状况较为保守,很多当代大学生对于农业存在着一定的偏见,从而导致在真正学习农业的相关科研人员越来越少。这也是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进度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大学生觉得主修农业,以后的工作环境就会长期处于穷乡僻壤当中,从而降低了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再加上当前我国社会较为浮躁,很多行业工资浮动较高,更加刺激了市场消费水平。对于农业工业这种的基础行业来说,有着很大的消极影响。对于基层农业机械化工作人员来说,由于国家缺乏相关政策,从而导致他们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一般农业机械销售点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督与管辖,所以他们在日常进行农业自动化工具销售的过程中,存在漫天要价、消极服务等情况的出现,不利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工作开展。奖励是实现目的的有效动力,现阶段推广中心缺少相应的利益诱导机制,无法有效激起农户参与技术推广合作的热情。再加上推广经费有限,推广人员办公场地较为简陋,农户除了在自家田地接受技术推广外,基本上很少会去推广中心咨询相关的农业知识。
3农业机械化生产的主要应用措施
3.1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指定农业扶持政策对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情况来说,国家应采取因地制宜的处理方式,通过各地政府进行协调工作,对不同地区的农业实际情况进行分类讨论,保证国家颁布的政策能够适应各地的不同情况。在政府进行农业机械化扶贫的过程中,需要当地政府协调有关农业部门,用科学化的处理方式,引导当地农民能够合理的使用机械化农业工作设备,从而保证农业机械化能够推广到我国各个地区,让农民充分的了解农业机械化技术带来的便捷程度。所以,笼统地说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按分类的话可以算是一样服务于农民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政府所分配的任务,工作人员应当及时地传达给农民,工作人员要时刻地融入农民的生活中,当农民需要某种农业机械时应帮助农民进行对机械的选用和调试,并且传授于正确的使用方法和维修保养,使农民更加方便地操作农业机械,大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力。乡镇农业技术站还应设立维修部,如有农业机械损坏时,可以直接去乡镇农业技术站去维修,还可以进行保养、咨询等,准确的为农民提供了一条龙的服务理念。这种全方面的服务,不仅增加了农业的生产效率,而且还加快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3.2将工作重心放在偏远地区扶贫力度方面我国是农业大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但仍存在很多偏远地区,农业技术没有有所跟进,依然保持过去几十年的落后水平。因此,国家要想真正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普及程度,需要重点加强对于偏远地区的扶贫工作。这个过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技术扶贫,国家需要指派相应的人员,对当地农民进行技术性指导,保证农民都能够手把手的学会机械化农业产品,从而提高日常农业活动的工作效率;第二是经济扶贫,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对于我国偏远地区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保证他们在使用机械化农业生产工具的过程中能够节约成本,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他们的自身利益不受到损害。转变农民的农业种植观念,使农民能够明确的认识到机械化生产带来的便捷性。
3.3加强农业机械化产品质量对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工具来说,需要提高机械本身的质量,保证农民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方便快捷,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对此,国家应以市场为主导,对各大区域内农产品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切实实现自身发展层次的提高,使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工具加工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发展成为龙头企业,对各种农业机械化生产工具进行有效的管理,使自身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业机械化生产工具加工产业的有效发展将与农民的直接收入挂钩,可以有效调动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进而反过来推动农业机械化生产工具加工产业的发展,最终对农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的同时,促进农业效益的增长。
4结束语
当前我国农业种植技术、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为我国农业GDP产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需要相关部门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保障基层农民的利益不受到损害,进一步提高我国农民的人均收入,最大程度上推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鑫.提升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的研究[J].种子科技,2019,37(11):167-168.
[2]陈果莹.试论农业种植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建议[J].农家参谋,2019,(13):8.
范利华 阳谷县农田保护耕作服务中心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