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张杂谷高效栽培技术探讨
河北省是地下水超采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藁城区处于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压减农业地下水开采量是推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因此示范推广耐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张杂谷种植,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形势,进一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地下水超采压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石家庄市藁城区自2016年开始示范推广张杂谷种植,2020年张杂谷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万亩以上,因此,研究总结藁城区张杂谷高效栽培技术,对科学指导谷子生产,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品种选择
选用张家口市农科院培育成功的“张杂谷”系列品种。推荐选用张杂谷16号,夏播区生育期90d左右,幼苗深绿,长势旺,有分蘖,株高125cm,穗呈纺锤形,穗长25~40cm,穗重35g左右,具有高产、优质、节水、抗逆、省工等诸多优点。
2地块要求
谷子生长对土壤要求不高,沙质土、粘性土,干旱、瘠薄、坡地以及轻碱性土地,均可栽培种植。藁城区土壤养分丰富、立地条件较好,耕地质量等级位居全市乃至全省前列,中壤、轻壤、沙壤、沙土等主要土壤类型占耕地总面积的0.92%、94.30%、4.67%、0.11%,藁城区大部分耕地对于张杂谷等品种的谷子种植比较适宜。
3轮作制度
同一地块连年种植谷子会使谷子病虫害发生严重,进而导致谷子品质变差甚至产量大幅度降低。实施轮作,一是可以防止多年谷子地里谷莠草疯长肆虐现象,进而有效防止谷莠草与谷子之间关于水分、光照、肥料等资源的争夺;二是可以改变连年种植谷子形成的特殊土壤环境,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抑制滋生的有害微生物,尤其可以防止谷子白发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三是减缓谷子根系自身分泌和降解释放的有害物质对其自身生长产生的抑制作用,而且张杂谷自身根系发达,同一地块长期种植容易导致该地块缺失同一种营养元素,导致张杂谷生育期内营养不平衡,即造成张杂谷种植的“自毒作用”。
4播种技术
4.1适期播种。
综合考虑张杂谷的生长期特点和石家庄市藁城区的环境气候因素,播种期一般控制在6月1日~7月20日,最佳播期在6月25日前后。谷子播种过早,会导致出苗慢、杂草过旺、病虫害严重;播种过晚,又会推迟谷子的成熟期,收获大量不饱满的籽粒,进而降低谷子的产量。
4.2最佳播量。
谷子一般亩播量控制在0.5~1kg,不同谷子品种亩留苗密度在2万~4万株之间,石家庄市藁城区推广的张杂谷亩播量一般控制在500g左右,平均每亩留苗密度控制在3万~4万株之间。
4.3播种深度。
从石家庄市藁城区土壤类型和土壤墒情来看,播种深度在2~3cm,播后镇压。播种太浅时,特别是在土壤墒情不好的情况下,导致谷粒缺水发干不能正常吸水出苗;播种太深时,会增加谷粒发芽出苗时间,同时增加谷苗染病风险并降低谷粒出苗率。
5管理技术
5.1间苗除草。
谷子出苗后及时间苗是谷子播种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并且谷子间苗要突出一个“早”字,早间苗在培育壮苗、防止荒苗、增加产量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一般谷子第一次间苗时间控制在谷子幼苗长到3~4cm,并且长出2~3片真叶时。石家庄市藁城区种植的张杂谷,可在出苗后3~5叶期,使用张杂谷配套间苗除草剂烯禾啶(12.5%乳油)、二甲四氯钠(56%可溶粉剂)和苯磺隆(10%可湿性粉剂)进行化学间苗、除草,无需人工间苗、除草,留苗密度3万~4万株。此外张杂谷正常出苗时,自交苗为浅黄色,杂交苗为绿色,自交苗必须去除。
5.2化控抗倒。
使用谷子专用化控调节剂,促使谷子根系庞大、活力强,提高谷子根系对土壤的固着力和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增粗茎秆、增厚茎壁,矮化株高,增强抗倒伏能力,并消除大、小、弱三类苗,促使谷子长势整齐一致。石家庄市藁城区种植面积较大的张杂谷16号,可在苗后9~11叶期,亩喷施金得乐30ml兑水15kg,降低株高增加抗倒性和产量。
5.3肥水管理。
每亩底施(高钾型)复合肥30~40kg,拔节至抽穗期顺垄撒施尿素或氮钾肥1~2次,每次10~20kg。灌浆期,可用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喷施,起到增加粒重、防止早衰的作用。谷子是耐旱型作物,除非极度干旱,苗期不建议浇水,抽穗前后遇严重干旱应及时浇水,建议浇小水,喷灌为佳。
6病虫害防治
谷子病害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避免重茬。适宜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药剂,苗期及拔节后期及时针对钻心虫、玉米螟等虫害进行防治,可选用菊酯类杀虫剂在5~8片叶时喷施1次,间隔10d再次喷施。
6.1谷瘟病。
8月份是该病的高发时期,苗期发病即为叶瘟,穗上发病即为穗瘟,初见叶瘟病斑时,可选用4%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5%咪鲜胺900倍液或80%戊唑醇2000倍液喷施,倘若发病较快,5~7d后需再次喷施,为了有效预防穗瘟,在齐穗期前后若遇高温高湿天气可专门针对穗部进行1次防治。
6.2谷锈病。
谷子锈病一般发生在谷子抽穗前后,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主要原因是高温多雨,可在谷子病叶率1%~5%时选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施,间隔7~10d再防治1次。
6.3白发病。
谷子白发病从发芽到穗期均可发生,并且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症状。以防为主,发病早期可选用25%甲霜灵500倍液喷施,间隔10d左右再次喷施,需连喷2次进行防治。
6.4细菌性褐条病。
该病主要为害谷子的穗部和叶片,发病的叶片主要分布在植株中上部,连续阴天、高温多雨、种植过密等原因可诱发该病。可在初发期用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20%噻森铜悬浮剂500倍液、46.1%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25%噻枯唑可湿性粉剂3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85%三氯异氰脲酸可溶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隔7d防治1次,连防2~3次。同时应注意防治害虫。
7适期收获
谷子一般在株秸秆下半部分叶片变黄,上半部分叶片仍带绿色或者稍呈黄绿色时收获,此时谷子正处于蜡熟末期或完熟初期,大部分谷粒已变硬变黄。如果收获太早,谷粒含水量高,籽粒还未完熟,造成出谷率下降,影响谷子品质和产量;如果收获太晚,谷子秸秆干枯,谷穗干脆,此时遭遇大风穗粒相互摩擦造成落粒严重,遭遇连续阴雨则会引起谷穗发芽,并且极易发生“麻雀弹谷”的鸟害现象,进而影响谷子的产量和品质。
作者:付晓阳 单位:石家庄市藁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