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要点探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应对现有玉米种植模式进行技术改造,积极推进规模连片种植,建立示范点推广先进玉米栽培技术,科学合理施肥,重点推广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有机肥资源综合利用和改土培肥技术。开展玉米最佳栽培密度研究、最佳肥料营养成分配比及施肥量试验示范,提高玉米良种统供率、种子包衣率、测土配方施肥率、病虫害综合防治率。
1玉米栽培技术流程
1.1整地
选取肥力高和易保水保肥的耕地进行耕种,更有利于玉米的生长。严格选取上一年种植大豆及小麦的茬口耕地,并采取深松为主,翻、松、耙、旋相结合的土壤耕作方式,1年翻一次。根据米脂县实际情况可参考以下耕种模式:第一,秋翻秋起垄。将耕地翻深到科学的深度,并且及时起垄和选择是否镇压。第二,秋翻春起垄。在早春耕土层化冻后及时耙耢和起垄,有效保墒。第三,深松起垄,整理旧垄合成新垄。第四,耙茬起垄。对于有深翻基础的大豆茬等进行处理,然后深松、扶旧垄,并选择是否镇压。
1.2播种准备工作
1.2.1育苗和直播法。采用育苗法可有效提高玉米植株成活率,适宜于干旱缺墒年。采用传统的直接播种法,减少了经济成本,适合于墒饱的耕地。1.2.2播量。精品玉米品种在深度为60cm的垄上每隔15cm播1粒,普通玉米品种每隔14或15cm播1粒。1.2.3播量调试。若条件允许,可采用32%石墨粉加68%滑石粉拌种,增加出种量。需注意的是,手动设定出种速度需与试播时流速相同,速度过快容易导致卡种、断种、漏种。1.2.4肥料准备。每公顷田地施加二胺225kg、尿素315kg、52.5~105kg硫酸钾、15~22.5kg硫酸锌。肥料必须施加在种子下方3~5cm处;在沙土地和高岗地增施氮肥及钾肥,在低洼多水地增施磷肥。1.2.5田间检查。在机械播种过程中检查落粒是否达到标准播量;使用小铲检查播种深度是否达到3~5cm,落肥深度是否在种下3~5cm。
1.3田间管理
积极补种。出苗前期应及时检查玉米植株出芽情况,如发现缺苗应及时补种。铲前松地。出苗后进行铲前深松,促进幼苗生长。苗前除草。在土壤墒情好的土地选用高效除草剂,兑水400~600kg对土壤进行喷雾处理。在禾本杂草地,每公顷使用94%乙草胺1.4万~2.0万mL或75%异丙草胺2.7万~3.9万mL。在阔叶杂草地,每公顷使用55%甲草嗪945~1125g或15~30g宝收干悬浮剂75%。在杂草混生地,每公顷使用70%都尔1.5万~2.3万mL再加50%甲草嗪450~600g。苗后除草。在玉米3~5叶期、杂草2~4叶期对茎叶喷雾,每公顷使用4%玉农乐悬浮剂1000~1500mL,或4%玉农乐750~1200mL加40%阿特拉津胶悬剂1200mL,兑水450~750kg对茎叶喷雾。
1.4防虫
1.4.1黏虫。当平均100株玉米有50头黏虫时即可开始防治。在6月中下旬,于玉米拔节孕穗期开始防治。每公顷使用330~480mL菊酯类农药兑水32kg进行防治,也可以采用有机磷农药喷雾防治或人工捕杀防治。1.4.2玉米螟。当平均100株玉米有玉米螟活虫80头时即可开始防治。在玉米开喇叭口前1~2周,7月10日前后是防治玉米螟的最佳时期。每公顷使用3.5%锐丹乳油225mL,拌细砂150kg,每株施加2.5~3g,或每公顷使用3.5%锐丹225mL加水150kg,灌于矿泉水瓶内并扎眼,每株喷洒2~3mL,可有效防治玉米螟。
1.5防病
丝黑穗病一般必须需在玉米种子储藏前进行有效处理。大斑病可在新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2%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50倍液,或52%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50倍液相隔9d喷施1次防治,连续喷施3~4次。
1.6灌溉
1.6.1拔节孕穗期。大约在6月20日进行灌溉,必须保证灌透、灌足,灌水量为650~700m3/h,盐碱地应适当增加灌水量。1.6.2抽雄扬花期。7月末前后一周是玉米需水临界期,需根据生长情况和土壤肥水状况灌水1~2次。1.6.3玉米灌浆至成熟期。在8月下旬需灌水1~2次,此后每次灌水量为1100~1300m3/hm2,灌水量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玉米根系腐烂。
1.7其他种类玉米栽培管理要点
1.7.1饲用玉米栽培要点。错峰播种:为了保证玉米供应时间更长,可采用错峰播种方式,播种间隔时间为12~18d。强化密度:种植密度需比食用玉米增加1/3以上,每公顷需达到11.3万株左右。肥料充足:因种植密度较大对肥料要求很高,因此要增施氮、磷、钾化肥,注意多施钾肥。收割:青贮玉米的最佳收割期一般在授粉后40d左右。1.7.2甜玉米栽培要点。隔离种植:在授粉期甜玉米如果接受了普通玉米的花粉后会发生异变,甜玉米品质就会降低,所以甜玉米要隔离种植防止串粉。精细播种:由于甜玉米淀粉含量较少、籽粒相对较小、顶土能力较差、不易拿全苗等,所以播种前必须科学选种、育种及仔细整理土地,做好保墒工作。防治虫害:甜玉米虫害严重,尤其是玉米果穗部位易遭玉米螟、金龟子等虫子的蛀咬,采用科学的防治方法加强对甜玉米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
2收获
2.1收获时期
传统玉米大约10月初就可完全成熟。选择晴天收获后连晒,待果穗干后脱粒,以免损伤果皮和胚部。
2.2收获后管理要点
收获后玉米要晾晒7~10d,当颗粒含水量达到22%时可直接进行脱粒处理,高于24%的于立秋后或来年脱粒。
2.3储藏管理
当水分降至11%以下时放入干燥仓库贮存。入库后要经常检查,做好防鼠、防虫、防潮工作。也可以在入库前使用药剂熏库,防治仓库害虫,也可放入适量的干燥剂用来防潮。采用科学的方法种植玉米对提高玉米产量和改善玉米品质有重要影响,更是提高玉米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实施玉米种植关键性技术的同时,还应注意早、中、晚熟品种的搭配种植,实现错期上市,从而更好地提高玉米生产效益,促进米脂县农业快速发展。
艾海云 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农业农村综合技术推广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