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主粮生产影响
粮食生产工作的整体效率效果水平关乎国计民生,为了在新时代保证国内的粮食生产效率和安全,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势在必行,要想有效提高农户主粮生产效率,结合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非常必要。由于近些年来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呈现下降趋势,所以针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对主粮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究,从而找寻促进粮食生产途径工作需求迫在眉睫。
一、农机化水平和农户粮食生产间的关系
(一)农业机械化应用有助于提升农户产粮能力
结合农业种植和粮食生产实际经验可知,在机械化的农具应用作用下,深耕和农家肥的施放工作效率都能够得到全面的保障,并且在农业机械化的推助作用下,农户的产粮能力将大幅提升,产粮效能也会变得更加显著。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促进农户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可以有效提高粮食产量。在农业机械化应用支持下落实的深耕作业,将会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疏松度,促进土壤含水量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俗语中所说的深耕一寸土,多耐十天旱,正是农业机械化落实的具体表现。综上,农机化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农户产粮能力的提升效果,对于农户粮食生产有着较强的影响作用。
(二)农机化水平升高有利于提高作物抗害能力
在农业机械化推进作用下,粮食生产过程中农作物的抗害能力将会有所提升。从农机化水平提升的本质作用上来看,良好的机械化落实能够为防灾减灾机械设备的应用提供保障,全面的农机作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同时也能够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力度,从而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安全条件,促进农户粮食生产效率提升。农户粮食生产实践中,通过借助农业机械化设备的力量,可以实现现在工程和生物以及环境技术的集成化建设,由此,土地出产率和农户劳动效率都会有所提升,这样一来,粮食生产的安全性就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农户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率自然也会随之攀升。
(三)农机化水平改善有益于提高农户劳动力
从现阶段的粮食种植实际情况上来看,由于农村的人口流失问题比较严重,在缺乏足够的劳动力条件下,农户粮食生产效率将会受到较大影响,立足于生产力角度进行农业机械化和粮食生产内在联系探究,在优质的农机水平辅助作用下,农户在日常粮食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将会大大降低,由于农业机械化设备本身具有高效率的工作特点,通过落实农业机械化应用可以弥补农户缺乏青壮年劳动力的缺点,与此同时,在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应用条件下闲置或荒芜的土地都能够再次投入应用,可见由农机水平提高带来的劳动力节约对于农户粮食增产有着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
二、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的影响
(一)激发现代农业建设发展活力
在农业机械化推进过程中,相关单位将会进一步培育新型粮食安全生产经营主体,这样一来,在创新型发展趋势的促进作用下,现在农业建设的整体发展活力将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从发展趋势上来看,在农业产业不断进步的基础背景下,粮食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性都能够得到保障,并且伴随着各项农机补助政策的落实,更加先进的农机设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随之产生的效益良好的农机合作社等经营组织数量众多。除此之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高速发展给农业机械化应用落实和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助力,同时也为农业生产创新和现代化发展以及技术集成应用落实等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极大地促进农业机械化和粮食安全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提高粮食农户经济收入水平
根据上文内容可知,在农机水平不断提升的前提条件下粮食种植户的劳动力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放,与此同时,种植人员的经济收入也能够得到保障,这样一来,粮食农户的经济收入水平将会不断提升,进而在种植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使农业机械化和粮食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在现代机械化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种植任务预测计算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需求,进而根据农户劳动力进行合理的人机分配,由此,达成粮食亩产增产的发展目标。总之,在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应用辅助作用下,农务成本将会得到缩减,同时农户的劳作压力也会大大降低,这样一来,农村农忙和城市工业生产之间的用工矛盾将会得到缓解,甚至能够使社会层面的劳动资源实现合理分配。
(三)推动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
就现阶段的实际粮食生产工作发展情况而言,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还存在着较大的进步空间,作为国内农业生产机械化落实的重难点,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在自然条件和农户能力双重作用限制下具有比较强的普及难度,因此进一步推动农机部门新技术普及是当下至关重要的工作内容。而对于相关的应对政策而言,在补贴政策和扶持工作的强力辅助作用下,农机推广部门紧抓机遇开展种类丰富的宣传培训工作,通过组织示范活动、优化种植服务等方式真正有效地推动了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根据不同地区的粮食种植生产特性设计差异农机推广措施,借助可靠的机械设备在提高粮食生产量的同时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三、提高农机化水平和粮食产量的对策
(一)强化政策支持力度
强大的政策支持是提高农机化水平和粮食产量的主要强心剂。在政策支持力度足够强的前提下,农户的粮食生产积极性将会得到充分调动,同时种植人员推进农业机械化的热情和能力也会更高,由此可见,在完善补贴政策的时候,相关单位需要根据农户实际种植情况进行具体的政策内容设计,通过发挥惠农政策优势作用,对粮食生产农户的农机占有率提高提供保障。具体来看,相关单位首要应该完成的任务是积极争取农机补贴资金,在具备良好的政策资金基础之后,应该做到专款专用,根据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制定合理的实时处理方案,进而按照政策将补贴资金通过合理发放落到实处,真正为粮食生产农户的机械化水平拔高提供有利条件。
(二)优化农机使用培训机制
农户本身的种植能力水平与机械化推进效果和粮食生产数量质量息息相关。在农机使用者具备良好的种植能力并可以熟练掌握农机的情况下,农业机械化设备对于粮食生产的积极作用,才能被真正发挥出来。鉴于此在进行农业机械化宣传的时候,相关单位应该注意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和教育,相关部门可以事先对相关社会资源进行整合,进而在宣传活动和推广教育过程中,组织粮食种植农户进行集中培训。此外,相关单位也可以从农机购买过程出发进行培训优化研究,在人力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安排专员的方式,让农户可以在购买农机的时候接受必要的技能培训和种植知识教育,由此有效提升技术培训有效性,从而促进农民种植能力水平提升。
(三)促进土地规模化管理落实
科学的土地规模化管理,能够引导农业机械化发展,同时可以提高粮食生产安全性和有序性,在完善的土地规模化管理工作支持下,机械化粮食生产将会井井有条地得到落实。通过制定使用可靠的土地规划政策并将相关管理规范内容真正落到实处有助于推动农村实现土地规模化和规范化管理,进而为集成化农业经营和机械化农业生产提供坚实基础。就实际土地规模化管理措施而言,相关单位应该结合农业经营主体培养创新进行综合考虑,通过提高对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及农业大户的扶持力度,促进规范化管理落实,由此,借助土地规范化管理的强大力量引导粮食生产过程中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进步。
(四)建立健全农机研发激励体系
最后,通过有效建立健全的农机研发激励体系来促进农机企业研发创新,是保持农业机械化发展活力的重中之重。创新性是农机水平提高的重要影响因素,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农机创新研发,因此,全面建设农机研发激励机制充分完善,激励体系可以有效促进农业机械技术优化升级,当然,对农业机械化技术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保障农机研发创新活力的重要内容。总之,相关单位需要重视农机研发过程中的创新激励,促使相关企业单位积极进行创新改革,使农业机械化发展始终保持发展活力并能持续焕发新生机。
四、结束语
结合上文叙述进行综合分析,不难看出在研究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主粮生产的影响过程中需要根据研究经验对当前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从农户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户种粮单产以及农户教育水平等其他变量角度入手进行影响力分析,进而得出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主粮单产和不同类型主要粮食单产的影响,以此为依据为进一步的粮食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王国俊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辛寨街道办事处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