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生态学论文 >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 

日期:2018-03-13 23:51:13人气:1216

内容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愈发增加,地球的生态供给链条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态意识成为了当下社会发展的主流意识。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在此基础上诞生的,对于当下生态环境产生辩证思考的生态哲学。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于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层解读。

关键词: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层解读

生态环境遭遇危机的主要原因离不开当下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对于能源的供给需求增加而造成的原因,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此为基础产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的基础上,主要关注“生态”,围绕生态恶化和改善生态的内容进行深入反思,最终就生态环境而言,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指导意见,描绘出人类生态的理想未来。对于当下社会发展而言,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无疑是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指导思想理论。

一.正确认识生态理论的内涵与其发展方向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实际上就是在原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对于生态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的重新解读,衍生出新的科学理论论点,其本质依然是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点是不变的。

(一)关于其内涵的深层解读

如果说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对于经典马克思主义就当下生态问题的衍生与补充,那么是否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不具备对于生态问题的探讨呢?这种思维是错误的,在早期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就曾经指出并反思工业化的发展是否会为生态环境带来负担的问题,并反复强调在实质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态危机是必然出现的,且不仅仅出现在生产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能源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生态危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言的过度到消费领域,资本主义社会是必然面临生态危机且是继经济危机后,又一大威胁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危机。由此可见,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质内涵,就是在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生态恶化,导致生态危机出现的政治根源,通过生态视角,辩证的看待经济、人、需求与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而通过揭露出其弊端来为生态危机的产生定义。综上所述,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目的,就是指出生态危机的根源,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指导思想,作为生态危机解决的理论依据,为生态危机解决,推进社会发展为绿色、文明、和谐的人文社会而努力。

(二)关于其发展方向的深层解读

实际上,生态危机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科学技术发展越是迅猛,对于生态能源的需求就越是庞大,造成生态危机的出现就越发提前,但是从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看,虽然两者息息相关,甚至科学技术发展已经对生态危机的出现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但是造成生态危机出现的社会根源,并不是科学技术,而是人。在上文中提到,造成生态危机出现的政治根源,是源于资本主义发展,这是必然的,而造成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则是人。人的思维意识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带来创新创造的根本,因此,人,或者说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是造成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强调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原则上进行的,而资本主义本身就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其本质内涵就是反生态的[1]。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前进,对于未来而言,人类最需要的,就是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指出的“经济与生态的共同可持续发展社会”。由此可见,政治、经济和生态三者之间,本身就是互为一体不可分割的。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政治经济学中,对于生态思想有着基础的定义和分析,它强调“劳动”与“物质财富”的自然性,而在此基础上,伯克特又指出,除了前者的自然性外,“劳动”产生的“物质财富”必然会出现对于“剩余价值”的理论分析,而这一基础,也应当具备自然性。固而在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方向,就是在物质和自然辨证关系探讨中,指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指明两者必然共同发展,共同存在的发展道路。

(三)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

资本主义的发展离不开物质与自然,而其异化消费,又造成了由经济危机过渡到生态危机的必然条件,很多学者在生态危机的立场上,对于资本主义经济提出过批判,如美国学者詹姆斯奥康纳、英国学者戴维帕等,实际上他们的批判存在共同点,就是普遍认为生态学和社会主义本身是可以有机结合的,这种结合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取代当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并能够解决生态危机,继续维持社会的稳定发展。在批判的同时,辩证的讨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对于其内涵和发展做了更加进一步的解读,提出了“联姻”意识。“联姻”意识指的就是将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联系在一起,通过对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分析,对其根源和辩证理论进行进一步阐述[2]。

二.深层解读生态理论的现实意义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再一次推进了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出现也很好的佐证了这一点,但是实际上,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能源消耗,反而促使地球生态环境不断陷入危机状态。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现,不仅仅具有理论意义,更是对于当下生态危机的解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对于其现实意义的深层解读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还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其现实意义也是基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而衍生的,如对于当下社会生态问题的辩证看待,就始终坚持经典马克主义理论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看法。马克思主义始终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并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走向灭亡,但是事物都应当辩证统一的去看待,对于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如此,相比较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而言,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它指出造成生态危机的政治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对于资本主义本身批判不彻底,另一方面虽然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存在很多针对当下生态环境危机的现实问题探究,但是问题本身又脱离了阶级矛盾,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存在明显的调和。虽然这与马克思主义初版中所具备的“乌托邦”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质还是带有调和色彩的阶级理论,但是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于我国就生态问题的思考,依然提出了很多具有可借鉴性和创造性的理论依据[3]。我国近年来不断强调“生态文明”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生态也正式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我国就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今天,对待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始终秉承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的完善自身,并积极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逐渐转化为系统全面带有明显中国色彩的特色化理论,带指导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换言之,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除了指导思想和现实意义外,还具备一定的对于未来的启示作用,这种启示作用不仅仅是作用于社会主义国家,更是作用于全球、全人类的发展,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实质上就是解决人类基本的生存问题,为人类生存指明新的方向,并坚实有力的理论基础为后盾。

(二)基于现实意义的启示分析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反复强调的“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实际上都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深层分析。马克思主义最终所倡导的理想“乌托邦”,就是存在社会理想的共产主义,因此,消除生态危机的根本理论,也应当是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同时坚信资本主义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灭亡必然性,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对于我国而言,则是结合本国国情,坚定不移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生态文明”,由工业生产转化为现代化生产再转化为生态的转型生产发展。实际上,就我国现阶段而言,生态文明的具体情况不容乐观,生态危机造成的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对于整个生态系统都是非常可怕的,如果不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从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寻找到基于我国经济发展,适应我国生态文明理论建设的依据,生态系统会逐渐崩塌,而在全国范围内,这种崩塌最终意味着人类将没有能源和环境继续生存。这是最惨痛的代价。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由大到小,是关系全球全人类共同命运的重要文明建设内容,而生态危机就是全球全人类所共同面对的发展性危机。我国始终坚持走马克思主义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结合中国特色国情,建立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开端,同时,敢于向国际间不公正的政治经济秩序说不,始终坚持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追求,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提高人民对于绿色文明的倡导意识,最终为建设生态文明,绿色中国而努力,为推动全球深入生态文明改革建设而奋斗。

三.结束语

生态危机是全球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危机,关系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政治理论,对于生态危机出现的起源、其解决策略的指导、存在的现实意义以及对于未来文明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虽然存在不足,但其根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不足加以完善,对于错误加以改正,必将走向一条“以人为本,人文自然”的发展道路,对于我国而言,也必然会逐渐发展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生态绿色魅力中国。以上为笔者对于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层解读,望广大相关读者继续深入探究,深层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提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思维理论和依据。

参考文献

[1]夏永梅.解读中国异化消费现状―――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启示[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1(03):11-11.

[2]王雨辰.论休斯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J].社会科学家,2015(10):121-122.

[3]朱久仓.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透视及其启示[D].湘潭大学,2016(14):67-68.

[4]张明燕.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11):155-156.

作者:王绚灏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