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可持续发展论文 > 农林结合构建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探析

农林结合构建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探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4-19 19:12:00人气:406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建设也有了明显的发展。从我国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来看,其中存在很多的缺陷,如资源消耗高却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不高、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生态平衡破坏严重等不足。所以,在新经济形式之下,则需要发展新型农业,通过农林结合来构建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推动农业经营发展模式的转变,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对此,文章中结合农业可持发展的必要性,对农林结合构建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林结合;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

从我国的经济建设来看,农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同时也是满足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传统经营模式中存在诸多的缺陷,这就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新时代来临之后,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出路,其中农林结合作为一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既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还能够实现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所以,在现阶段必须加深对农林结合这种复合经营模式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探索出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可操作性强的农林结合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

1农林结合经营模式概述

从我国的农业发展史来看,其起源于森林,自古以来就存在农林结合的农业生产方式,并延续至今。从现阶段的农林结合经营模式来看,农林结合属于一种植方式,其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时间序列、空间配置,通过合理的结构搭配,将不同的树种与农作物种植到一起。从经营的目的来看,农林结合主要有以林为主、以农为主、农林并举这三种经营类型。

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其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持续性,二是经济持续性,三是生态可持续性。从生产持续性的角度来看,其是要求农业生产能够满足人类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实现稳定的社会供给;从经济持续性的角度来看,主要是通过农林结合改善农业生产模式,提升农产品产量,增加农民的收益,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从生态可持续性的角度来看,主要是突出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及开发和保护自然环境的能力,这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前提。因此,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采取农林结合的经营模式,则可以实现三个持续性的协调统一,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2.1发展可持续农业是国情需要

从我国的农业发展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依旧面临着重重问题,必须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农业发展道路,这些问题与矛盾才能够迎刃而解。首先,随着人口的增长,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实现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可以消化剩余劳动力。我国一直以来就是人口大国,尤其是总人口还处于增长的趋势,随着人口数量的整张,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呈现增加的趋势,这就导致自然资源逐渐地减少,唯有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够有效地解决资源短缺与人口增加存在的矛盾。农林结合经营模式属于一种科学的种植方式,可以实现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此来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之下,便可以实现对农业的综合开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用人力资本来代替自然资本,这对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次,发展可持续农业可以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利用。由于我国属于人口大国,尽管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确实非常的低,尤其是农业自然资源十分地短缺。所以,我国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则是势在必行的。最后,发展可持续把农业对于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我国的山多地少,环境又比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唯有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2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

从人类的发展来看,由于人们居然在同一个地球上,所以对于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某个国家的责任,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必然惠及全人类,所以控制人口、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则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从环境污染来看,其对全球都有危害,所以实现环境保护必然离不开国际合作以及全人类的共同努力。由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步较晚,尤其是加入世贸后,我国的农业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所以若想提升我国农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则需要利用自身的农业资源,深化农业改革,加深对农林结合构建可持续经营模式的研究,以此来解决环境与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实现农业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此来提升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3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发展现状

从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来看,传统经营模式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化工业模式,二是粗放型模式。从化工业经营模式来看,其是建立在农业化学与工业机械的基础上,使用机械与化肥农业进行生产,然而这种生产经营模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十分的严重。从粗放型农业经营模式来看,其主要是通过人力耕作,掠夺式开发利用与劳动力需求量大则是其最明显的特点,其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另外,由于传统农业经营模式主要是利用围湖造田、开垦山林等方式进行农业生产,这必然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同时还透支了自然资源,引起多种资源短缺的危机,这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实现农林结合,构建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已经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途径。

4农林结合构建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的策略

4.1实现农业发展经营模式的变革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农林结合经营模式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必然会引起农业发展经营模式的变革,所以这就需要人们转变土地理念观念,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的构建。首先,转变传统土地利用观念,才能够实现单一的土地利用方式向综合经营模式转变,实现单一的生产方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其次,通过农林结合构建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推动了农业深层次变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与土地、就业之间的矛盾,推动农村与农业的稳定发展;最后,实现农林结合,也是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有效结合,既可以推动农业的发展,还能够提升农民的生产经营素质。

4.2了解农林结合经营模式的结构

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林结合这种农业经营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农林结合的角度来看,其是通过人工复合形成的群落,主要分为空间排列结构和时间顺序结构,具有物种多样、结构复杂的特点,同时也是依据物种成分、空间结构的变化,实现对农林结合结构形式的划分,实现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首先,从空间排列结构分析来看,其是通过对农林结合的空间分布进行设计,对物种进行合理的搭配。而这个任务是通过水平结构与垂直结构来实现的,前者是指生物地平面布局,后者是指物种层次性。其次,从时间顺序结构来看,其依据的是季节变化和不同物种生长阶段的变化,所以该种经营结构受气候与物种生产特点的影响比较大。

4.3掌握农林结合的物种组合原则

在农林结合经营模式中,唯有掌握物种组合设计原则,才能够对物种进行合理的组合设计,实现资源利用率的提升,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从生物物种的影响因素来看,生态幅度、抗逆能力对其影响非常大,因此在物种组合设计的过程中则需要遵守因地制宜原则。在农作物种类的选择来看,则需要选择适应性强、耐阴性高的农作物品种,尽可能选择短杆直立的农作物类型。从树种的选择来看,需要选择树冠窄、干通直、树叶稀疏、同级落叶、春季放叶晚、根系分布深、生长快、适应性强的树种。而对于种群的组合,则需要尽量将慢生与速生、深根与浅根、喜光和耐阴、有根瘤和与根瘤的树种与农作物组合到一起,实现树种与农作物种类的互利共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升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4.4农林结合经营模式综合效益评价

首先,在经济效益方面,通过农林结合实现了一地多用、一年多收,同单一的农作物种植相比,在数量与品种上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在造林初期种植农作物,对林地空间、气候、土壤等资源进行充分地利用,则可以获得近期效益。同时,在林地耕种农作物还改善了幼树的生长环境,提升了苗木的成活率。其次,在生态效益方面,尤其是农林结合可以形成特殊的生态环境,改善农田小气候。例如,杉木与玉米的间作,整个农田的湿度提升了3.5%。同时,实现农林结合经营,可以降低地表径流对土壤的侵蚀,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十分的有利。最后,在社会效益方面,通过农林结合经营模式,可以实现多种产品输出,有效地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同时还能够对剩余劳动力进行充分地利用,既能够带来短期收入,还能够增加长期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

5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地成为全球发展的共识,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所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所以,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则需要实现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变,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农业生产技术进行革新,以此来有效地解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在现阶段探索农林结合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既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还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具有极强的战略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京康.澳大利亚:农林结合构建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7(20):62.

[2]孔凡贞.农林牧结合以牧促农促林的三项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16,37(7):67-68.

[3]许云麒,弓子敬,赵宇琼.发展农林牧紧密结合的大农业[J].山西农经,2012(1):36-38.

[4]施锋.农林复合模式探讨[J].农家之友(理论版),2011(1):12,14.

[5]王会贤.通辽市大力发展农林复合经营[J].内蒙古林业,1996(6):28.

作者:王美香 张瑞波 高向芬 刘淑丽 孟志梨 单位:达拉特旗种子与经济作物工作站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