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可持续发展论文 > 新常态经济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新常态经济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1-01 09:06:00人气:550

[摘要]在新时期,为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有关单位需提高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有关人员应合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农村生态特色的优势,不断地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农村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从而促进农村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文章在介绍新常态经济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新常态经济下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农村;可持续发展

1引言

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比较单一,一些单位过度的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长期稳定发展。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我国农业大国的优势,在保障生态平衡不被破坏的基础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另外,有关部门应充分落实惠民政策,不断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从根本上保障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

2新常态经济的概述

相对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而言,新常态经济注重经济结构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总量经济,并且新常态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新常态经济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新常态经济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长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长,而是把GDP增长放在发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长成为再生型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新常态经济就是在找准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结构对称态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高速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高质量无水分的GDP高速可持续增长,即经济可持续发展。新常态经济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在经济增长速度方面,相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而言,新常态发展速度经济较慢,但仍将保持在7%~8%的中高速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相比,这一增长速度仍处于领跑状态。其次,在经济结构方面,新常态经济结构更加稳定,其摒弃了资源短缺、竭泽而渔、破坏性开采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了传统经济透支人口红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的透支性发展弊端。目前,我国逐步步入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阶段,其不仅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也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发展的主要动力正在逐步转向依靠转型升级、生产率提升和开拓创新。最后,在经济发展动力方面,新常态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其生产结构中的制造业比重明显下降,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并且其需求结构中的投资率与传统经济相比明显下降,消费率明显上升,消费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内需与外需结构发生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土地制度有待完善

现阶段,我国制度的推广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缓解了土地匮乏的问题,但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1]。首先,我国的征地制度有待优化,在现行的土地制度中,其虽然对征地补偿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对征地范围的规划比较笼统;还有一些地区的征地信息不够公开,农民不了解具体的征地标准,导致大部分农民不愿意转让土地。其次,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倾向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城市与农村的人口分布不均,农村人口相对减少,因此闲置的田地和宅基地增多。目前我国农村宅基地的流转去向有限,仅限于在农村范围内流转,因此,导致一些宅基地无法及时转让出去进行合理的利用,造成农村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另外,土地使用权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农民虽然可以对土地进行出租、转让,并且可以用土地作为抵押和担保,但法律对农民的这些行为缺乏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除此之外,一些农户在城镇定居之后,退出原有的土地承包制,有关单位对这些土地的征收和补偿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从而导致土地资源闲置。

3.2农业生产率有待提高

农业的生产率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影响农工业生产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农业生产方式方面,很多农村一直沿用传统的农耕技术,部分地区对现代化农业机械的使用率较低,从而导致劳动力的浪费。现在市场上的化肥种类繁多,一些农户对农业化肥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了解得不够充分,从而引起化肥用量过度的问题,造成田地盐碱化。另外,农业生产方面的专业人才比较匮乏,大部分人才喜欢在较发达的城市发展,在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农业的发展。除此之外,传统的农业生产以家庭为主,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所需投入的成本较大,其生产规模也相对较大,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利于农工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实施,从而降低农业生产率。

3.3环境资源综合利用率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的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农业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弃物未得到充分利用。每年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各种作物秸秆和厨余垃圾等废弃物数量较大,但这些资源大部分没有得到合理的回收利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些未能得到充分合理利用的资源又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需要政府花巨资、下大力气治理。除此之外,我国现在农业的生产方式是集中依靠化肥提供作物所需营养,大量的农药、化肥残留于土壤、河流中,并通过空气流动污染自然环境,又造成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土壤有机质严重下降,土壤板结。过多的化肥注入河流,造成水质富氧化,严重威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4新常态经济下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4.1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我国幅员辽阔,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是确保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2]。为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首先,政府部门应明确土地制度,并且优化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制度。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土地产权关系还不够明确,土地归属权与其使用关系不够具体,这不仅造成部分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也影响了农民开垦土地的积极性,不利于现代农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因此,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有关部门应不断完善土地使用权转让制度,对农民土地流转法规进行细化,并且做好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相关法规要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时,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并且明确土地使用权的归属。另外,在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流转机制方面,新常态经济要求社会各方面积极调动生产要素,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受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我国长时间的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流转机制没有得到及时的创新优化,从而导致土地要素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我国政府要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产权登记制度,确保土地资源合理使用。除此之外,完善耕地保护制度也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新常态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并且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始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同时,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所以,有关人员在开展农村工作时,必须要做好耕地保护工作,从而确保人们有充足的食物供给,并且提高粮食的质量。

4.2强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强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措施,因此,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专业人员的引进和培养。为更好地植入人才,有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好相关的规划,其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为人才提供充分施展能力的发展平台,包括工作岗位和薪酬福利,给员工充分的保障;二是要积极引进人才;三是培养人才。另外,有关部门应加强各级各类人才的专业培训和定向培养。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要做好农村适龄人口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农村青少年的整体素质,为现代农业长久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并实施农民技能培训工程,定期开展农民技能培训,让农民真正学会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种养技术和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从而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

4.3丰富农业发展模式

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农村发展应向多元化、现代化方向迈进。首先,农户可以采用综合种养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利用养殖产品有效消灭害虫和杂草,不施用农药及除草剂,利用养殖产品的粪便肥田,同时施用有机肥,不施用化肥,这有效提高了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户经营的积极性[3]。其次,在互联网时代,农户可以合理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有机循环农业+互联网+销售宣传推广模式。该模式即“基地+农户+合作社+互联网商务平台”,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上一个生产环节的废弃物,使整个生产过程废弃物变为可充分利用的能源,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完成产品销售和宣传推广。例如,吉林某地区的农村利用粪便和部分秸秆养殖蚯蚓,蚯蚓喂鸡,秸秆喂牛,蚯蚓粪及剩余秸秆发酵提供有机肥料还田,其环保节约的农业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当地农业经济效益,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农村地区应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合理地发展旅游业、采摘业等产业,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5结语

由此可见,新常态经济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农业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还能提升农村的经济效益,以此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为更好地促进农村的发展,有关部门应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强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并丰富农业发展模式,从而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艳.论新常态下农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讨[J].商讯,2019(19):129.

[2]拓建民.基于新常态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19(5):34.

[3]刘姝含.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14):250.

作者:葛世萍 单位:辽源市农业科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