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要:国民经济动员作为贯彻军民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在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具有军民融合的自然属性和先天优势。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中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就是要求军队的经济动员组织和部门与地方政府加强协调、沟通与协作,在国民经济动员的全领域、全流程、全要素实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军、地双方共同的职责和目标,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动员事业大发展的重要机遇。
关键词: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国民经济
一、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概念内涵
国民经济动员就是调动经济资源潜力和社会的物力、财力应对紧急事态,包括突发事件或者战争,是国民经济体制的平战转换和经济资源的重新配置。现代战争对抗突然,消耗巨大,战争保障的任务重、要求高,只有实施全面、高效、持续的经济动员,才能保证战争的顺利进行。国民经济动员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即应付战争和突发事件。国家安全包括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等,国民经济动员不仅可以为维护军事安全利益服务,而且还可以为应付重大突发事件服务,具有军事功能和非军事功能。国民经济动员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威慑力量,是国家应对战争和突发事件的经济举措,是保障军队完成多样化军事斗争任务的坚强经济支撑。国民经济动员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从总体上看,国民经济动员对象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科技力、管理能力等。由于战争(突发事件)需求存在差异,国民经济动员在范围、程度上有明显不同。国民经济动员作为贯彻军民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在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具有军民融合的自然属性和先天优势。国民经济动员工作中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就是要求军队的经济动员组织和部门与地方政府加强协调、沟通与协作,在国民经济动员的全领域、全流程、全要素实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军、地双方共同的职责和目标,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动员事业大发展的重要机遇。
二、新形势下加强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意义
1、是军民融合深入创新发展的必然道路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新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特别是主席在多个场合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2017年1月,中央更是做出重大决策,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由亲自担任主任。这些重要决策与部署,以及国防和军队体制的进一步深度调整改革,在客观上要求国民经济动员进一步适应形势发展需求,坚定地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2、是实现国民经济动员向实战靠拢的重要举措
最近几年,我国所面临的周边和世界局势进一步复杂化、紧张化,从国际政治视角上,“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之间的斗争加剧,美国和欧洲的民粹主义势力进一步扩大,诱发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的政治因素加大,我国周边南海方向冲突不断,朝鲜核危机有恶化的趋势,台海局势变数增大,国内民族分裂势力等敌对分子不断制造事端。因此,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必须以实战化为导向,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动员的实战化准备水平。强化国民经济动员的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和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军队、地方政府、国有和私营企业的协作能力和动员潜力,按照实案化、实战化的要求,扎实做好准备。这样才能做到一旦有事,才能够依据军事需求快速组织动员,为各种可能的战事和冲突做好准。
3、是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桥梁纽带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防建设以经济为基础,经济建设又以国防为保障,两者紧密相联,互为条件,必须协调发展、同步推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背景下,平战结合,军民兼容,寓军于民是新形势下国民经济动员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是实现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综合国力与国防实力同步增长的最佳选择。新形势下加强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是发挥经济效益的需要,又是发挥战略效益的选择,有利于妥善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能够既服从军事斗争的需要,又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协调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三、新形势下加强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径选择
1、在顶层设计上突出军民融合
我国国家安全目标的任务是明确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在经济建设中,进一步贯彻经济动员的要求,例如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桥梁、机场、港口、通信线路、大型骨干企业、战略仓库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的建设和制造中,就考虑动员需要,使之既能满足平时需要又适应战时需要,既能保证民用又便于军用,增强平战时国民经济包括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工具的生存能力和保障能力。如高速公路修建军用飞机跑道,公路、铁路、桥梁、码头建设考虑大型武器装备的通过和装卸,铁路车辆、飞机、船舶等运输工具建造考虑战时征用改装,通信线路考虑军民通用,国家战略储备(石油储备)考虑应付战争,大型民用工业企业考虑军品生产,使其具备军民通用功能,地方的物资、油料、医疗、运输等行业考虑战时动员支前,为前线作战服务。还有大型、重要的基础设施,包括大型工业企业、水库大坝,核电站等建设考虑战时防护问题等。
2、在动员预案上突出军民融合
经济动员预案,是国家为保障战争和应付突发事件的需要,依据经济动员需求和经济动员潜力,在和平时期对经济动员的实施目标、组织措施、方法手段、职责分工、程序步骤和保障条件等预先编制的动员实施方案。动员预案在经济动员工作中的地位十分突出,是经济动员准备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快速转换的有力措施,是依托市场利用社会资源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增强动员准备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具体措施。预案据不同行业特点,不同地域形态,不同动员方式,预案格式和内容组成不尽相同。在动员预案上突出军民融合特色,就是要在预案的调研、制定、完善和实施各个环节上,军队和地方政府都要深度参与,同时在预案的各个要素中发挥军队和地方的各自优势,使制定的预案能够真正符合实际情况和实战需要,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3、加强军地协调沟通
国民经济动员具有典型的军地结合性质,因此需要建立机制同政府相关部门、军队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及时沟通协调的制度,例如重要信息互通制度,由经济动员机构牵头、政府相关部门、军队有关部门、行业、企业要定期通报和反馈经济动员工作信息,对于特别重要的经济动员信息要及时通报;重要项目联审制度。对于能够依托经济社会发展安排的国防动员重要项目,如结合高速公路建设战时备用机场、结合光缆通信建设预留战时军用通信接口等,要由规划部门、项目主管部门、地方经济动员机构、军队经济动员机构实施联审,以确保这些项目能够充分考虑和兼顾战时经济动员的要求;军地代职交流制度,根据经济动员工作的需要,组织军队经济动员工作人员到地方经济动员机构代职或是地方经济动员工作人员到军队经济动员机构代职,代职的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规定。通过代职交流可加深军地经济动员机构之间的了解,提高各方的业务水平,也可为今后双方搞好协调打好基础。
4、提高经济动员军民融合信息化水平
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最高经济动员机关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国民经济动员建设的各个方面应用和结合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国民经济动员对战争保障功能的进程。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的目的是通过信息化技术在国民经济动员领域的具体应用和结合,放大经济动员效果,增强动员能力,提高国民经济动员准备的针对性,缩短国民经济动员实施的响应时间,使国民经济动员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要求,最终确保国民经济动员满足战争需要这一功能的实现。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的主体是国家,这是由国民经济动员的性质所决定的。国民经济动员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政府是实施国民经济动员活动的行为主体,因此,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也必须且只能由国家来统一规划,组织实施。在某种程度上说,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的实质是信息化技术对国民经济动员的改造。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并不是简单地将信息化技术照搬过来,在信息化技术应用和结合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战争经济动员的业务流程、体制与机制等都进行相应的改造,以更好地发挥信息化技术的效用。
5、加强经济动员队伍军民融合式培养
为更好的发挥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所取得的效益,对经济动员人员的培训方式应进行改革,尤其是要结合军队院校调整改革,充分发挥共育人才的规模效益。在军队院校进一步压缩专业规模的情况下,可由国家或省、市级经济动员组织机构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军队、政府及有关企业的业务人员进行比较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培训以如何发挥国民经济动员组织机构的协调功能为主题。这种培训方式比较正规、内容比较系统,这样使得各经济动员单位的业务人员有机会共同学习和交流,既达到了增长业务知识的目的,又可以相互交流实际工作的经验,还为今后在经济动员工作中的密切配合打了良好的基础。在培训过程中,可由地方机构出面,邀请经济动员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军队具体负责经济动员任务的人员为业务人员举行专题知识讲座,并进行实际业务指导。这种培训方式主要以讲学为主,既可以普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又可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一举两得。除此以外,军队和地方还可加强沟通协调,组织双方各级经济动员单位的业务骨干相互访问,交流业务工作经验。这种培训方式主要在于各单位和个人间可以互相借鉴好的工作经验,总结教训,也可以共同攻克一些新的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1]朱庆林、揭力勤、朱华珍:军民融合研究:视角选择与理论框架重构[J].中国军转民,2013(12):17-19.
[2]邵进进、陈巍:坚持“五位一体”推动国民经济动员军民深度融合[J].经济研究导刊,2013(19):188-189.
[3]侯远潮:军民融合式国民经济动员模式探析[J].军事经济研究,2012(10):24-25.
[4]张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国民经济动员的影响[J].军事经济研究,2012(08):26-28.
吴昊 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四队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