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下医学人道主义发展审视探析
【摘要】人道主义是医学实践的最主要伦理原则,是医德的永恒主题,是中国优秀医德传统所饱含的精华。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如人道主义与科学技术应用的冲突、医务人员职责与利益的冲突、公益原则与利益化服务理念的冲突等问题。分析这些现象的背后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于推动医疗事业长期健康的发展,深入贯彻科学的人道主义精神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市场经济;医学人道主义;困境;破解
医学人道主义是在医患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医生对病人的关心与同情、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重视病人的生命价值乃至全人类的健康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医务人员所奉行的道德观。但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化和新的社会结构的形成,现代科学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人道主义信仰在实际医患关系中的淡化现象日益突出。探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医学人道主义发展现状,总结经验教训,在医学实践领域不断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于推动医疗事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市场经济背景下医学人道主义的发展困境
1.人道主义与科学技术应用的冲突。医学技术具有直接拯救人生命的力量,医生如何运用它就成为最大问题。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及其目的无疑受多种因素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各种新的科技成果和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地在医学领域被推广和运用,推动了医疗事业发展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产生了一些非人道主义、弱化人道主义的倾向。在一些思想的驱动下,一些医学工作者越过人道主义和职业道德的底线,为一己私欲擅自将未被大众所接受的技术变为牟利的工具,不惜大肆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同时,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弱化了医患关系。传统的医学人道主义观强调关心、爱护、同情、尊重病人,强调医生与患者之间情感上的联系,这就需要双方之间的相互依靠、相互接触、相互了解、相互感受。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务人员的主要工作关系似乎变成了医机关系,即医务人员与仪器设备的关系”[1],而患者也因此和仪器形成了简单的患机关系。可以看出,医疗仪器设备将医患双方联系在一起,也好像只有通过机器才能使双方更好地开展医疗工作,双方面对着的是毫无感情的冷冰冰的机器,这个过程中无疑缺少情感、语言的交流。传统的人道主义色彩被掩盖,缺少了人文关怀,多了技术主义的色彩,医患关系被打上了技术化的标签。
2.医务人员职责与利益的冲突。人道主义认为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健康承担绝对的、无条件的责任,即强调在集体利益面前医务人员应该将集体的公共健康权利放在首位,努力践行医学职业道德。但以这种观点强调行为是一种“应该”,仅以医务人员的愿望和动机为出发点,忽视了实际行为中产生的后果和效益,不是以客观实际效果来决定医生的行为。长期以来,在要不要、如何顾及医务人员个人利益的问题上,人道主义并没有给出具体回答。在这种价值观为基础的道德教育下,往往强调的是大公无私、重义轻利,这就使得人们的个人利益往往容易被忽视。一般来说,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抵触、矛盾时,个人利益应该无条件地服从于集体利益。但是作为个体,既要承担自己所具有的社会责任,同时也要追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有自己的个人利益才能真正作为个人而存在。“当医疗卫生工作人员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多途径实现自身价值时,即使不涉及职业道德问题,也会与人们固有的‘医即无私奉献’这一道德观念发生冲突”。[2]明确地说,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容易导致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出现。但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立不住脚,道德也是如此,不能把利益从道德中剔除出去。这种利益与道德的冲突不断使医务人员犯难。
3.公益原则与利益化服务理念的冲突。人道主义服务与利益化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中两种不同的思想,前者以病人健康利益为首要目标,后者则以获取利润为出发点和目的。病人利益至上的观点,在经济不发达和技术较为落后的时期,由于医疗的低水平化等原因,在我国得以大范围的落实和贯彻。随着历史的发展,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传统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坚持引导和鼓励医疗机构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情况下,却否认了医疗卫生事业的服务性和商品性,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医疗机构的经济收入和长远发展。各种医疗开支较大的疾病的得病率和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各种新兴高昂药物的使用,以及人民对医疗服务水平需求的提高,都导致了医疗卫生费用不断快速增加,这无疑加重了医疗机构的负担。这就造成一些医院在履行自身职责而遇到经济困难时,不得不采取一些利益化的做法,以增加自己的收入、保障自己的长期发展。这也推动一些医院开始考虑医疗卫生服务部分商业化的政策,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无疑强化了这种趋势。但是,医院终究又不能过分地追逐经济效益的实现,最终还是要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落脚点,在面对无钱支付医疗费用但又处于生死边缘的病人仍要救治。如此等等现实情况都表明,这一矛盾的冲突不断导致医疗行业犯难,也使得人道主义精神因此受到了冲击。
二、市场经济背景下医学人道主义发展困境的成因
1.技术主义影响下医患关系技术化趋势的加强。“科学愈是给医学以新的手段,医生就愈是以客观审视的眼光看待人的生命,医生的心距离病人就愈远”。[3]如前所述,医学人道主义强调关心、同情、爱护、尊重病人,这需要一定的情感联系和交流来实现。而这种情感上的联系、交流是有赖于医患之间相互依靠、相互接触、相互了解、相互感受维持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道主义的这种感情基础很明显被冲淡了。在一些患者看来,医生的价值已经不是原有意义的医务工作者,而是一个设备的操作者。患者接受医生的指令,配合治疗,仿佛是在听从仪器的指令,与仪器更好地配合似的,让他与仪器设备更好地建立“患机关系”。同时,也是让医务人员与医疗仪器设备更好地建立“医机关系”。在这样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医务人员依靠医疗设备进行交流。“于是,在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变得无足轻重,重要的只是仪器设备。”[1]医疗设备的广泛和高频率使用减少了医患之间的交流和情感联系。尽管在医疗过程中原本应以医生和患者的相互人格交流为基础,现在却已迫近崩溃。正常的医患关系也因此日益技术化,而医患关系中应有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正在逐步淡化。
2.去道德化倾向的加剧。“所谓去道德化倾向就是在特定社会实践领域驱除道德,使该领域中的实践摆脱道德的束缚,超越用‘善’与‘恶’这样的范畴进行的评价,或宣称该领域的实践中立于道德,即无所谓道德上的对与错、善与恶”。[4]当前医学领域中,去道德化倾向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忽视了伦理道德观念的建设。事实上,人们可以通过某种科学技术行善,也可以用某种科学技术作恶,科学如果脱离人性就可能成为恶魔。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医院的医疗设备都在不断更新,新的医学技术广泛运用于临床等医学实践中。这些先进手段和设备对提高医疗卫生工作现代化水平、提高公共健康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衍生了一些不合理问题。有些医生过分依赖高技术设备,在没有对病人症状做出合理诊断的前提下,就随意开列检查项目,让病人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检查;同时,一些医务研究者为了追名逐利擅自突破医学禁区,将一些技术运用到医学实践中去,扰乱医疗管理秩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科学的任务是认识世界,科学没有善恶之分,但技术的目的是改造客观世界,当然就有应否改造和改造后果良恶的不同,技术是有善恶之分的”。[5]不论何种原因,医学技术的不合理应用都必然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更会造成严重的医学事故和负面影响。“贺建奎事件”给现代医学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一个失去良知的医务工作者,为谋一己之私,故意违反法律和相关规定,逾越法律和道德底线,这远比蒙昧无知的人危险,他们作恶和犯错的可能性远比无知的人大。第二,企图将医疗卫生服务商业化。近些年来,一些人开始为医院的市场化、商业化经营辩护。的确,医院不是慈善事业,但医院也并不是一种买卖和交易。医院所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是所谓市场流通的商品,“不是以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为标准,而以社会效益即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主要目标”[3]。我们当然赞同这样的观点,即医院为了长期运营以及保障医务人员的基本收入,不能无偿服务,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但难道就能因此抛弃其本身所具有的救死扶伤的宗旨和本质吗?难道就能将人道主义精神完全剔除出去而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吗?第三,认为医生也是经济人。事实也表明,医生和其他工作者一样,有基本的物质资料需求和发展需求,医生在履行自己的职业道德时追求经济利益的实现也是合理的。但医生作为社会发展中形成的特殊职业角色,不同于其他行业,其承担着救死扶伤、保障公众生命健康的职责,不能笼统、片面、简单地认为医生也是经济人,并以此理由来淡化医生的职业使命和道德责任。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同时也对人们的道德认知和行为提出了更多、更高、更广泛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医疗事业和医疗工作者。“但去道德化倾向与此反向而行,竭力淡化道德、贬低道德,因而,形成了某些时候对道德的强烈诉求和抵制道德两种倾向对峙的困局,出现了一些人人埋怨他人不讲道德而自身却屡屡以无德行为对待他人的奇特现象,这也正是当今医疗面临的困难所在”。[5]
3.现实状况下医疗事业发展的诉求。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医疗卫生行业一直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公益性福利行业,全靠国家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事业费支持,医院不承担经济责任”[2]。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新医改的进行,医疗行业被逐渐推向市场并参与竞争,只有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增加自己的收入,才能维持自己的经营以及实现长期发展。这一变化就本身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医院应当把社会效益的实现放在首位,但也应该合理追求经济效益,既然向患者提供了相应的服务,理所当然收取一定的费用。医院当然首先是讲公益性原则,但是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一个医院也要讲究经济效益,没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就无法运转,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道理放在医疗行业同样适用。因此,如何实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是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医疗行业发展的现实诉求,也是将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贯彻到医疗活动中的重要基础。
三、市场经济背景下医学人道主义发展困境的破解
1.坚持技术治愈的前提下增强医患之间的情感交流。医疗技术的效用就在于能够成功地服务于人类对生命和健康追求的目的,满足人类对生命的维系、健康的增进等现实需要。我们应该肯定各种新技术应用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好处,不因传统人道主义的观点而反对新技术的应用,避而不谈、避而不用新兴医学技术,而是应该利用它更好地治愈、保障人类的生命健康。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学会用先进的医疗技术治疗患者身体上的疾病,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还要努力消除病人精神、心灵上的不适与痛苦,实现患者的心理健康。因此,我们更应该强调医务人员的人道主义精神,要求在运用各种新技术时要密切关注医患关系,要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医生对于患者的情感关怀,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2.坚持依法行医的前提下推进以德行医。“依法行医是对病人权益的保护,但医生决不能仅限于守法行医,如果医生仅考虑不违法,只从事不触犯法律的医疗,很明显是远远不够的”。[5]如今,医生只能严格按照法律规范之内的医疗活动。但一些医生可能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比如凡是可抢救可不抢救的病人一律不抢救,看似可有可无的检查一律都要查,这些都是医生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方式,但这样的医生一定不是真正符合人道主义精神的医生,一定不会受到病人和社会的认可、拥护。单纯、片面地强调依法行医可能无意识地偏离医学救死扶伤的宗旨,导致医疗中的矛盾冲突以及医患关系恶化的日益加重。单凭法律约束,也总会有人钻法律的空子,在灰色地带肆意妄为。离开了道德的约束,科学技术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必将祸害无穷。因此,必须在法律制度约束的前提下,既强调依法行医的同时,更要注重依德行医。
3.坚持公益为先的前提下兼顾多方利益的实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何协调医患利益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如前所述,医疗卫生行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调救死扶伤,贯彻公益性原则,目的在于不断保障公众健康权利。但是医院和医务人员也有自己的发展需求,简而言之就是经济利益的实现,如果一味强调奉献而忽视他们的合理利益,医疗事业的发展可能就会走向崩溃,丧失发展动力。但如果过分强调经济利益的实现,甚至是将医院市场化、商业化,单纯地保障医务人员的经济利益,那么医院本身所具有的特殊行业性质无疑被抹杀,这无疑是与社会主义核心观相违背的,就会导致医疗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恶劣影响。因此,在当前大背景下推动医疗事业更好地发展,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不断保障人民群众的公共健康权利,保障医方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坚持医疗事业公益性原则的前提下,保障各方权益的有效、合理实现。第一,要保障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收益。要加快推动新医改的实行,改革医疗服务价格体系,逐步实现按成本收费;改革医院管理方式,逐步实行半经营型或经营型的管理方式;要控制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试剂浪费、药品浪费等,通过人为进行有效的避免,降低医疗成本;多元化医疗结算方式,鼓励用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来代替传统现金支付,既方便患者就医,又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医院资金的流转速度,提高其经济效益。第二,要保障医务人员的基本经济收入和生存发展需要。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整个社会的人群都在不断谋求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和实现自身的发展需要,作为社会人群中的一员的医务人员自然也不能例外。今天,我们强调以整个社会公共的健康权利为医疗实践的出发点,强调尽最大化践行医疗职业道德,但也要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后果和医务人员工作带来的个人利益给与足够的重视,反对那种只注重动机而不注重后果的唯道德论。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让医务人员的技术投入、精力支出等付出“物有所值”、“物超所值”,不断体现其劳动价值;要为他们量身打造适合自己工作付出的合理的报酬和奖金制度,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社会主义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改善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生活环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提高他们的工资、奖金、加班费以及各种福利。第三,要保障患者的卫生健康权利。保证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医保的覆盖面和力度,真正实现“全民医保”,以体现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能够不断降低医疗卫生费用,避免因医疗费用过高而加重人民群众的生活负担;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更大程度地保障疾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满意度更高;要加强医疗服务态度的改善,通过改善医疗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我为群众”的服务态度,这是形成良好医患关系、保障患者医疗权利实现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董玉整,董莉.试析医学实践中人道主义淡化的五种现象[J].理论月刊,2002,(01):64-67.
[2]昝加禄.论未来型医生的人道功利主义修养[J].医学与哲学,1997,(03):45-47.
[3]杜治政.医学伦理学探新[M].河南: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8,298.
[4]卢风.现代人为什么不重视美德[J].道德与文明,2010,(02):30-34.
[5]徐晓荣.精神科护士心理状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12):76-77.
林心杰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