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对农业经济冲击的应对策略
摘要:从城市化给农村经济带来的影响出发,分析了农村经济的现状,提出了农村调整人口结构、提高耕地和宅基地利用率的策略,为农村经济振兴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城市化:农业经济;耕地;宅基地
1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是我国的基础性经济的基础之一[1],是关乎国家稳定和进步的根基。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土地为基础,地域特色明显。但农业经济水平明显落后于平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作业时需要投入较多劳动力,且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种植(养殖)前期投入大,培育过程较为粗犷,收益偏低。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房地产的开发,进一步拉大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农村地区医疗、教育、卫生条件远远落后于城市。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下降,近几年已不足10%[2]。
2城市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2.1人口结构失衡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进行了两次人口政策调整,虽然人口数量得到了控制,但也带来了老龄化等问题,对我国人口结构造成很大冲击。受到教育因素影响,大量农村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城市接受教育,这大大降低了农村人口中青少年的数量;受到农产品利润低、价格波动大等影响,很多青壮年选择进入城市工作、生活,使农村中青年数量减少;受学生数量减少、地方政府采用合并学校策略及教师待遇偏低的影响,教师开始走向城市发展,降低了农村人口中教育工作者的比例,优秀教师更是难求;由于历史缘故,乡镇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设施落后,且医护人员待遇低,医护人员进入城市的数量也逐年增多,这直接造成了农村医疗水平下降;同时受到交通、农产品价格等因素影响,农业技术很难在偏远地区推广,农村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显著减少。人口结构失衡,尤其是劳动力和高素质教育、医疗、技术人员缺失,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2耕地利用率低
我国人口众多,但可耕种土地少,这一直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之一,而且随着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冲击,耕地利用率不足,而有些区域出现土地闲置现象,严重影响耕地资源的利用和产出,也是国民经济安全发展的巨大隐患。耕地是稀缺资源,不仅具有经济价值,更具有不可忽视的生态功能。受到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维护价格波动大的影响,耕地产出利润率低,极大地挫伤了农户的积极性。很多地区是“两年三季”的种植模式,但有的农户仅种植一季,或者种植后不再进行管理,任由其自由生长。也有农户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减少了劳动力投入,使用过量化学药剂对农作物进行管理,不仅影响了食品安全,更诱发了耕地毒化,甚至彻底失去土地的耕作价值。
2.3宅基地闲置率高
由于城市化发展,人口大规模迁入城市,宅基地闲置率非常高,农村空心化严重,而城市土地供应紧张的问题始终未得到缓解,不仅造成了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也制约了经济发展和进步。由于我国对宅基地无明确的退出机制,对于城乡接合部的宅基地拆迁、补偿和安置仍存有较大争议,偏远地区的宅基地基本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宅基地的合理流转是关系百姓安居乐业的大问题,必须将安居、就业、生态结合起来,不能随意推行城市化模式。
3发展农业经济的对策
3.1引进新型劳动力
发展农业经济的前提是必须拥有数量相当的劳动力,单纯将劳动力从城市召回农村是不现实的,必须全面优化人口结构,合理配置农村中的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和社会服务人员的结构。新农业技术依赖于专业农业技术人员的传递和推广,合理推广新的种植、灌溉技术,指导药物、化肥等农资的使用,不仅节约了农资成本、提高了使用效果,也降低了环境压力,保护了生态。青少年和教师离开农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育资源的缺少和教育质量下降,振兴农业经济必须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实现城乡统筹,并定期对乡村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农村医疗水平差、医护人员缺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造成很多人离开农村的原因之一,这就需要引入专业医疗技术人员,并定期开展专家会诊,提高农村医疗水平。
3.2完善基础设施
传统农产品种植方式劳动量大,前期投资大,后期收入低,主要是因为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且配置落后。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水资源污染,可用于耕地灌溉的水源日渐减少,应摒弃传统的灌溉方式,合理引用节能型灌溉设备,不仅可以节约人力资源,降低劳动强度,也可缓解水资源匮乏带来的生态危机及地质灾害压力。积极引导农业规模化种植,引入自动化程度高的大型农业设备,取代耗时的小型农机具。政府主导建立信息化网络终端,积极推广农产品销售信息,并打破城乡市场垄断,建立农产品交易市场,保证农产品销售。完善幼儿园、小学和医院等公共基础设施,提高教育、医疗卫生水平,提升农村人口生活质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一直未能得到合理处理,应建立公共排水管道,积极引进污水处理设施,防止生活用水污染河道和地下水,做好垃圾分类和处理,防止对耕地造成破坏。
3.3引导宅基地开发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农村宅基地闲置问题,2016年国家出台了农村宅基地管理政策。农村宅基地和民用住房作为资产,可以买卖、抵押贷款等,目的是充分利用闲置宅基地。城市近郊的宅基地升值潜力大,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对于该类型土地,要做好长久规划,结合不动产评估方法和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补偿。根据居民年龄、学历等情况进行社会培训,做到就业与拆迁协调进行,合理安排宅基地退出后,人们的居住问题,保证居民低成本住房,促进多渠道就业,引导农户向服务行业发展,防止出现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对于偏远地区的长期闲置宅基地,房屋已经老化,政府鼓励农户拆除地上建筑,适当改造成居民健身广场,或者栽植树木,让闲置宅基地恢复生态功能,并对农民进行适当补贴。一户多宅和一宅难求的问题比较普遍,为了解决住房问题,很多地方不得已在自家耕地建设住房,这样既挤压了可用耕地空间,还造成宅基地浪费。政府应对每个家庭的宅基地面积进行评估,制定统一的闲置宅基地税收政策,引导闲置宅基地得到充分利用。
4结束语
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冲击了农业经济,城市“虹吸”了农村劳动力等资源,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农业经济作为国家发展和稳定的根本,必须采用合理的政策和手段,依靠科学技术和信息工程,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人才参与到农村经济建设中。在对农业基础设施升级的同时,利用网络等技术促进农产品销售,合理引导农村土地流转,积极做好农民的培训和再就业工作,保证农业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张雷,任国玉.城市化对北京气象站极端气温指数趋势变化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11,54(5):1150-1152.
[2]白凤娇.新型城镇化视域下我国农村经济新常态战略走向研究[J].农业经济,2016(12):6-8.
作者:董连清 单位:应县自然资源局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