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摘要:职业教育应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BIM技术正引领工程行业向信息集成化方向发展,职业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应适应工程行业BIM技术发展的需求。文章以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从培养目标及方案、课程设置、师资与教学平台建设方面阐述BIM技术人才培养实现路径,愿给职业类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管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一、绪论
对建筑企业而言,BIM技术软件是一个集成各专业、各平台、各软件功能的高层次平台,负责各专业、各平台的人员在同一个平台上操作,实现数据信息的流转和交换,各专业、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业成为该系统运转的核心。同时,BIM技术不仅是应用于项目投标和项目管理,其更大的作用在于企业管理的应用。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指出职业教育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目前BIM技术已颠覆传统的工程行业,工程建设五大责任主体尤其是设计和施工单位正逐渐向建筑信息集成化管理方向进行转型,这就要求职业类院校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时不仅要培养学生施工技术和管理的能力,还应培养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应用BIM技术的能力。
二、BIM技术简介
BIM指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它是来形容那些以三维图形为主、物件导向、建筑学有关的电脑辅助设计。BIM技术是一个平台,可以进行信息集成,促进交互协同,使项目能更好更快地完成,一直到项目的生命周期结束。BIM帮助建筑领域实现向三维可视化和信息化方向转变[1]。同时,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具有可视化、参数化、模拟性、协调性、优化性、一体性等特点。BIM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中不仅能缩短工期、降低成本,还能提高项目的管理效率,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2]。根据匡星副教授关于建筑工程专业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107份问卷调查研究可见:49.52%人认为毕业生掌握BIM建模技术对于胜任工作岗位的作用非常重要,36.19%认为较重要,11.43%认为一般,仅有2.86%认为不重要。[3]因此,掌握BIM技术对于职业类院校建筑工程类毕业生胜任工作岗位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培养体系中应增加BIM技术相关课程。
三、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为响应国发〔2019〕4号文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号召,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积极与企业、培训中心沟通联系,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职业资格证书考取时考虑产业发展及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一)培养目标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高的职业素质,系统掌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知识,熟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项目管理、工程监理、计量与计价等相关内容和专业技能,通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达到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水平,具有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岗位能力,能适应建筑生产一线施工与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二)职业资格证书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时执行“1+X”证书制度。主要包括砌筑工、混凝土工、钢筋工、CAD、BIM等。
(三)课程设置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共设置公共课程11门、专业课程(必修、选修)12门和其他类课程(实践、企业课程、实习等)5门,共计三大类28门课程。(四)现状分析从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职业资格证书、课程设置的学分和学时情况及其占比可以看出:(1)培养目标方面,能做到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职业资格证书方面,考虑到建筑工程产业发展需求,鼓励学生考取BIM职业资格证书。(3)课程设置方面,专业课程学分、学时占比分别为43.7%、34.4%,其他类课程(社会实践、企业课程、实习等)学分、学时占比分别为22.7%、39.1%,占比较大,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注重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4)虽在培养目标和职业资格证书中考虑培养BIM技术方面的人才,由于课程总学时、教学资源等方面限制,课程设置中并未加入BIM技术相关课程及其职业技能的培训,BIM技术学习及证书考取仅能靠学生自主完成。
四、BIM人才培养路径
在“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的背景下,职业类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筑信息模型(BIM)试点建设应依据企业人才需求、师资情况及教学平台建设水平,并结合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改革,适当调整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设置体系。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BIM人才培养建议如下:
(一)培养目标及方案
响应“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号召,建筑工程管理专业BIM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的确定应深入分析工程行业的产业发展及企业对BIM人才的需求,进行动态跟踪修订、执行、检查、总结。职业类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BIM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制定的建议:(1)找出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多种方案并比选确定最佳BIM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2)按照既定的BIM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并执行具体的实施方案(课程标准、教案、课件等)。(3)检查验证、评估培养方案执行效果,BIM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案是否有效、培养目标是否完成,需要进行效果检查后才能得出结论。(4)比较BIM技术人才培养效果与企业的目标需求,看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如果达到预定目标,将BIM技术人才培养进行标准化,固定人才培养的模式;如果没有达到BIM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先确认是否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方案,如果已经严格实施方案就意味着培养方案可能存在问题,需要重新进行最佳BIM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5)处理并总结BIM技术人才培养中的问题,BIM技术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在一个PDCA循环中全部解决一般难以实现,遗留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专业BIM人才培养水平的螺旋上升。
(二)课程设置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不仅要对其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进行修订,还要对课程设置体系进行改革,将BIM课程有机融入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以企业BIM技术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BIM技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兼顾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构建理论与实践双路径交替提升的BIM课程体系[4]。BIM技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见下表,BIM技术人才培养实现路径如图1所示。
(三)师资与教学平台建设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BIM人才培养关键是师资队伍与教学平台的建设,雄厚的师资、优质的教学平台是教学和实训的基础,建议如下[5-8]:1.师资队伍建设(1)建立BIM技术教师工作团队,形成师资团队协同教学;(2)进行师资培训,包括理论与实践培训;(3)调研企业BIM技术人才需求,以企业BIM技术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企业对人才的新需求融入课堂中;(4)加强与各类院校、软件公司及工程企业的联系,共享教学资源,提升BIM技术的理论、实践及教学水平;(5)引导教法改革,在建筑工程核心课程教学工作中融入BIM技术及其工程实践、证书考取相关内容;(6)鼓励以研促教,针对BIM技术教学及实践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促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7)聘请合作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BIM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8)检查评估,通过定时组织对企业、在校及毕业学生进行BIM技术人才培养效果调查,分析BIM技术人才培养实践、改革成果、企业满意度,及时调整BIM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及方法。2.教学平台建设(1)根据国内建筑工程管理各岗位BIM技术应用情况,校企联合确定BIM教学应用软件;(2)与相关软件公司合作,根据选定软件的运行要求升级现有实训室,形成完善的BIM教学平台;(3)加强院校交流、校企合作协同实现BIM资源共享及动态更新;(4)检查评估,通过BIM技术人才培养成效调查,考核BIM教学平台建设效果,及时完善BIM教学平台。
五、结语
为响应国发〔2019〕4号文“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以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为例,分析其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现状,以企业BIM技术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三个方面阐述职业类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路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调整完善的PDCA动态管理循环;改革课程设置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双路线交替提升的BIM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与教学平台建设的相关建议。愿给职业类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谷文汉 马岩岩 王浩 王玉娥 张洋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节能论文 建筑抗震论文 建筑环保论文 文化建筑论文 环境建筑论文 建筑雕塑论文 城市雕塑论文 传统建筑论文 建筑研究论文 地标建筑论文 建筑给水论文 建筑空间论文 中式建筑论文 建筑形式论文 风土建筑论文 建筑艺术论文 建筑造价论文 中国古建筑论文 低碳建筑论文 道路桥梁建筑论文 建筑风水学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现场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混凝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