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现象与性格关系
摘要:当代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已达七百多万人,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腾讯等一批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发展,网络游戏似乎已经成为中国大学生课后娱乐的方式以及饭后的谈资。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现象与性格关系分析,不同性格色彩的人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以及对学习的影响。性格关系主要来源于乐嘉性格色彩学说,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包括上网时间、上网花销、游戏类型。发现沉迷网络对大学生的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并且黄色性格与红色性格的人沉迷网络似乎更明显。
关键词:沉迷网络;性格色彩
如今,互联网时代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尤其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互联网包括网络游戏在中国大学生中的风靡程度超出普通人的想象。根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情况报告,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规模达9.40亿,网民人均上网时长达28小时,而网络游戏的时长达到6.6%,截至2020年6月,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5.4亿,比2020年3月增长1.5%。而网民的职业结构有23.7%为学生。大学生虽然享受到了网络的快捷方便,但同时也尝到了网络沉迷的苦果。过度沉迷网络游戏,扭曲了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社会问题由此而来,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学习成绩下降,学习效能低下,影响了学生人际关系。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正常社会功能受到影响。
一、主要研究变量
(一)自变量“性格色彩”来源于希波克拉底提出的“四液学说”。“四液学说”将人的性格分为了四种主要类型,多血质的人乐观开朗爱冒险;胆汁质的人工作踏实、稳定、遵循计划并且具有领导能力;抑郁质的人为人处世情感较为细腻,做事情遵守规则秩序;粘液质的人对事对物态度较为平淡,喜欢听别人指挥。乐嘉创立的FPA性格色彩学说正是把性格分为四种颜色:红色、黄色、蓝色和绿色。自变量还包括大学生所处大学的层次,分为“985”“211”,本科和专科。我们将它设为X1,然后根据调查学生的大学层次,进行X1的取值。若为“985”,则X1为4分,“211”X1为3分,本科X1为2分,专科X1等于1分。本人是否爱上网,根据爱上网的程度分为X2=4分,X2=3分,X2=2分,X2=1分。因为现在人人都有电脑,人人都会上网因此不设置0分。还有的因变量是大学生上网的主要活动聊天,游戏和学习。若是学习,则X3为3分,聊天X3=2分,游戏X3=1分。在这500名学生中,男生为280名,占56%,女生为220名,占44%。500名同学中,140人来自福建,30人来自河南,30人来自安徽,30人来自湖北,30人来自山东,20人来自江西,20人来自浙江,20人来自湖南,20人来自江苏,10人来自广东,10人来自四川,10人来自河北,10人来自山西,10人来自广西,10人来自陕西,10人来自贵族,10人来自云南,10人来自重庆,10人来自辽宁,10人来自黑龙江,10人来自北京,10人来自上海,10人来自吉林,10人来自内蒙古,10人来自天津。这500名同学中,100人来自大一,100人来自大二,130人来自大三,170人来自大四。150人来自厦门大学,100人来自福建农林大学,100人来自福建工程大学,100人来自漳州技术学院,50人来自闽南理工学院。在这500人当中,仅仅有39.1%的每天玩游戏时间控制在1―3个小时内,29%人平均每天玩游戏3―7小时,周末平均每天8小时以上,26%人承认经常通宵玩游戏,23%的人为了玩游戏而逃课。大学生目前已经对游戏产生了依赖性和耐受性。游戏类型:男生玩的游戏类型比较集中,主要在策略类、竞技类、角色扮演类,这与男生喜欢挑战冒险天性有关,也与红色性格相类似。而女生大多以轻松娱乐,消磨时间为主。个人动机分析:问卷显示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有六个主要原因,“平时无聊打发时间”占51%,“被游戏内容所吸引”占16%,“周围人都在玩,融入环境的社交需要”占15%,“暂时放松逃避,缓解现实中的压力”占14%,在游戏中得到满足,和通过网络赚钱占比较少。这样的动机分析也可以在性格色彩中找出理由,占比最高的是打发时间,红色性格的人无时无地不在寻求快乐,而无聊正是他们无法忍受的,因此他们通过网络游戏寻求快乐,来打发时间,并且他们又被网络游戏所吸引,这么快乐的事情正是他们所期待的。黄色性格的人总是充满着压力,因此他们可能会通过玩网络游戏来释放依赖,因此这一比例也达到了14%,比例较高。问卷调查500名学生平均生活费为1200元,10%花在网络游戏上高于100元每月,甚至有2.6%开销达到500元,而他们用的却都是父母的钱,同时也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1]接下来,我们再分析不同性格色彩的人是否存在网络游戏依赖。
(二)因变量因变量主要是大学生在网络上的时间以小时数来计算,多少个小时则y等于多少。1.分析结果红色、蓝色、黄色和绿色性格的人分别调查500人,然后根据分值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红色性格的大学生y的平均分值为9.5,也就是说红色性格的人平均在电脑上花的时间为9.5小时,而且红色性格的人X2约为3.41,可见红色性格的人十分爱玩电脑,另外X3为1.19分,也就是说红色性格的大学生花在电脑上花乐不少时间,而且大部分人都是在打游戏。蓝色性格的学生y的平均分值为1.70,蓝色性格的人上网时间明显小于红色性格的人,X2分值为0.6,蓝色性格的学生好像不那么爱上电脑,分值只有0.6分,这也正好符合y的分数。X3为2.56,蓝色性格的学生上网主要还是为了学习之类的活动,不像红色性格的学生大多数是为了游戏。可见蓝色性格的大学生和红色性格的大学生相比起来,要好得多。黄色性格的大学生y分值为4.75,基本为红色性格人的一半,比蓝色性格的•大学生相比要多,X2位1.71,黄色性格的人相比较而言没那么爱玩电脑,当然只是跟红色性格的人相比罢了,和蓝色性格人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X3为2.11分,黄色性格的人上网多数是为了聊天,黄色性格处于蓝色性格与红色性格的中间地带,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绿色性格y分值为1.79分,X2=0.66,X3=2.5分,总的来说绿色性格的人跟蓝色性格差不太多,基本和蓝色性格持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首先无论是红色、;蓝色、黄色、绿色性格的人都会出现沉迷网络现象。(1)首先对于红色性格的人来讲,红色给人感觉就是快乐,因此红色性格的人都是自由快乐。快乐是最能驱动红色性格人做事的动力,红色性格的人积极、乐观,天赋超凡魅力,随性并且善于交际。这样的大学生沉迷网络因为网络带给他们的新鲜刺激,使红色性格人的好奇心得以激发,进而对网络游戏的兴趣越来越浓,红色性格的人又爱表现,在网络游戏中带队厮杀得到现实生活中没有的队友的追捧和赞扬,让他们觉得十分快乐,红色性格的人因为这种快乐在网络世界中乐此不疲。(2)对于蓝色性格的人来说,蓝色性格人的代名词是完美动机,他们完美严谨,是最佳的执行者。蓝色性格的人更愿在思想上和朋友交流和对他们关心,做事沉稳,追求完美,。并且蓝色性格的人自控性好,对自己要求严格。这样的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性格当中的坚持性和秩序性。网络游戏中的大型游戏是需要长时间去完成的,而蓝色性格的坚持性会让他们在电脑面前不停升级装备,完成游戏。蓝色性格的人沉迷网络游戏无非就是追求完美,追求完美的事物。(3)再次对于黄色性格的人来说,黄色性格的人果断坚定,是有力的指挥着,他们的动力则来源于对目标的实现和完成。黄色性格的人在网络世界里很轻松便成为领导者,组织团队战斗,团队的荣誉使黄色性格的人自身成就感增强。这种情况对于一些在学校里没有成就或者性格有自卑感的学生十分常见,网络游戏使他们快速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尊感。(4)最后对于绿色性格来说,绿色性格的人和谐宽容,他们不像黄色性格,黄色性格追求目标和成就,而绿色性格缺乏锋芒和棱角,宽容透明,十分友善,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对于绿色性格的人来说,他们最大的特点是顺从求稳。绿色性格大学生沉迷网络就是因为不想改变,沉迷在网络游戏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求胜利,无关坚持,因为不想改变。[2]
二、数据差异分析
既然每个性格色彩的人都会沉迷网络,那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统计数据的结果,接下来便来分析。对于红色性格的人来说,红色性格的代名词便是追求快乐,无论什么事情只要能让他们快乐,就符合他们的价值观,他们就愿意去做,自然会认为网络游戏比学习快乐,况且网络游戏的开发本来就是为了寻求放松和开心,因此网络游戏自然会比学习快乐。因此红色性格的人这么容易沉迷网络。其次对于蓝色性格,蓝色性格有很强的自控力和秩序性,在学校这么一个有规则校规的场所,他们当然是更愿意遵守学校的校规,自然不愿意会为了沉迷网络游戏而逃课,不写作业。接着就是黄色性格,黄色性格的追求目标和成就。尤其是对于一些在学校里学业没有成绩或者有自卑感的黄色性格学生来说,在网络游戏中获得成就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消除自卑感。所以黄色性格的学生沉迷网路的程度仅次于红色性格。最后对于绿色性格,绿色性格的人并不沉迷网络,在统计数据他们呈现出与蓝色性格差不多的分值。这是因为绿色性格不喜欢冲突,他们又更乐意被别人管理,被老师管理,几乎每个大学的老师都会提出让学生好好学习,不能沉迷网络游戏。他们能知道,因此他们不会像红色性格和黄色性格的人一样沉迷网络。
三、运用性格色彩解决问题
尽管四种性格色彩的人沉迷网络程度不同,但每种性格色彩都会有人沉迷网络,因此我们还需知道如何针对不同性格色彩的人做出解决方案。要解决红色性格沉迷网络游戏问题。第一需要转移好奇心、转移注意力。要解决蓝色性格网络沉迷的问题,需要抓住蓝色性格追求完美的个性。另外学校老师可以给蓝色性格多一些学习任务的选择和指导,转移蓝色性格的任务,他们便没有时间沉迷网络。要解决黄色性格沉迷网络问题。让黄色性格多承担一些学校班级干部的角色。要解决绿色性格沉迷网络游戏问题,是要改变他们的生活,老师需要跟绿色性格耐心分析沉迷网络游戏危害,等他们自己醒悟过来便能走出沉迷网络游戏。[3]
四、总结
通过分析性格色彩,我们能知道不同性格色彩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不同,但是我们已经知道不同学生性格色彩,只要根据学生的性格色彩对症下药,让大学生走出沉迷网络游戏不是件难事。
参考文献:
[1]李颖.大学生网络游戏沉迷现象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6.
[2]百度百科:性格色彩.
[3]李甜.大学生网络沉迷与性格的关系研究[J].青年与社会:上,2014(10):57-58.
作者:刘凌霄 单位:华侨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