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现状研讨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1-25 01:57:00人气:426
[摘要]以贵州省高校图工委主办的2018年贵州省高校图书馆馆员信息素养高级研修班在贵阳召开为契机,以贵州十所高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对贵州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包括开设形式、开设内容、师资力量以及开设效果等展开调查分析,指出存在问题,探讨相应对策,以期对贵州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贵州;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能力0引言
信息素养是指以辩证式思维有效认知、查询、获取、利用、交流和创造信息,促进学习、研究和创新的一种综合能力[1]。21世纪,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各国制定发展战略的题中之义,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国民一种重要的能力支撑―――信息素养能力。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素养教育的前沿阵地,在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上发挥着重大作用。为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环境以及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促进高等教育全面发展,提升高等院校信息素养教育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2015年2月,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正式批准通过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2](以下简称框架),并基本替代了执行15年之久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3]。《框架》的为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高的参照标准,也为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全国各地高校在促进信息素养教育发展方面发展势头喜人,但贵州省由于受历史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局限,在此方面发展较发达地区稍显落后。为了探究贵州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现状,了解其在此方面发展滞后的原因,笔者试图以贵州省高校图书馆为调查对象,就贵州省十所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展开调研,探讨促进贵州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参考对策,以期能对贵州省信息素养教育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建议。1调查方法
本次调研通过当面访谈结合网站访问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主要针对贵州省高校图书馆从事信息素养教育的馆员,涉及的对象有贵州省十所本科高等院校: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师范学院、贵阳学院、贵州理工学院、遵义师范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其中包含211高校1所,普通高等院校9所,招收研究生(含)以上高校4所。师范类本科院校占调查总比的50%,贵阳市属高校与地级市高校之间的比例为7∶3。本次调研得益于贵州省高校图工委主办的2018年贵州省高校图书馆馆员信息素养高级研修班在贵阳展开,全省24所本科高校从事信息素养教育的图书馆馆员云集一堂,笔者重点对其中十所高校图书馆馆员就如何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展开调查,总结调研数据,并对指定十所高校图书馆网站进行访问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从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开设形式、开设内容、师资力量、技术资源平台以及开设效果等五个方面展开,采访从事信息素养教育的10所图书馆馆员共计12人。访谈采取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访谈主题为:从上述五个方面谈本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情况,时限为5~10分钟,反馈效果较为客观。2贵州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分析
根据本次调研笔者发现,贵州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开展情况不容乐观。首先,发展区域不均衡,省级重点高校优于其他地方高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其次,综合实力、总体水平普遍低于发达地区高校。起步晚,意识淡,师资弱,平台缺,创新少,效率低是它的真实写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信息素养意识薄弱,对信息素养教育认识不够深入、全面
贵州省由于受历史和地理条件等因素局限,部分高校对信息素养的认识普遍低下。从调查结果来看,10所受访高校图书馆中有5所高校图书馆馆员坦言,自身专业素养不够,信息素养方面专业理论知识匮乏,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和全面。调查显示,目前部分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还处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当中,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做好新生入馆教育、上好文献资源检索课、做好参考咨询等传统层面上。此外,由于种种原因,部分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对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不够,将图书馆职能局限在后勤保障服务上,没能意识到图书馆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部分高校,压学时、降学分已成为一种常态,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性质也由原来的必修课改为选修课或通识课,部分高校甚至将其定为新生入学前通关课程。由于相关管理部门重视不够,部分图书馆在资金投入、项目平台打造、馆员培养培训等方面也力不从心。最后,图书馆用户(学生)的信息素养意识较为薄弱,对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解也存在一定偏差,在信息获取、馆内外资源挖掘方面缺乏主观能动性,被动依赖于教师课堂讲授,普遍认为上好文献检索课即具备了信息素养能力。
2.2开展教育的形式单一,内容守旧,未能构建科学系统的教育体系
从受访的10所高校图书馆的调查数据显示,信息素养教育开设的主要形式为信息检索课(文献检索课)教学、新生入馆教育、专题知识讲座(1小时讲座)、数据库商培训、参考咨询服务等几种形式,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也局限在馆内资源使用的狭小范围内。除少数几所高校探索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如MOOC、真人图书馆、嵌入式教学等)外,其他高校均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在课程设置上,除了3所高校图书馆在课程内容设计上有创新外,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普遍围绕“文献信息检索”为主题开设相关课程,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在教学内容拓展上缺乏创新。此外,据调查显示,大部分高校未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相应信息素养教育,不同专业的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内容几乎一致。此外,受访的大部分高校均未区分学科和专业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总体而言,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形式守旧、缺乏创新,未能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科学系统的教育体系。
2.3师资力量薄弱,人才引进困难,馆员教学、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发现,贵州省高校图书馆的师资现状令人担忧。首先,从事信息素养教育的馆员数量少,且多数为兼职。其次,除贵阳市少数几所高校外,整个师资队伍基本上呈老龄化、非专业化状态,馆员的专业水平、学历水平、科研力量不过硬,高学历专业人才引进困难。从师资结构来看,授课教师学历基本为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学历占不到50%,博士学历馆员寥寥无几,学历结构较为不合理;从专业水平来看,专业馆员数量少,非专业馆员占绝大多数。从人才引进来看,近年来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引进普遍成为各高校图书馆的短板。除贵阳市几所知名高校外,地方级高校历年来普遍在人才引进方面受挫。从教学水平来看,图书馆馆员教学能力普遍有待继续提高,教学方法、教学能力薄弱,教学团队的打造发展滞后。此外,图书馆的科研水平现状也不容乐观。从受访高校图书馆科研量调查结果显示,10所高校图书馆围绕信息素养相关主题的发文总量为37篇,充分反映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科研力量薄弱,对科研重视不够,科研反哺教学能力不强。
2.4硬件设施不到位,平台支撑成短板,新技术运用发展滞后
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离不开硬件设施和技术平台的支撑。据笔者调查显示,目前设置有专门的信息素养培养教室的高校有4所,网络在线培训开设的高校有3所。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地点多为电子阅览室,或借用学校网络中心机房等,多数高校均未配备专门的信息素养教室。此外,在新技术的运用上,部分高校因袭过去传统模式,较少探索新技术的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运用,如微课、MOOC、微视频等。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素质教育活动。
2.5开设效果不明显,开设内容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开设内容缺乏科学系统性,开设课程大多没有区分年级和专业,课程性质多为选修课和素质拓展课,加上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此外,专题讲座的设置也具有分散性和宣传局限性,导致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开展效果不明显。但据绝大多数从事信息素养教育的馆员表示,参加过相关培训的学生与不参加的学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如何有效把握不同层级、不同时期的学生需求,科学系统地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建立完备的评估指标体系成为当前贵州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3促进贵州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3.1提升馆员信息素养,践行终生学习理念
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离不开人才的保障,如何培养高素养的专业馆员,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成为图书馆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渗透进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外延。一方面,作为图书馆人,应当具备对信息的高度敏感性,树立国际视野,加强自身专业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并将其践行到教学和科研当中。另一方面,图书馆应该加大馆员培训力度,打造一支专业化教学科研团队。值得一提的是,在馆员培训方面,不仅要注重馆员专业素养能力的培养,还要关注馆员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升。
3.2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制度管理
对信息素养的认识直接影响到信息素养教育的效果。目前,贵州省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意识普遍较为薄弱,对信息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普遍关注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对图书馆开设的相关课程采取被动应付的态度,认为课程开设可有可无。图书馆应该打破学生对信息素养认识的局限性,积极倡导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探索用户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采取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教学活动,针对用户不同时期的需求,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此外,学校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首先要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其次要加大资金投入,在硬件设施改造、技术平台应用、人才引进和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扶持。最后,国家和省级图书馆指导部门应该加强统筹管理,指导下级单位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系列活动。各高校图书馆,应该在省高校图书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共建适应本省省情的指导性纲领文件。
3.3加大创新力度,促进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改革,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和模式已逐渐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首先高校图书馆在教育内容上应拓展传统的教学内容框架,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充分摸底用户不同时期信息需求,分层级、分学科、分时间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内容。其次,高校图书馆应该重视信息素养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加强课程规划和课程体系建设,将信息素养教育相关课程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在开展教育实践中形成一套以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资源,如教学大纲、教材、习题库等,打造层次鲜明,系统科学、丰富实用、用户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此外,在开设形式上除了开展信息素养课程教学、专题讲座、新生入馆教育等传统模式以外,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如策划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竞赛,开通网络在线培训,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专业课程,开发网络在线课程(如MOOC、微课、微视频等),开展移动信息素养教育等。值得欣慰的是,贵州省部分高校已经在此方面展开积极探索,并初现成效。如贵州大学图书馆开展MOOC课程资源开发,开设网络在线培训;贵州师范学大学图书馆在全校开展专题讲座征集令,开展可预约个性化讲座;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开展信息检索大赛,策划创意主题活动;贵州财经图书馆参加财经类高校信息素养大赛;贵阳学院图书馆开设新的检索课:手机知识发现;贵州理工学院图书馆探索建设文献检索MOOC团队等。
3.4加强统筹规划和管理,促进馆际联动与资源共享
目前,贵州省高校图书馆建设基本处于独立发展,互不牵涉的发展状态,缺乏共享资源平台,导致优势资源不能均衡利用,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打破这一瓶颈,首先各高校之间应该加强馆际联动,实现资源互通有无,促进优势资源共享共建。各先进高校单位也应该发挥行业领军作用,对兄弟院校实行帮扶行动,在人才培训和技术引进方面给友情支持;其次,依托国家和省级高校图书馆相关领导机构,对省内图书馆资源加强统筹规划和管理,打破校际壁垒,集中优势力量,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强化资源平台共享互用,以此节约成本,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3.5建立健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提升培养效果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评估指标体系,但高等学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尚未形成。首先,国家和省高校图书馆相关领导机构,必须审时度势,站在全局的高度,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制定规范和标准;其次,高等学校应该在国家及省级的标准体系的指引下,根据各高校的办学规模、办学目标,针对学科和专业有针对性地制定评估方法和实施策略,以此督促教育效果的有效提升,真正发挥信息素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4结语
本研究调查了贵州省高校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现状,凸显了贵州省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提升贵州省信息素养教育的相关对策。贵州省的情况虽然不能代表全国整体水平,但在西部高校当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希望通过本文对贵州省乃至整个西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提供部分参考性建议。此外,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仅依靠各高校图书馆的力量是不够的,呼吁图书馆领导单位、各级图书馆协会、学校主管部门、各院系专业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才能更好地推动信息素养教育全面发展。主要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图书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EB/OL].[2015-08-15].
[2]黄如花,李白杨.MOOC背景下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J].图书情报知识,2015(4):14-25.
[3]AssociationofCollege&ResearchLibraries.Informationliteracycompetencystandardsforhighereducation[S].Chicago,2000.
[4]黄蕾.20年来国内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综述[J].图书馆杂志,2015(3):16-22.
[5]洪跃.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6):90-99.
[6]周建芳,刘桂芳,沙玉萍.“互联网+”视角下基于微视频的信息素养教育创新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9-25).
黄琳 贵州师范学院商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