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会计专业教学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陈旧、教师专业素养不高、专业实践教学缺乏、教学考核方式落后等方面,严重制约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成效。需要多措并举,从不断补充会计学科最新前沿内容;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强化专业实践教学;优化专业教学考核评价方式等四个方面着力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材内容陈旧
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社会,各个专业的知识容量不断扩充,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这要求高职教育教材体系不断更新。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所用教材较为陈旧,一些最新的学科前沿信息未能在教材中体现出来。教材内容的陈旧会制约教师和学生对新知识、新信息的理解、吸收和消化,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专业的教学成效。
2、教师专业素养不高
会计专业教学对教师的素养要求较高,不仅需要教师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教师拥有较高的专业实践技能,如财务会计、审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都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实操技能。然而,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从事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师缺乏会计实操技能。由于多数教师没有企业会计工作或者实习经历,其授课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与企业会计工作实践脱钩,对会计核算、审计等环节缺乏深刻的认知,这大大制约了课程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两个层面,对教师授课而言,对一些基本理论问题难以讲深讲透;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由于教师授课的不清晰导致自身对一些基本问题难以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对相关实践的认识也较为模糊。
3、专业实践教学缺乏
会计专业学习的最终目的要进行专业实践,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关乎学生的培养质量。高职院校会计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主要依靠专业实践课程。就实际情形来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实践课时较少。高职教育会计专业理论课时较多,专业实践课时较少,也就是说理论授课和实践授课课程比例不协调。二是课堂模拟实践教学少。所谓课程模拟实践教学指的是教师把“会计案例教学”、“会计实操技能教学”搬到理论课堂上,通过这些课程内容使学生了解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以及会计报表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这是新颖的“实践教学”,但是这种新颖的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也不常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往往停留在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上。三是校外专业实践基地缺乏。专业实践基地是专业实践教学的依托,然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校外专业实践基地上建设较为滞后,没有积极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建立起合作关系。专业实践基地的缺乏导致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开展。
4、教学考核方式落后
现有的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教学考核多采取终极性考核方式,终极性考核依据的是学习成绩,这样的考核模式有失偏颇,缺乏科学性。一方面,忽视了对知识、能力、素质等因素的全方位考核,因此,所得出的结果往往是不客观的。另一方面,缺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考核。终极性考核更多是考核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情况,而对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质量缺乏应有的考核,即是说,这样的考核缺乏完整性。总而言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缺乏系统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这是不利于师生成长的。
二、提升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教学的具体对策
如上所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会计专业教学成效以及学生培养质量,因此,必须加大力度破解这些瓶颈,不断提升会计专业教学成效。在新形势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不断补充会计学科最新前沿内容
对高职院校而言,统一规划和出版教材的做法难度较大,不过可以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不断补充会计学科最新前沿内容,形成新的专业讲义,从而不断丰富授课内容,最终使学生全方面掌握本学科的前沿信息。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一是召开会计学科前沿会议。通过召开会计学科前沿会议,会计专业教师集思广益,认真梳理和总结本学科的前沿内容。二是对会计学科前沿内容进行系统筛选和处理。会计学科前沿内容众多,并不是所有的前沿内容都要灌输给学生,这需要高职院校会计学科教师对学科前沿内容进行比较、鉴别和分析,把与现有教材关系大、学生关注度较高的内容提取出来。三是把前沿内容有机融合到教材的各个章节。对第二个环节教师提出的学科前沿内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现有教材体系紧密相关的,这需要会计专业教师把这些前沿内容按照关联度有机融合到教材的各个章节中。
2、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素养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强专业培训。派遣教师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学习和培训,不断学习会计专业新知识以及专业实操技能,充分感知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事业会计环境所发生的变化。二是聘请会计事务所或者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到校任教。会计事务所或者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从业经验丰富,有较强的会计实践技能。高职院校可以以兼职人员的身份聘请这些人员到高校任教,从而不断提升会计师资的整体水平。三是鼓励和支持会计专业在职教师进行学历提升。当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或者是本科生或者是硕士研究生,学历整体水平不高。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鼓励和支持会计专业在职教师进行学历提升,比如考取硕士研究生和考取博士研究生,教师通过学习深造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为了提升会计专业教师的学习深造的积极性,高职院校可以制定一些物质奖励政策,如提供生活补贴及解决教师住房等。四是与派遣会计专业教师到会计事务所或者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高职院校一方面可以以兼职人员身份把校外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请进来”,同时还可以把在职会计专业教师“送出去”,即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并完善教师外出锻炼的相关工作制度,提高教师外出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把会计专业教师送到会计事务所或者其他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促使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最终实现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的目的。
3、强化专业实践教学
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而言,专业实践教学意义重大,因为专业实践教学关系着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真正提升,因此,必须下大功夫强化专业实践教学。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实践教学不仅仅指校外实践学习,而是包含了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和“模拟专业实验”。一是增加案例教学比重。高职院校教师在注重基础知识讲授的同时,还应该有意识地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案例教学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高职会计专业课堂可以增加审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国内外经典案例,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二是进行模拟专业实验。模拟专业实验是会计专业的专业技能实操课,模拟专业实验和专业课理论授课是同步的,二者是完全贯通的。模拟专业实验能够使学生掌握成本计算、会计报表编制、会计账簿设置等方面的技能。三是加强专业校外实习。除了课堂实践教学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还应该加强校外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作为,加强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实习基地。通过校外专业实习,促使学生把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应用到实务中,不断提升自身对会工作环境的认知程度以及创新应用能力。
4、优化专业教学考核评价方式
为了更好地体现培养效果,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考核评价方式,实现过程性评价、终极性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等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指的是要对学生平常专业学习中所体现出的素质、知识、实操技能等进行综合性评价;终极性评价指的是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所获资格证书进行的评价;除了过程性和终极性评价外,还要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通过过程性评价、终极性评价以及教师评价,可以清晰看到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及教师的教学成效,便于今后不断完善与提高。
【参考文献】
[1]赵红,邹德军.高职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商论,2015(18)181.
作者:谭恺 单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实习论文 会计电算化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论文 法务会计论文 银行会计论文 基础会计论文 商业会计论文 会计审计论文 税务管理论文 网络会计论文 金融会计论文 企业会计论文 会计核算论文 部门会计论文 林业会计论文 会计信息论文 会计监管论文 成本核算论文 会计控制论文 会计基础论文 会计教育论文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会计实践论文 职业道德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