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思考
摘要:为了适应权责发生制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需要,财政部于2017年10月24日印发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自2019年1月1日起全面落实。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有助于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同时,也对行政单位的各项会计工作和会计工作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对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推进落实新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政府会计;改革;新阶段
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一)原有政府会计制度的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部门一直实行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预算会计体系,而随着现代财政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仅实行预算会计,已经难以满足新阶段全面加强政府资产负债管理、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和建设透明化政府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原有的会计制度在核算范围、核算方法等方面显露出更多问题,给政府部门的实际操作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局限性,因此我国政府部门进行会计改革工作是势在必然的。
(二)新阶段接轨国际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这对我国政府会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新阶段对政府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工作已成必然形势。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背景下,更加迫切要求我国尽快提高政府会计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与国际社会接轨。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创新和突破
本次出台的《制度》是在借鉴优秀国外政府制度改革经验和继承本国多年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对现行政府会计制度作出的重大改革和完善。相比于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它具有以下重大创新与突破。
(一)增加了新的会计要素
《制度》确立了“5+3”模式的会计要素,不仅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五要素,也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三要素。
(二)重构了政府会计核算模式
1.采用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双基础。其中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引入的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进一步强化了财务会计功能,更加全面、真实、准确反映政府的运行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实现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双功能。通过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个会计要素进行财务会计核算,通过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三个要素进行预算会计结算。3.使用了财务会计报告和决算报告双报告。财务会计报告以权责发生制会计为基础核算,决算报告以收付实现制会计为基础核算产生。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相互补充,共同反映了政府会计主体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情况。
(三)统一政府单位会计制度
《制度》不再区分行政和事业单位,全部统一为政府会计制度。这一改革改变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多项会计制度并存、会计政策不一致的情况,从而提高了政府各部门以及各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也为合并单位、部门财务报表和逐级汇总编制部门决算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目标
(一)规范政府单位会计核算
新阶段下,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原政府会计制度暴露出更多方面的不规范。例如,现阶段的政府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能真实客观地反应出其由于耗损导致的资产减值,造成政府会计核算不全面。针对这些不足,新政府会计制度进行了对应的完善和改革,规范了政府单位会计核算,更加准确地核算政府成本。
(二)适应政府会计改革需要
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政府会计制度也亟需不断改革适应政府财政管理的需求。新政府会计制度更好地体现了行政单位实际财务状况,为其会计核算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依据,这也是我国行政单位事业不断深入发展和会计环境不断变化的必然要求。
(三)提高政府决策能力和财务透明度
我国政府现行的会计制度,一般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不能够准确地记录当期已经发生的业务。此次《制度》在政府财务会计核算中创新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并以此基础来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打破了原本收付实现制下弱化财务会计功能的局面,也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透明度。这一改革很大层面改变了之前社会大众由于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缺失而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的局面。增加政务透明公开度,也树立起良好的政府形象,提高了政府公信力,为今后政府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四、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加大了财务人员压力
《制度》在解决了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核算内容不全面、会计报表编制不合理等基础上,同时也对行政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政府财务人员由于对于新制度的不熟悉以及长期工作中固有的习惯思维,尚不能在工作上完成实行新的转变。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加大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甚至有可能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加大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的难度。
(二)缺乏政策协调与相关衔接规定
由于原政府会计制度的长期实行,相关财务人员已经形成了固化思维,所以此次改革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政府会计在新阶段的改革过程中,一些措施和准则由于缺乏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容易导致政府会计制度产生不协调的现象。新制度的更新使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地完成,因此需要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和衔接规定,为新旧制度的衔接提供缓冲空间,对其进行稳妥有效地推进。
(三)缺乏监督体系的约束
对于新旧制度的更替,缺乏切实有效的监督体系,会导致新制度在推行中大打折扣。
五、解决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培训财务人员
为了加强广大财务人员对《制度》的理解与解读,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新制度的宣传力度,为贯彻落实《制度》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财务人员也要积极进行新会计制度的学习和研究,更新自己的职业技能,丰富自身财务知识体系,尽快适应新制度的实际业务操作。
(二)增强政策协调,做好统筹协调
《制度》通过对原有的政府制度进行调整和改善,进一步提高了政府部门的财务管理水平。但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一项新制度的落实需要一定的调整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相关的政策和规定等应结合新制度的要求、经济现状和时代趋势进行相应的调整,为新阶段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更新实施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由于《制度》中的改革内容与现行政府会计制度存在较大差异,很容易出现衔接不畅的问题。因此,进行新旧政府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时,要充分研究两者的差异性,组织好统筹协调工作,确保新政府会计制度施行之后各项财务工作可以得到高效的衔接。
(三)做好检查工作,构建监督平台
在会计改革的新阶段,要想使《制度》得以全面运用落实,不仅需加强相关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还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体系。构建切实有效的现代化监督平台,用以定期组织检查,严格监管财务使用流程,更大程度落实《制度》的应用。
(四)制定编制指南,建设信息系统
《制度》在规定使用了财务会计报告和决算报告双报告后,对于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推动新政府会计制度在行政单位的顺利实施,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报告编制指南,针对《制度》中对财务报告提出的新要求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方便会计人员的运用掌握。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加快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运用,需要及时对财务系统和核算软件进行对应的更新和调整,建设好符合时代趋势的信息系统,加快相关财务人员的适应。
六、结论
我国进行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是在充分借鉴了国外政府的改革经验,并结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下,对我国的会计体系建设作出的进一步的完善。《制度》的颁发,标志着我国初步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不仅增强了政府对资金管理和使用的透明度和科学性,也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在此同时,财务部在推进《制度》的落实中,也要重视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自上而下平稳渐进地完成新旧政府制度的更替。
参考文献:
[1]杨子慧.新形势下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8(29).
[2]荆新.中国政府会计改革发展四十年:回顾与展望[J].财会月刊,2018(19).
作者:杨蕾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实习论文 会计电算化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论文 法务会计论文 银行会计论文 基础会计论文 商业会计论文 会计审计论文 税务管理论文 网络会计论文 金融会计论文 企业会计论文 会计核算论文 部门会计论文 林业会计论文 会计信息论文 会计监管论文 成本核算论文 会计控制论文 会计基础论文 会计教育论文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会计实践论文 职业道德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