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管理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教育水平得以迅速提升,会计实务变得越来越复杂,教育部要求各高校从2019年新的会计年度起开始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新的政府会计准则采用了财务会计以及预算会计双并行的核算方式,使财务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更加充分完整。文章从新会计制度的意义、特点、重要性以及新会计制度会计核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出发,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更好的推动政府会计制度的顺利落地实施,全面贯彻执行新会计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高校;新会计制度;核算
一、新会计制度下高校会计核算的相关理论
(一)新会计制度研究的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权责发生制以及收付实现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以来,构建科学、规范、统一的政府会计可算标准体系成为当前政府会计改革的重头戏。就政府会计体系来看,涉及体系及单位繁杂没有政府、高校、科研、医院等等,各主管部门针对本系统的特点或需求制定一些细化的制度,各制度间核算口径不一、内容交叉,会计信息难以比较或可比性不高,财政部门汇总信息困难、且质量较低,无法为政府决策提供全面、真实的会计信息。为此,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特点
1.高校资产核算的变化。固定资产是高校会计核算的重要部分,学校的固定资产大多数为教育与科研设备,旧会计制度对院校固定资产的要求和审核与实际情况并不一致。新制度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设置了累计折旧,当学校取得固定资产时应使用“双分录”的核算方式。2.高校经济来源的变化。高校经济来源为国家财政性拨款和政府的资金支持两个渠道,在新会计制度下,院校会计体制发生了变化,明确费用支出和收入的内容,规范了成本核算,增加了经济来源的渠道。3.高校负债核算的变化。取消了“暂存款”“应付款”等二级科目,使用“实际应付款项”“长期应付款”与“其他应付款”等科目。4.高校收入核算的基础不变。新的会计制度要求高校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科目仍然采用权责发生制。同时强化了财务会计、完善预算会计,既可以客观反映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本,又能准确反映部门预算收支情况,满足预决算管理要求。
(三)重要性
自从新政府会计制度颁布以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注重教学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因为高校的资产种类非常多,教学设备基本为固定资产,而新制度更加完善了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细分了固定资产的类别,减少了固定资产核算的种类,进一步强化固定资产的核算。而且高校是非营利组织,为社会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经济来源为国家财政性拨款和政府的资金支持两个渠道;政府没有对学生的培养成本进行理论研究,也没有提出任何指标,且高校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收付实现制,没有累计折旧、成本核算等科目,导致会计人员对成本核算的意识薄弱。正确核算固定成本,能够客观反映高校的运营情况。运行新会计制度,还能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素质,增加了会计人员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与竞争力,加大了财务舞弊的惩罚力度,使会计从业人员更加具有责任心。
二、高职院校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体系还需完善
目前我国部分院校尚未建立规范的会计制度体系,使得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受到影响,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管理质量。而且,部分院校存在对资金管理和规划的不足,阻碍了高校的发展。
(二)会计核算监督力度不足
首先,高校对业务流程的监督力度不够,财务人员没有对会计凭证进行规范性审核,因此,会计信息失实,财务报表舞弊,从而使审计结果不准确。其次,高校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待完善,没有做到岗位不相容原则,有些职位出现了一人多职情况,影响了资金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不够
由于新政策刚出台不久,高校的会计人员还需要适应一段时间,而我国高校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但是,许多院校对会计人员的核算工作重视程度较低,甚至出现由教师兼任会计人员,使用传统的核算方式等情况,致使财务报表的编制不合理;有些会计人员年龄较大,缺乏计算机的专业技术水平,降低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
(四)科研经费的核算存在问题
第一,成本划分不准确。在旧的会计制度中,水电费等间接费用被计入“后勤保障支出”,事实上,应该区分水电费的用途,正确划分这些间接费用的资本化和费用化,正确计量成本。第二,我国对科研经费项目的审批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因此,科研过程中的费用以及科研经费的来源很难控制。
三、高校会计核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内因
1.院校自身重视程度不高。许多院校对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够规范,不能认识到在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善,控制成本费用。2.财务部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高职院校的领导没有安排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系统培训和考核,导致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低下,降低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3.受传统财政体系观念影响。高职院校不懂如何做到真正的开源节流,一味地向学生收费或向政府请求拨款,并没有到考虑成本收益问题。
(二)外因
1.旧会计制度存在多出缺陷,例如,固定资产维修费用所占的比例很小,不能如实反映资源的消耗情况,且旧制度下没有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这个费用。2.我国的教育改革快速发展,各大高校招生人数逐渐上升,高校的经济活动的项目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包括了固定资产、教育、科研、后勤等方面。
四、新的会计制度执行中高校会计核算管理的改善对策
(一)建立健全完整的资金控制体系
首先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和运营情况实施合理有效的资金管理,对学校各个部门资金的耗费情况进行控制,提高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此同时,还应规范财务部门的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活动的使用流程,详化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明确资金核算的过程,加大资金管理的力度,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提高学校的资金控制水平。
(二)加强会计核算人员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
高校发生了所有的经济业务,应当对原始凭证进行认真详细的审核和管理,确保业务的真实性,防止虚构收入情况的发生,同时加大对采购和报销工作的监督力度,保证经济业务的内容与凭证一致。此外,高校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监督力度,会计人员应积极履行工作责任,使会计工作透明、公开,有助于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水平,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水平,实现高职院校会计核算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注入新的思想观念,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新的会计制度下,会计人员应注意思想的转变,将旧制度与新制度结合使用,不能一成不变,并且做好旧制度与新制度的衔接准备。会计人员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计工作的质量,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应有的职业技术水平,还应有专业处理业务能力,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如今是信息时代,计算机的使用必不可少,所以,高校应注重培养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跟上时代的脚步;同时引进先进的会计信息系统。然而,光学校做到与时俱进是不行的,会计人员同样也得跟上时代的脚步,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和学校的系统培训,有针对性的学习。制定一系列全面的绩效考核制度,配合相关的奖惩机制,激发会计人员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提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建立健全的高校科研经费核算制度
1.设置与财务间接费用相关的明细科目。与科研活动有关的水电费、劳务费、薪金这些是无法增加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但是我们可以将支出的用途细分,通过设置一些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将科研费用与教育支出区分开来,建立科研费用的核算体系。2.设立有效可行的科研管理制度。科研经费资本化和费用化支出的划分经常不准确,导致了成本核算的错误,所以会计人员应当严格遵循会计制度,明确学校各个部门在科研活动中的职责,建立合理的科研预算制度和核算制度,加大对经费的内部控制,经过严格的审计,检查经费的使用是否合理化,建立奖惩制度。
五、总结
在新会计制度实施的基础上,高校的财务会计核算管理制度要紧跟新形势的脚步,加快高校财务核算管理的创新,促进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佟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J].中国商论,2018(31):115-116.
[2]孙菲.浅议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高校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及管理的影响[J].纳税,2018(24):66-67.
[3]熊娜,撒晶晶,曾春丽,王秋娜,田映红.政府会计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8(03):20-23.
作者:王晖 单位: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实习论文 会计电算化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论文 成本会计论文 法务会计论文 银行会计论文 基础会计论文 商业会计论文 会计审计论文 税务管理论文 网络会计论文 金融会计论文 企业会计论文 会计核算论文 部门会计论文 林业会计论文 会计信息论文 会计监管论文 成本核算论文 会计控制论文 会计基础论文 会计教育论文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 会计实践论文 职业道德论文 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