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体育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分析微信平台在翻转体育课堂的作用及优势的基础上,探讨其在翻转体育课堂教学管理方面的应用和设计,为大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提供新的台,培养终身体育能力,同时为创新大学体育教学管理模式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微信;反转课堂;体育教学;教学管理
“翻转课堂”由“flippedclassmodel”翻译而来,也译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思路是将传统的教与学的过程反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外或体育社团完成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体育实践和比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微信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一种新兴社交形式风靡国内市场,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社交平台。微信主要趋向于年轻化和高学历化,大学生成为微信使用和接受最活跃的群体之一,通过微信展开社交和学习活动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然而,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出现都有两面性,“机不离手”的现象也强力冲击着大学体育课堂,影响着传统的体育教学管理模式。在此背景下,研究微信在“反转体育课堂”的教学管理方面价值,并利用其为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和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成为当下非常值得研究和思考的课题。
1.微信在反转体育课堂教学管理方面的优势分析
微信成功实现了跨越运营商壁垒、硬件壁垒、软件壁垒和社交网络壁垒等重重壁垒,为微信各项功能的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方面,快速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的功能促进了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和互动,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的通讯、娱乐、社交需求。另一方面,微信的多人群功能、公众号、新闻推送、邮箱等功能又为大学生的体育学习打造了一个移动活动平台,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学习渠道。微信在反转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上的运用,有利于打破传统课堂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创新思维和运动热情,使得与移动终端结合的学习方式在它便捷性、即时性、隐私性和较强的互动性的共同作用下,成为了辅助高校学生学习的又一个新的教学切入点。
2.移动学习模式的应用使得反转体育课堂教学管理成为可能
移动学习(m-learning)是近几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学生和教师使用移动设备实现的交互式教学活动。体育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主要是依赖于学生在课堂上体育技能的学习和课外的体育锻炼,周期性较长,而现在的大学体育学习主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而在课外,学生的运动学习氛围较差(如当遇到问题时,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找不到合适的伙伴一起运动等),而移动学习模式的特点正好契合这些需求。
2.1利用微信平台“体育微课”。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教师需事先构建完整的学习支持体系,保证学生能随时随地获取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在任意时间通过微信公众号或者微信群已经制作好的微课程或分享微课视频的网页链接,创建微群讨论组向学生抛出具体的学习任务。
2.2学生基于微信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学生在进行体育微课程学习时,处在自由的状态,可以根据老师训练要求自定学习步调,选择自主探究或协作学习,点击微课程进行学习后,及时参与群组讨论,将自己练习时的视频或照片上传,教师适时控制训练进度和反馈信息,在线纠错。
2.3师生通过微信平台进行评价。教师参与学生的问题讨论并针对学生训练过程中所出现的共同问题在讨论组里给予纠错;部分同学的个别问题可以通过微信发帖或发私信的方式一对一地讲解,也可组间讨论形成反馈评价,从而内化、巩固学习内容;之后,接收新课内容,开始下一单元学习,如此循环。
3.微信支持下反转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的作用与设计
微信和微信公共平台在师生教学交互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在家中观看微课程时,微信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如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极大地方便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二、使用微信的语音对讲功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很方便地向教师或者其他学生请教,语音对讲功能比用文字片更具亲和力,拉近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距离三、建立讨论组,加强了协作性学习。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在群中可以进行协作性学习。四、微信公共平台每天推送的消息只有一条,为了创造更好的微课体验,需要微信公共平台的自动回复功能,学生可以通过回复关键词观看微信公共平台中素材库里面的微课程。五、公共平台数据统计功能可为学生分析、图文分析、消息分析,进行数据统计。通过学生分析查看任意时间段内群发图文消息分析,查看任意时间段内图文消息群发效果的统计,包括送达人数,阅读人数和转发人数等分析。通过所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学生观看过微课程、观看的次数,以及阅读的时间段分布情况。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反转体育课堂教学管理活动设计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3.1微型化设计;受移动设备的物理属性影响,对微课程的内容设计应尽量微型化。所谓微型化就是把学习内容分割成实用短小的信息组块,以微型媒体的形式(一小段文本、一张图、一个小动画、一个音视频片段,或者就是一个网址链接)来呈现微型的课程内容。因此,微课程的内容设计不求内容的大而全和知识的系统化覆盖,只需短小精悍,每个学习点要严谨、言简意赅、明了易懂,方便学生随时进入,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一个内容组块的学习。
3.2聚焦性设计;针对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制作成微课,采用图文或视频的形式进行针对性设计。在微课设计的过程中,教学主线要清楚,教学内容要完整,教学重点要突出,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规律,形成一个小的学习主题,让学习者能够完全吸收并学以致用,真正做到小(微)而精。
3.3可用性设计;在微信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的注意力易分散,在对微课程进行设计时,要特别重视教学内容的可用性,把学习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重视学生体验,让短小的微课程具有艺术表现力和情景感染力,能够持续激发学生参与微信学习的兴趣。
3.4情感化设计;体育教学内容的情感化设计是其内在特质与视觉感官的结合。当教师在所制作的教学微课程中注入情感因素后,教学内容对于学生会有更大的吸引力。通过与学生之间建立情感纽带,互动传递学习感情,唤起学生的学习记忆,形成对教学内容的认知,使他们能从内心情感上与学习产生共鸣。
4.微信支持下开展反转体育课堂教学管理的意义
4.1搭建平台,有效延伸体育课堂;传统的课堂教学机制使得老师只能在课堂上进行教学,但通过微信平台,老师就能够指导学生在第二课堂的体育学习和锻炼,同时能够将大量的教学资源直接分享给学生,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对于学生:借助微信可以随时随地检索到大量体育学习所需的信息,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与老师之间的联系,以此可以保持学生在课外体育学习上的兴趣并保障课外体育学习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4.2创设新的体育学习环境;对于当前的运动氛围:这种新的学习模式使体育学习不再受到时空的束缚,不再拘束于课堂之上,在课下也能够进行学习,同时构建了一个平台使得教学、运动信息获得共享,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更愿意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
4.3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传统体育教学注重于训练学生的体育技能及身体素质,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偏重于课上得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课外图与学习的开展指导。而在通过微信功能包的介入后,建立起一个线上和线下的互动平台,通过移动网络,建立起一个可以连接课上和课外的学习交流平台,弥补了传统体育教育中最薄弱的一环,改革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微信支持下移动学习的出现,使得体育教学摆脱了只能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而在课外则无能为力的情况。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教学内容以及视频,在课前直接发送到移动平台上,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外依据教师所发的视频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同时,m-learning提供的交互形式使得教师能够和学生随时随地地保持联系,让教师更方便地指导和管理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答疑。
5.2建议
实施微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音视频加工编辑技术,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和模块,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较高要求,需要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专业能力的培训。虽然微信教学模式打破了大学体育学习的按部就班,但在目前的研究与实践领域中仍存在许多不足。要使微信学习能够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还需要研究者坚持不懈地探索与总结,在持续的教学体验中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更加高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EB/OL].[2014-01-29].
[2]唐绪军.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5(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2-7.
[3]耿银贵.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现代际,2015(9):234,233.
[4]张建锋.微信平台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78-80.
[5]王朋娇,蔡宇南,段婷婷.微信功能包支持下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1):35-40.
[6]胡蕊.大学生微信使用在高校教学中应用前景分析[J].北京青年研究,2014(1):76-81.
[7]蒋明军.浅谈微信媒体对大学生体育参与的促进作用[J].科技资讯,2014.
[8]张志成.浅析现代传媒对体育事业的影响[J].传媒产业,2012(1).
[9]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化,2013(4)
作者:王宇 许德顺 杨坤 王子彦 单位:河海大学体育系 河海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