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 高师学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改革策略

高师学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改革策略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6-02 09:02:00人气:381

[摘要]为了完善考试制度,严格开展教师职业准入的管理工作,确保教师队伍的质量,我国明确提出师范类专业学生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也需要参与教师资格考试,也就是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获取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高师学校的学前心理学课程教育领域中,传统的课程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时展需求,应着重结合国考情况进行学前心理学课程改革,为提高高师学校学生应对教师资格国考的能力提供帮助。

[关键词]教师资格国考背景;高师学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改革

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师范生免考资格已经取消,师范生也需要参与考试才能获取教师资格证,而在教师资格国考中,“保教知识与能力”占比较高,因此,高师学校就应结合目前的情况,着重改革学前心理学课程,提高学生应对教师资格国考的能力,为学生后续的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一、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高师学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课程的考试分值比重高教师资格国考中,学前领域内,学前心理学课程的试题数量、分值占比非常高,将近50分。与此同时,学前心理学在试卷中的试题类型涉及面广,不仅有活动设计方面的试题,还有选择性、简答性、论述性与材料性的问题。因此,高师学校应着重关注学前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与改革创新,完善有关的教育内容,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

(二)课程的考试知识点多考试大纲中,关于学前儿童发展方面的内容较多,涉及的知识点广泛,包括幼儿发展特点、幼儿发展过程、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幼儿生理与心理发展等,重点考查学生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分析能力、对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研究能力等,而这些内容大多来自学前心理学课程。为了满足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的需要,教师应重点对学前心理学课程进行改革,改编传统的课程模式,按照国考考点设置课程,促使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

(三)课程的考试难度逐渐增加教师资格国考虽然没有分设学前教育阶段的考试,但设置了专业理论课程方面保教知识与能力的考核科目,综合分析历年真题可以了解到,试卷中的知识点已经向着综合化趋势发展,考试的难度逐渐增加。因此,如果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仍采用目前的教学方式,会很难引导学生将知识点融会贯通,这不利于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此情况下进行课程改革非常必要。教师应结合教师资格国考的情况,合理设置学前心理学课程的内容和模式,培养学生应对不同题型的能力,使课程教育工作与考试考核重点相互契合。

(四)课程考试中实践操作技能考查较多教师资格国考中,学前心理学课程方面的试题大多考查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尤其是材料分析类型的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将学前心理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设置材料分析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学前心理学知识解决幼儿说脏话、告状等问题。学生只有全面掌握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才能确保考取教师资格证书。传统的学前心理学课程教育工作中,教师更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因此,需要改革与完善高师学校的学前心理学课程教育,将理论知识教育与实践操作教育有机整合,为学生模拟真实的场景,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考取资格证书的能力。

二、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高师学校学前心理学课程问题

(一)课程模式不良目前,在学前心理学教育领域中,部分高师院校还存在课程模式不完善的问题,无法有效培养学生应对教师资格国考的能力,这会对国考背景下的学前心理学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和开展产生不良的影响。部分高师院校关于儿童心理健康、儿童情绪情感方面的课程匮乏,不能利用完善的课程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和研究儿童的攻击性心理特点与分享性心理特点,缺乏习题库与其他的知识系统,不利于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增强应对国考的能力。

(二)实践操作课程匮乏当前,部分高师学校中的学前心理学课程中,理论部分的占比较高,实践操作部分的占比较低,难以通过实践操作性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专业能力,也很难对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能力起到推动作用。[1]

(三)课程评价模式单一从当前国考的情况来看,国考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操作技能非常重视,但是,部分高师学校在学前心理学课程考核方面,考核评价的模式过于单一,难以全面考查、分析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专业水平,这不仅不利于课程的有效改革和建设,还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阻碍。

三、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高师学校

学前心理学课程改革措施高师学校的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工作应结合教师资格国考的情况,强化课程改革的效果,培养学生考取资格证书的综合实践能力。具体的改革措施如下。

(一)创建较为完善的课程模式学前心理学的课程改革工作应着重创建较为完善的课程模式,针对课程内容优化整合,丰富课程中的各种资源,阶段性地进行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改革,在保证课程完善性的情况下培养学生考取资格证书的能力。首先,课程改革应着重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与完善,将学前心理学的教材作为课程改革的基础,在教材中设置和教师资格国考相关的内容,如设置学前心理学概述、学前儿童感知觉与注意力、儿童记忆力与想象力、儿童思维与言语、儿童情绪情感与个性发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章节,保证所整合设置的内容与国考的考核重点相联系。另外,还应在每个章节中补充设置关于儿童发展的心理学课程知识,完善学前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架构与体系,增强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其次,应着重完善课程中的资源内容。在国考考试难度逐渐增加的环境下,补充关于学前心理学的实验、纪录片等视频资源,整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案例,尤其是儿童攻击性心理、分享性心理与告状心理等,在完善课程资源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对儿童心理的全面、准确了解。还应为学生设置与国考相关的习题库,在网络中整合慕课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增强学前心理学课程教育的优化性与严谨性。最后,应着重进行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改善,在课程中适当介绍一些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功,尤其是儿童自控能力培养、儿童面临诱惑物的心理等方面,将这些整合到课程架构中,有利于指导高师学校学生的学习。还应该为学生设置幼儿游戏化教学、发展性教学、品质培养教学等部分的内容,在案例分析与模拟现场的课程中培养高师学校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实践操作技能。[2]

(二)强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度高师学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改革的工作中,应按照教师资格国考的要求,强化课程教学改革力度,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有机整合,培养高师学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利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学前心理学知识对儿童进行观察、分析,理解并掌握儿童的发展规律,形成准确的观念认知,确保在教师资格国考中取得良好成绩,在未来岗位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竞争能力。首先,应着重开展实践操作活动。在课程的理论教学工作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分析学前心理学的概念内容、范畴知识与原理,从简单到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明确理论知识的逻辑关系,完善课程理论知识架构。而在实践操作的课程教育环节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部分,创建体验性、模拟性的实践操作项目和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理解知识、实践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在课程学时分配方面,应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课程的比例控制在1∶1,理论课程主要在学校、教室内开展,实践操作课程可在幼儿园、仿真实训室中开展,为学生设置幼儿心理发展的研究项目,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可以自主研究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归纳总结更多的实践操作技能。[3]在实践课程中,应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深入评价幼儿的心理特点,提出学前幼儿教育的手段和策略,在优化自身学习模式和体系的同时不 断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其次,课程改革的各个阶段应着重采用案例教学法,为高师学校学生设置关于学前心理学方面的问题案例、情景性案例等。学生分析和研究案例的过程就是提升综合分析能力与案例内容研究能力的过程,学生会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对抽象性的知识的深入准确理解。例如,教师可在课程中引入关于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案例,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全面研究和分析儿童做出攻击性行为的心理特点,研究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规律,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知识时,能通过对案例内容的研究和分析提升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学习素养。最后,应融入项目教学模式,为学生设置关于幼儿心理特点分析和研究的项目,要求学生按照项目的内容自主制订完善的项目计划方案,明确项目具体的实施措施和要点,对项目进行全面检查评估,然后做好项目展示。为了培养学生应对教师资格国考的能力,在项目中,学生还应将儿童作为观察和分析的对象,以小组的形式共同研究和分析儿童的心理特点与行为特点。这有利于在针对性研究分析的过程中培养高师学校学生的教师资格国考应对能力、实践操作能力、问题研究和解决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教育工作的高效化水平。[4]

(三)强化课程考核评价改革在教师资格国考的背景下,高师学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改革应该强化考核评价模式,转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按照国考的情况深入研究和评价高师学校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创建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首先,应着重考核学生的能力,按照教师资格国考试题中学前心理学内容的综合化与应用性特点,考核学生利用学前心理学课程知识解决儿童教育问题的能力,设置综合性的考试题型,这样才能够考核、分析学生的学前心理学知识学习和应用能力,确保考核的灵活性与多元性。其次,应将过程性与终结性的考核评价方式有机整合,注重给出真实且全面的评价结果。教师除了要在每学期期末开展终结性的评价工作,还应该着重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设置课堂提问考核、单元作业考核、单元测试考核、见习作业考核、闭卷开卷考核等部分,开展综合性的考核评价活动。最后,应将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有机整合。其中,他人评价就是教师、同学的评价,他人评价可以明确学生在学前心理学课程学习中的不足和缺陷,便于学生完善自身的学习模式和内容。自我评价则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样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自己对教师资格国考的应对能力,有利于形成准确的自我认知,增强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5]综上所述,教师资格国考的环境背景下,高师学校的学前心理学课程教育领域中还存在课程模式不良、实践操作课程单一、考核评价方式有限的问题,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教师资格证考取能力。这就需要强化学前心理学课程教育改革力度,完善相关的课程模式,创新实践操作课程机制,开发相关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机制,利用完善的课程系统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利霞.《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下的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J].阴山学刊,2020(3):108-112.

[2]郑军.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年轻人,2019(39):46-78.

[3]阮学兰.基于就业导向的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的构建―――以闽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林区教学,2019(4):122-124.

[4]张景秋.高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讨[J].科教导刊,2019(35):125-126.

[5]何芝暨.基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学前心理学”课程为例[J].文山学院学报,2018(1):102-111.

作者:琚圆圆 单位:忻州师范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