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堂实效性的提高途径
摘要:随着儿童心理学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幼教的作用,一个孩子从小受到的影响对他以后的人生影响重大,俗话说的好,“三岁看到老”。因此,新时代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学前教育心理学》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内容相对来说要枯燥乏味一点,这样使得学生学习《学前教育心理学》积极性大大降低,为此根据新的改革教学内容,采取一系列形式来提高《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堂实效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堂;实效性
一、引言
教学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心理因素的运用,要教好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当下学前教育心理学越来越走向正轨,成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不少大学也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由于学生大都停留在书本上学习,对幼儿的了解是少之又少,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兴趣。本文从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创设教学等活动,以此改革课堂教学,来提高《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堂的实效性。
二、因材施教,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由于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不一样,有些学生可能会受到情感状态的影响,并没有静下心来,往往达不到有效率地听讲,那么此刻就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好时机。总而言之,教师若每天重复一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没有根据学生的状况而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学习的效率往往很低,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智慧教学,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并运用一定的策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比如,对于讲解《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中的作用》这堂课时,如果教师完全生搬硬套对着书本上的知识点讲解,并通过做题,复习和巩固知识点,由于《学前教育心理学》内容、概念比较难以理解,若单方面地要求学生机械性记忆,往往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只有当学生理解了,并有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才能在他日工作后,很好地教授幼儿、影响幼儿。除此以外,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亲和力,让学生敢于亲近,一名教师教学是否成功,从学生的课上和课下表现便可以看出。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调动课堂氛围,可以举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为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比如在讲解幼儿品德心理这节知识点时,首先可以让学生课前查阅幼儿道德品质发展特点,并做成手抄报。如果说直接告诉学生,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表示,幼儿的道德认识是具象的,对“好”与“坏”的概念,主要是模仿老师和家长的态度,家长认为好的,幼儿就会认为对的,反之则会认为是错的。
三、设置活动情景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提问,从而教师做出指导,这种高度互动模式,一改以往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课的传统教学方式,只有当学生主动学习,才是学生获取知识最好时机。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学前教学心理学》内容,设置符合学生的活动情景模式,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将一些学前教育心理学案例,让几位学生在讲台上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再由几位同学进行点评,充分调动课堂学习氛围,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其中有一次进行这样的活动时,有位学生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位学生特别善于总结,思维特别的发散,从多个角度对其他同学讲的心理学案例中,进行总结归纳,并且归纳得有理有据,通过对他优点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肯定。这位学生学习的兴趣稳步提高,毕业后跟踪调查发现,该同学在一所知名幼儿园当校长。因此,设置活动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前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育关注提问和倾听,并做出及时的反馈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应该视为一件好事,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要关注学生的提问。每个学生由于心理认知、思维方式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就不一样。由于知识面狭窄,自然而然会产生各种困惑,或者是有自己的想法,这时教师便是一个很好的指路人,对待学生的疑问,要学会倾听、耐心倾听,从学生讲述的内容中迅速明白学生所表达的意图,从而做出针对性的回应。对有偏激想法的学生要给予纠正,避免让学生走弯路,做好引领学生、启发学生的工作。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教师要善于倾听并及时做出回答,有利于学生走出心理困惑区,并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形成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喜欢老师、尊重老师的心理下,喜欢这门学科,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堂的实效性。同时,教师可通过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更好地改善教学方法。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竞赛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每位学生都有成就感心理,因此举办丰富多彩的知识竞赛就可以起到满足学生成就感心理的作用,这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通过竞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由于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学生大脑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经过在竞赛中运用和实践,可以加深学生对《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理解,避免了该学科的枯燥乏味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样的竞赛活动也是锻炼才能的过程。比如通过开展故事王大赛、舞台剧大赛、教案设计大赛、幼儿歌曲弹唱大赛等竞赛活动。充分展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过硬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学生树立自信心。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幼教的高度重视,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就必须采取一系列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启迪学生,做学生的领路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让学生掌握书本内容和提高专业技能,还要让学生更加充满智慧、博学、有能力,以此培养优秀人才,成为学生人生中的贵人。
参考文献:
[1]于林.调动中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J].幼儿教育心理学,2016,(3):12.
[2]宋雅玲.浅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幼儿教育心理学,2014,(2):11.
[3]焦方英.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J].幼儿教学心理学,2013,(10):44-45.
罗卫华 四川省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