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实践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也急剧增加,我国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峰,与此同时,人们对审美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给工艺美术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带来了广阔的、多元化的就业前景。我校工艺美术专业为解决企业缺乏工匠型人才的关键难题,通过引企入校,深化校企合作,共同搭建“实训室+大师工作室+企业办公室”特色共赢的教学平台,有效提高工艺美术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通过对工艺美术专业现状分析、研究意义、存在问题、构建对策等方面展开阐述。
关键词:职业院校;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工艺美术专业也在这股发展浪潮中脱颖而出,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工匠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提供了工匠型人才支撑。但是当前不容乐观的是,许多职校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培养和就业的关系上出现了严重的脱节,培养的人才很难就业,造成招生人数也在逐年减少。目前,职业院校工艺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停留在教师课堂讲授与实训室实操为主,局限了工艺美术专业自身的发展,更偏离了培养工匠型人才的目标。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既需要培养人才的审美创新能力与技能水平,又要培养其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这就需要改革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工艺品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潮流,国家对民间工艺美术也有很多优惠扶植政策。教育部早在2012年提出过工艺美术专业的设置问题,要求对推进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传承和推广工作有所贡献。工艺美术通过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培养已经形成一定的模式,学生模拟实际工作环境,教学采用来自真实工作项目的实际案例,教学过程理论结合实践,更强调学生的参与学习,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团队合作等方面提高[1]。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教育是发展地区经济和文化的生力军,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工艺美术人才需求量大面广,而工艺美术专业一般都是根据本地区社会实际需要而设立,目标明确、专业对口、量体裁衣、学以致用,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教育对发展本地区特色的经济和文化至关重要。
(二)实践意义教师通过各项实践中正确认识到自身发展的缺陷,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能找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形成正确的意识,树立方向和目标。在实践中扩大自身知识面,培养与提升自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变能力。近年来,我校工艺美术专业实行基于“工匠精神”民族手工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效果显著,专业教师发表成果论文30篇,出版教材5本,创新发明专利20多项,师生技能大赛获奖40多项。
二、专业优势
(一)促进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我校工艺美术专业为首批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其人才培养方面思路是明确的,也一直在积极推动民族传承技艺活动,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校企合作,使学校与企业信息及资源共享,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同时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使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内容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具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二)突出实践教学,优化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工艺美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制度以及教学方法,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动手的主动性。随时让学生到企业实习,通过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要把学生放到企业中去,充分利用企业工作设备和最新的生产技术,在职业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单位,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
三、存在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实训室专项经费有限为了进一步增强学校自身实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建议学校、政府以及企业单位投入资金,加强民族文化技术技能培养基地的硬件、软件等的建设。带动工艺美术专业向现代化发展,提高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工艺美术专业与企业的发展同步化。
(二)政策制定欠缺,人才培养开展不利政府以及相关教育部门管理机制不全,建议相关部门为了区域性经济建设的发展要求,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大量的高素质工匠型人才,需要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尤其是一些民族工艺大师的聘请,目的是为了工艺美术专业学生能在民族工艺大师的言传身教下学到精湛的技艺,既传承了民族技艺文化,又有效提升了技能[2]。
(三)学生学习意识薄弱,主观能动性未能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目标,学习行为就完全是一种被动应付。如何才能保证学生学习变得主动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手段上下功夫,既要考虑知识体系的完整,又要考虑工匠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将更多的新知识、新方法融合进来,使教学内容紧跟社会前沿,不照本宣科,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构建对策
(一)企业加大支持,打造工作室育人模式的实践平台在人才培养上,我校改变之前培养专一型人才的教学理念,将学生培养成符合市场所需的综合性工匠型人才。通过加强企业方面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职能素养,加强工艺美术的专业水平。企业专家到校园来进行企业文化宣讲会、专业讲座等,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将来就业的选择以及方向。
(二)建立教师培训体系,补充“双师型”教师“职教师资12条”提出,经过5至10年时间,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深度融合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健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双师结构明显改善。
(三)关注学生发展动态,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首先学生年龄阶段不同,面临的主要问题就不同,比如是侧重技能提升,还是专业选择,或是面向就业等。其次要注重学生健康心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鼓励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先天素质与潜能,在未来事业中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通过学生自我分析和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努力方向,自觉加强素质培养,消除不切实际的规划,找到更加真实的自我。
五、结语
当前职业院校工艺美术专业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应转变观念,要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来促进培养与企业之间相互关系,以就业促发展、以培养促就业,使工艺美术专业良性健康发展。我校工艺美术专业为解决企业人才的难题,构建基于“工匠精神”培养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共同搭建“实训室+大师工作室+企业办公室”特色共赢的教学平台,有效提高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与企业双方要按照互惠互利、合理配置、资源共享和统一规划的原则,与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全面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最后实现“校、企、师、生”共赢特色的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李榕,汪瑶.高职院校工艺美术专业“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天工,2019(12):44-45.
[2]倪红英.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10):166+168.
作者:伍忠庆 尚昆F 欧丰华 单位: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