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摘要:中职美术教育强调职业能力培养,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模块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学的一次革新,它把多门专业课程重新整合,化零为整,集中利用资源,提高技能训练,从而更加明确了培养方向、优化了教学效果,为市场培养美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美术;模块化教学;专业模块;构建与应用;专业课程设置
前言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中提出要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和结构,推进专业建设规范化。”[1]“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1]专业课程设置如何科学化、专业建设如何规范化,这是中职学校近十年来着力探索的课题。以往的中职美术教学太过于强调美术基础教学,教学侧重点不够明确,学生实践能力明显不足,缺乏应用性与技能性,很难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模块化教学是从专业教学实际出发进行的课程教学改革,它促进了理论与实践、学校与就业岗位的对接与融合,教学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化、准确化。因而,研究模块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当前中职美术专业教学中的不足
1.1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中职美术教育的培养方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技工、美工方向的设计专业,一个是小教、幼师方向的师范专业,尤其前一个方向,与市场挂钩十分紧密。多数中职学校是在原计划经济时代的中专学校基础上转型过来的,它们大体还沿用传统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也基本沿袭了学科型课程体系,[2]16专业课程设置有很多不合理处。如:专业课往往被分割成零碎的课时和文化基础课掺在一起,这与当下中职教育强调实践性、职业性、岗位性、应用性相违背,缺乏与现代市场标准及职业发展的对接与融合,不能适应就业岗位的实践需要,不能适应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技能为根本的中职教育。
1.2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实践关联度低
由于培养目标脱离就业实际,这就带来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实践关联度低的问题。受传统中专教育模式和美术本科教育模式影响,有些中职学校课程设置过于专业化,过于强调理论知识,过于把文化课和专业理论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对专业实践缺乏足够的重视,实践课时少,这就忽略了“实际”“实践”“实用”的原则,没能充分认清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毕业生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偏低,缺少岗位适应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2]16不能与职业界、行业和企业紧密对接。
2模块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
2.1何为美术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
中职美术专业模块化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技能为根本,结合就业岗位对专业的任职要求,依据实际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的需要,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新的教学模式。它把多门专业课程重新整合,化零为整,充分利用实习实践等以前往往走形式、易于被轻视的环节,加大实践锻炼,利用集中资源,学时相对集中,从而更加明确了培养方向、优化了教学效果,为市场需求培养美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2]16
2.2建构课程模块,强化造型训练
美术课程模块化教学通过建构并及时更新模块来不断更新旧的知识体系,它可以把一门专业课的内容通过几个模块有机地关联,分块授课,最后通过一个综合作业、任务再将各模块统一起来,圆满完成一门课的教学任务;[3]也可以将多门专业课之间有联系的内容整合为一个模块,各个模块各自独立又互相衔接,小模块服从整体的大模块,如技法与理论结合、写生与创作结合,从而强化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应用性。中职生美术基础普遍薄弱,需要较长时间的造型训练。基础美术多教学开设“素描”“色彩”或“图案设计”等基础课程,这些基础课多是枯燥的,太长时间的集中练习会让学生感觉疲劳,从而产生厌倦甚至抵触情绪。教师应转变观念,加强理论知识讲授的有效性。这些课程一张临摹或写生作业需要四到六个课时,可以以日或周为单位与美术理论课,如:“美术欣赏”或“美术概论”等穿插教学。这样,避免了长时间集中授课给学生带来的疲倦感,同时,美术认识的提高需要文化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2.3明确专业任务要求、提高技能训练
教师应根据中职学校美术专业培养的目标要求,结合学生专业实际情况,依据教学大纲合理设计教学,以集中授课、分组练习、讨论等形式进行,并通过现场专业展示来检验学习效果。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技能训练,了解技能训练的主题、工具材料要求等,通过技能展示与竞争,完成阶段性学习目标,使个人专业技术与职业能力得到有效锻炼。现行的许多中职学校美术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全面,却显示不出中职特色、专业特色,学生很难有专长。模块化教学中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学专业性强的美术科目,如:国画、油画、书法、雕塑、设计等,可以比较系统地钻研一门甚至两门美术科目,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普遍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更专业化的集训。
2.4提高教师自我素养,强化实践教学能力
实践教学模块对教师要求较高,需要其在备课过程中密切结合培养方向、市场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单元模块化,以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技巧和和创作能力。[4]所以,美术模块化教学也有利于促进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专业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技术、钻研新工艺,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学校也必须主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升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水平。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全面实施美术专业模块化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一个专业教学模块可以由一门理论课和写生创作课组成,一门专业模块也可分解为许多小模块,甚至一门课程也可以分解为不同模块,各模块的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课程模块要建立在务实的基础上。美术专业是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一个专业,如果不能把所学的专业理论融入到写生、创作实践中,理论教学将是空中楼阁,空洞无力。教师用浅入深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结合某一课题进行具体的创作实践,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尝试各种创新技法,每一模块的作业都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模块内容应按美术岗位工作任务要求合理调整,每个模块的学习单元和任务组合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模块之间保持平行或递进的关系。[2]16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地将教学模块不断进行分解和组合。这种教学模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很强的适应性。
3结语
美术专业的培养对象是实用美术与美术教育为职业岗位的群体。美术专业模块化教学把美术职业市场所需要的美术知识、绘画技能、职业态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素质―――能力―――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缩小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的专业技能与社会美术行业需求之间的差异,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特色,有利于实现课程教学现代化、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评价社会化,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EB/OL].[2008-12-13].
[2]林鲲.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中职工艺美术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2(23).
[3]许莲莲,周凤飞.创新环境下对图书馆学研究生模块化教学实践的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4(S2):87.
[4]米洁,黄民.基于模块化知识体系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4(9):40.
作者:李兴瑞 单位: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