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民航类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分析

民航类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分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6-21 04:11:00人气:386

摘要:加强民航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迫在眉睫,但我国民航类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从顶层设计到内容安排都缺乏职业特色,针对性不强。本文拟通过对民航类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探索,从课程设计的原则、内容安排等方面入手,为民航类高职院校的课程和教学改革提供具有实操意义的参考意见,推动民航类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民航类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

教育部高教司在[1998]2号文《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文化素质教育。”同时,教育部相继在多所高等院校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引发了诸多高校专家与学者的关注。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为国家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和重任。因此,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也成了时下研究的热点。民航业作为一个服务行业,要求其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而民航类高职院校作为民航从业人员培养的“孵化器”必然要注重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培养。然而从现行的民航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情况看,还存在诸多问题。笔者结合前人的研究及实践经验,就如何进行民航高职院校的文化素养课程设置也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与建议。

1民航类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差异较大

近些年来,文化素质教育在各个高职院校得到了普遍的重视,都在积极的推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然而由于不同的高职院校之间存在着专业、层次、能力的差异,导致各个高职院校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上也存在着明显差异,特别是一些边缘化的高职院校,因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不齐、资金短缺等原因,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受到制约。民航类高职院校受专业的限制,文化素质教育的开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大环境下,民航类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大多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违背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也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1.2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重视程度不够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必须修满8个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学分才能顺利毕业。但是部分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不达标,课程教学方式不合理,大多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进行的,对课程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还有部分老师的教学只是照本宣科,没有深入挖掘课程的人文培养目标,教学手段单一,教法枯燥,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严重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科技与创新成为时代的强音,人文与科技的融合成为必然趋势。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兴趣、潜能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关注。从长远发展来看,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都亟待加强。

1.3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缺乏体系

民航类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普遍缺乏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缺乏会导致办学方向不明确,教学思想和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不清晰,实施主体教师和学生并没有清晰的愿景和方向。开设的课程有的是根据本校老师已有的资源开设,并没有从课程顶层架构上去考虑,有的是随波逐流,开设一些通识类课程,很少涉及哲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徒有其表未见其实。有些学校把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当作是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进行了设置,这样就把职业素质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概念界定变得模糊了。与专业课和实训课相比,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仍然存在着边缘化的价值取向,各高职院校在这些课上的投入力度和重视度不够,导致这些课程缺乏体系,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同时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重视专业课程实训课程的建立,对文化素质课程的设置缺乏足够的认识,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2民航类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

2.1系统性原则

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应该是按知识结构形成序列和板块。因此,在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程的设计中,应当从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高度做好顶层设计。从内容的安排上,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体系,既要有面对全体学生的文化素质必修课程,也有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具备专业特色的文化素质选修课程,体现出系统、规范、循序渐进、重点突出、特色分明的特点,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2.2渗透性原则

不能因为过分追求文化素质教育而淡化了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特色,因此,在课程的设计中,就应该从人才培养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将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技能教育相融合,促进民航类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系统发展。在日常的教学中,调整课程设置,强调文化素质与专业技术发展并重,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学计划,使之成为民航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人文素养培养的教育渗透,培育学生的人文理念。

2.3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在于文化素质的教育形式上,可以不拘泥于课堂。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安排、上课时间地点都可以选择,除了传统课堂教学课程以外,网络微课等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形式都可以考虑。信息时代的到来,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在教育过程中采用学生普遍能接受的网络学台,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提升学习效果。一场经典的演说、一次校企合作的宣讲都可能改变着一个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他的选择。

2.4显性与隐性互补原则

“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教学中有计划、有组织地施的正式课程,通常以课表的形式展现,是学校课程体系的主体部分。与之相对“隐性课程”则是指,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通常以社会实践、人文讲座和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体现。由于高职学生的学制较短,除了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很多的课时都要让步于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因此,如何利用好各种实践讲座等隐性课程活动弥补显性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民航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2.5切近性原则

民航高职类院校在设置文化素质课程时还应考虑到本校的现实情况,如师资队伍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有明确针对性和目标指向性的课程设置才能更好的切中学生的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学生明白了提升自身文化素质水平的重要性,才能更有利于课程的开发和教学的开展。

3民航类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

3.1显性课程的设置

3.1.1以文史哲、自然科学类课程为核心构建文化知识结构文化素质是指人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等因素在内的精神品质,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能反映人的思想、行为、道德、价值观等。因此,要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就要以文、史、哲及自然科学类课程为依托,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多样化,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科学精神及文化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文化理解力,以及“工匠精神”。

3.1.2以表达沟通、心理教育类课程为依托培养社会适应能力除了提升人文修养和文化水平,文化素质教育要重视高职学生关键职业能力的培养。所谓“关键职业能力”是指“超越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包括沟通交流、自我表达、情绪调节、社会适应等能力。因此,在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体系中应当增设例如《交际与口才》、表达沟通、心理教育等应用类课程,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培养行为组织沟通、表达交流等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3.1.3以艺术欣赏类课程为载体培养审美情趣总书记在2018年教师节致辞中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可见加强美育,培养具有良好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优秀青年也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良好的审美情趣可以充盈学生的精神生活,满足内心世界发展的需求。因此,在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体系中还应当将艺术赏析、审美培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类的课程纳入其中,不但丰富了人文素质课程的内涵,还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加以传承和发扬。

3.2隐形课程的设置

3.2.1人文社科类讲座民航类高职院校可邀请行业专家、行业劳模、杰出校友等给学生做讲座报告等,介绍行业发展动态,让学生更早、更全面的了解到民航业的前沿发展趋势和所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通过职业人形象的树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踏实肯干、勤奋务实的职业道德品质。

3.2.2校园社团活动健康的社团活动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增强组织沟通协调能力。民航类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本校的师资力量,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契机,开展一些具有民航特色的文化社团活动,引导学生拓展自己的视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在做中学,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

3.2.3社会实践活动利用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区义工服务、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将学习到的各种知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实践中。同时,利用多种多样的社会活动,鼓励学生“走出去”,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以及协调能力,学会与人相处,与自然相处,能够正确处理与人的关系,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2.4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文化素质养成的作用体现在,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塑造自我等,校园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可以没有固定的课堂、教室以及上课流程,它的开展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句标语一首音乐,树林里的英语角,礼堂里的辩论赛,食堂里的文明礼让,运动场上的志愿服务,都将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阳光和雨露。民航类高职院校可以将航空文化作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出发点和着力点,发挥行业特色,建立教育与行业对接协作机制,有效服务航空产业发展的同时,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积极开展各种文化素质教育相关的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4结语

如今,中国正处于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民航业也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同时,这也对新的民航业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仅通过专业技术培养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为民航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是每一个民航人需要去思考的。作为民航技术人才的“摇篮”,民航类高职院校在完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道路,结合自身行业特色,处理好专业技能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平衡关系,让民航类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真正走向科学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Z].1998.

[2]王湘玮,胡雪菊.试论如何进行高职文化素质课程设置[J].职业技术,2011,(132):28-29.

[3]崔恒展,马武军,张军,等.高职院校人文课程建设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6):48-50.

作者:余慧 单位: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