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的优化路径
[摘要]劳作教育思想是凯兴斯泰纳的重要教育思想,在十九世纪末提倡和促进了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在欧美各国的广泛使用,培育“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其最主要的教育主张,将国家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之上。他提倡要进行国家教育,就必须积极地将劳作学校进行构建,这一思想在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对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需求进行了满足,奠定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所以,将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进行研究和探讨,对于优化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高职院校;优化方向
乔治•凯兴斯泰纳(GeorgeKerschensteiner,1854-1932)是在世界教育史上具有着重大影响的德国教育家,他在德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新教育运动中,提出了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与此同时,在十九世纪末提倡和促进了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在欧美各国的广泛使用。劳作教育思想是凯兴斯泰纳的重要教育思想,培育“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其最主要的教育主张,将国家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之上。他提倡要进行国家教育,就必须积极地将劳作学校进行构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劳作学校的创办和发展,凯兴斯泰纳的劳作教育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被提出。这一思想在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对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需求进行了满足。凯兴斯泰纳结合了职业技术、生产劳动和学校教育,与此同时,更加深刻地探究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内在联系,国家发展和个人职业的内在联系,更加奠定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所以,将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进行研究和探讨,对于优化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一)创建劳作学校和补习学校。当前世界大部分教育学家普遍认为,凯兴斯泰纳对于教育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将劳作学校和补习学校进行创建。这种劳作学校的位置公办学校和学徒制度的中间,凯兴斯泰纳的一生都在尽全力的推动劳作学校这种教育机构的发展,凯兴斯泰纳的劳作教育思想提倡将德国原有的公办学校全部转变为劳作学校,其中一个目标就是为了国家培养有用的公民。将这一目标作为依据,从而将学校的教学任务进行全方位的修订,与此同时,还要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确定劳作学校这一组织形式。劳作学校的任务有以下三点:第一,伦理化的职业教育。第二,学习者在工作的集团将伦理教育任务完成。第三,在学习者就业之前进行准备教育。这几项任务彼此紧密联系,无法独立进行。凯兴斯泰纳劳作思想认为,只有劳作学校才可以完美的实现以上几项任务。传统的公办学校只是培养学生的智力,却忽视了激发学生动手能力的兴趣,相关的实践设备也不够完善,阻碍的公民教育的持续进行。人的能力培养离不开职业教育,这样才可以用最少的知识成本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和热情。除此之外,凯兴斯泰纳认为应该将多样化的补习学校进行积极的创建。目的是为了让不满二十岁却高于义务教育年龄的青年进行劳作知识的学习。这种补习学校也可以称之为继续教育学校,其性质是非专业的教育机构,其教育人群面向的是就业青年,它的教育目标有以下几点:首先,培养职业能力是其主要任务。其次,就是在智力和道德方面,帮助学生将良好的生活方式进行养成,明确自身和国家的关系,最终成为有能力的国家公民。这两个教育目标同样不可分割。只有将第一个目标进行实现才可以持续的完成第二个目标。(二)大力开展劳作课程。在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当中,劳作活动有着重要的教学地位,并将其视为一门教学科目。所以,凯兴斯泰纳将普通学校当中地理、历史、计算等课程在最大程度上进行了缩减,将手工劳作课的课时进行增加。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凯兴斯泰纳认为一个人在成长发育的过程当中,身体的发育要比精神的发育早得多,只有身体活动发育完全才可以去进行精神活动。所以,他重视儿童的职业兴趣,并将此作为依据来安排劳作活动,将钳工等技术学习分配给男孩子,将家务劳动,园艺工作和烹饪分配给女孩子,要使得劳作课程可以顺利并且持续的进行,凯兴斯泰纳规划了学校的组织和实施方案,第一步,他将劳作教学计划进行了细致的制定,筛选出适合学生学习的工艺,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中选择一到两种想要深入学习的工艺,这些选择也就是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的依据。接下来,大力开展劳作学校专业设备的构建工作,只有良好的物质条件,才可以为劳动教学提供系统性的保障。具体地说,要将劳作学校的工作计划进行细化,将实验室、厨房、缝纫室和实习基地在劳动学校当中积极地进行建设,这样可以对学生劳动的技术和兴趣进行全方位系统的培育和提升。劳作学校当中最重要的教育活动是手工劳作,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劳动的内在价值进行持续增加。与此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和意识。学生在劳动过程当中,要对学生进行严厉的要求,使得学生对待劳动的态度极其认真,这样学生的精准操作能力才会得到提升。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在进行的实训操作,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开创了先河。劳作学校当中的文化课教育也同样备受重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能要求学生对知识只是简单的记忆,而是将教材进行充分的理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劳作学校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行提升。(三)重视培养学习者的道德品质。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特别重视劳作的教学价值,但这一思想当中最重视的还是陶冶公民性格的价值。只有通过劳动,才可以将文化的精神结构与劳动者的精神结构进行有机结合。与此同时,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的教育价值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进行发挥和体现。所以劳动可以为人类带来教育,要提升思想和道德境界就必须要通过劳动活动。因此,凯兴斯泰纳构建的劳作学校都积极的建立和完善劳动集体精神,让劳作学校的学生通过集体劳动来获得思想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升。在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当中,自奋、敏感、判断力和意志力是公民性格的重要体现。并不是所有的劳作都可以培养学习者的道德品质,要通过劳作来培养学习者的道德品质,就必须要联系精神世界。劳作者要制定自己的目标和计划,并且使得自身的劳动成果尽力地去满足自身的计划。劳动者在劳作过程当中,要避免不良的劳动动机,要培养一种对于劳作的兴趣,劳作的动机就是为了将自己的计划和目的进行完成。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完成自身计划的同时,还对劳动者的意志进行了锻炼,判断能力也更加清晰。将劳动者的性格进行培养和陶冶,这样可以帮助劳作学校的学生从小就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并且这种品质可以延续到今后的职业生涯当中,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四)培育有能力的国家公民。在一九零一年,凯兴斯泰纳发表了《德国青年公民教育》一文,在凯兴斯泰纳的观念当中,公办学校就是国家在行政过程当中为了达到部分目的而具有工具性质的学校。培育有用的国家公民,应该是教育的本质目的。一九六四年,凯兴斯泰纳的职业陶冶思想这一劳作教育方式,在《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一文中得到体现。一九零五年二月二十五日,凯兴斯泰纳在汉堡举行了以《一个小学校的改造》为题的演讲,在这次演讲的过程当中,劳作学校概念被提出。在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当中,目的是进行公民教育,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进行职业教育。而进行职业教育和公民教育就必须要依靠劳作学校,进而在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系统当中加入了职业教育。凯兴斯泰纳认为,将国家的任务作为依据,这是公立学校对人进行教育的首要条件。培养出的人才要对国家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对于国家任务要及时关注。与此同时,还要将担任某项工作的能力进行培养,将优秀的品德进行培育,促进为国家服务精神的形成,时刻准备着为了国家而牺牲自我利益。这才是公办学校应该培育出的有能力的国家公民,将职业教育进行推动和发展是公立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或者说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就业。
二、基于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高职教育的优化方向
(一)增强职业伦理教育,关注高职学生内在价值。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当中的教育目标值得我国高职院校借鉴,但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价值观对人们造成了深刻影响。要满足社会生产力的需求,就必须要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增强职业能力道德教育,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在综合国力竞争当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所以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过程当中,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伦理道德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素质。这样学生才会了解到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这不仅与学生个人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社会和国家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除此之外,终身学习的观念也要在高职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输送,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将全新的知识和技术进行学习和掌握,这样自身的知识结构才会逐渐的全面,业务水平才会增强,才会更有信心地面对未来激烈的人才竞争。(二)高职教育要与外界进行紧密联系。我国的高职教育要充分的满足于当前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需求,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中明确指出,学校培养的学生一定要在国家组织团体中胜任一份工作或一种职业,与此同时,尽全力的将这份工作做好。文明国家的建立、法治的发展和个人未来的生存都需要依靠公民教育来提供支持,将对国家和公民有用的人进行全面的培育,这是所有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当前,我国正在逐渐转型成为工业化国家,在转移劳动力和优化人才结构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离不开高等职业学校对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在我国高职学校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的方面,通过团体伦理化可知,高职院校和部分学生社团对于学生优秀性格的养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社团活动,高职学校学生在参加的过程当中,可以将自身的素质进行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和发挥,在活动的过程当中,高职院校学生可以将生存,工作和学习的能力进行训练和巩固,这样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当中可以勇敢地面对挑战。所以在为高职学生构建良好的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环境的同时,还要将学生社团和组织的教育功能进行全面发挥。所以,我国高职教育在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将外界的需求作为依据,对高职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使得高职学生的正义感、责任感以及职业能力可以得到培育。(三)从职业态度等方面将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进行提升。在公民教育和人类生产生活当中将活动的价值进行体现,这是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的基础,从而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进行提升。劳动在存在目的的同时,还对人有着强大的教育作用。这就要求我国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过程当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提升人格价值,将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念进行全方位的发展,我国高职教育应该着眼于劳动教育,对学生劳动习惯、观点和态度的教育进行增强,将高职学生的劳动观念进行正确的培养,帮助学生将人类的本质特点进行理解,社会和历史的发展离不开劳动。帮助高职学生改善甚至消除鄙视劳动和劳动者的不良思想,让学生理解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对于个人甚至国家都有着不可磨灭的深刻作用。全方位的将自我进行认识,使得国家利益和学生,职业理想可以进行对应,有机结合国家需求与学生自我价值,将学生对于未来工作的兴趣和想法进行充分的激发,扩大劳动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将学生高度负责的职业态度进行培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积极地奉献于职业、社会和国家,培养学生优秀的敬业精神和个人品质,这是我国高职教育在优化过程当中必须要重视的工作。(四)将高职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不可以被忽略,要全力的避免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矛盾,而是将职业教育视为传统教育的补充和改进。高职院校在优化教育的过程当中,要将教育的社会功能进行重点关注。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将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重点培育。帮助学生将其自身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提升。对于知识的渴求是人类的本能,向学生传授知识还不如将探究知识的有效方法传授给学生,通过学习到的知识来将自身进行完善。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积极地对学生创新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进行引导和鼓励。在操作的过程当中,将学生的目的和想法作为依据,并将所得的劳动成果进行自行检验。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良好的培养的同时,学生的适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得到锻炼,实现了知行合一的高职教育目标。在高职教学的过程当中,还要重视学生智力和体力的互相影响,以此来全面的提升高职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在课程设置的过程当中,要与实际的知识应用进行关联,锻炼学生结合实践和理论的能力。从而切实的提升知识创造力。将学生探究知识的主动性进行切实的发挥,对于我国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进行全面的满足,有利于新技术的快速应用,激发劳动者的创新能力,这样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综合国力和劳动生产率水平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提升。(五)高职教育要全力推动民族发展。在世界教育史上,将国家利益和职业教育进行联系的,凯兴斯泰纳还是第一次这样做的教育家。通过促进国家利益和民族发展,使得高职教育的地位得到提升,对人进行培养的社会活动其实就是高职教育的实质,将对国家有用的公民进行全方位的培育,从而将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全方位的满足,这就是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高职教育与基础教育和精英教育相比,具有的教育终身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也可以明确国家对于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因此,我国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将高职教育的地位进行明确。通过高职教育的进行,振兴国家经济,全力推动民族发展,从而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的劳作教育思想有着创建劳作学校和补习学校,大力开展劳作课程,重视培养学习者的道德品质和培育有能力的国家公民的主要观点。基于这些观点,对于我国高职教育的优化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高职院校要基于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将职业伦理教育进行增强,关注高职学生内在价值,在教育的过程当中,要与外界进行紧密联系,从职业态度等方面将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进行提升,同时培养高职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以达到通过职业教育推动国家民族快速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裴延锋.加强高职生职业伦理教育―――由凯兴斯泰纳职业教育伦理化思想引发的思考[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13-14.
[2]吴明海.德国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思想之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22-23.
[3]孔晓明.凯兴斯泰纳职业教育思想内涵解读[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8):8-9.
[4]徐小洲.论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思想[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8):11-12.
[5]马立志,李红梅.凯兴斯泰纳劳作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J].教育与职业,2012(5):9-10.
王生雨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