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教育技术公共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教育技术公共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2-22 19:21:00人气:502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当前新兴的一种学习范式,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注入了新活力。本研究从翻转课堂内涵价值出发,结合教育技术公共课提出了基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横向教学环节,以及线上、线下两个纵向学习途径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方案,以期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提供新途径。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育技术公共课;混合式教学

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入推进了教育信息化进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成为未来教学模式变革的主旋律。翻转课堂(Theflippedclassroom,FCM)作为近年新兴的一种学习范式,其出现掀起了国内外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新浪潮,为互联网信息时代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1]。2017年国务院《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课程教学与应用服务有机结合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和资源库”“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方式用好优质数字资源,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2]。显然,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创新教学模式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及应用价值

翻转课堂最初构想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Bergma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其构想在国内外广受教师和学生推崇。与传统的教学相较而言,翻转课堂基本思路是:将传统的教与学的过程进行翻转,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借助微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完成课堂内知识点的自主学习,课堂中则主要完成师生间的互动答疑、难点解答、汇报讨论等,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3]。从其实践过程来看,翻转课堂使得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指导者角色,而学生则由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学习者。显然,这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内化掌握。目前,翻转课堂在中小学的教学改革探索较活跃,而在高校教学中应用则较为鲜见。实际上,高校的学科专业及其课程体系设置复杂多样,大学生在校学习阶段需要完成的课程门类多、学习任务重,尤其对于很多兼具理论性实践性的课程而言,为了让学生在规定学时内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更应该充分挖掘翻转课堂模式的优势,以达到最优学习质量与效率[4]。此外,笔者认为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较而言,具有较多潜在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一,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进而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以及课中的知识难点内化都以学生自身知识的意义建构为导向,教师仅参与到学习讨论等活动中为学生深入领会知识而提供辅助性指导。其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便于提升教学效率。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的知识内容,为课中学生及时反馈问题及教师讲授演示知识难点节约了时间,进而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掌握。其三,遵循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为大规模开展差异性、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能。课中以解决学生集中反馈性问题为主遵循了学生个体认知发展规律,其对于诸如全校性公共课而言不失成为开展差异性、个性化教学的新思路。由此,笔者尝试将基于翻转课堂的众多优势思考,与自己目前承担的教育技术公共课相结合,试图探索该课程翻转课堂理念下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思路,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二、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现状分析

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对当前师范生的基本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掌握信息化教学技能成为师范生必备职业能力。在此背景下,教育技术公共课成为众多师范院校甚至非师范院校面向师范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职业技能培养课程,其旨在培养师范生信息化备课、信息化教学与管理等综合信息素养和现代化教学技能。作为一门师范生公共课,由于该课程知识内容体系丰富、授课对象范围广等诸多因素,其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不可避免显露出一些普遍问题,主要体现在:(1)大班化教学呈常态,课堂教学以PPT讲解为主,依然存在“重讲授、轻实践”现象,难以有效达到预期教学实践效果。(2)教学对象学科专业背景复杂多样,其认知层次以及实践性操作能力差异性较明显,难以大规模有效施展“因对象而教”的个性化教学。(3)评价方式缺乏多元化与合理性,通常仅以统一标准的集中课程考核或作业作品作为评价方式,难以科学合理地评判各专业学生的过程性学习效果[5]。就笔者所在单位而言,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体系,教育技术公共课每学年需要面向全校20多个师范专业、3000多名师范生共同开设,而每位师范生必须经过至少1个学期(一般为68个课时)的本课程学习且课程考核合格才能达到基本的毕业要求。笔者从事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8年,由于每学年面对的学生对象多样、教学任务重,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类似上述的普遍现状。此外,由于我校现有的计算机实训机房建设规模有限(大多仅能容纳50人以内),而对于一些人数较多的专业或班级我们则采取了分班式教学,即通过分配大班和整合小班的策略来控制每个教学班级人数,由此导致了一个教学班级可能有多个专业学生,一个专业或一个大班也可能由多位教师授课的怪现象。那么,采用这种分班教学造成的影响是:同一个专业或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因受到不同授课教师教学方法与进度安排的差异性影响而呈现多样化学习状态;教师的授课内容或授课进度也会因同一个教学班级不同专业学生差异性而受到影响。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教育技术公共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一)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内容解析教育技术公共课是一门旨在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和现代化教学技能的职业性课程,其既包含丰富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也包含着重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技能知识。如何让师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高质量完成本课程学习任务,并以此提高自身信息化综合素养与能力,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的方向。以笔者单位为例,我们根据师范生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目标将本门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划分为基础理论模块和技能实训模块。其中基础理论模块主要介绍教育技术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学科应用价值及案例分析等;技能实训模块作为本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主要包含现代教学媒体操作、数字化教学资源编辑处理、教学课件制作与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微课的制作与优化等内容。其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显然,该课程内容设置既体现了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对教师教育教学新技能的基本诉求,也体现了师范生应具备的信息化职业能力素养结构。师范生除了能理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内涵式应用价值理念,还应着重会用一些现代媒体操作,掌握常见的数字媒体资源处理方法,懂得信息化教学设计,能熟练制作电子教学课件以及微课资源等。然而,教学实践证明,我们若让学生在一个学期内掌握或精通上述所有的知识技能其实很难办到。课程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势必会对师范生造成过重的学习负荷,尤其该课程中的技能实训模块学习对于一些技术性偏弱的文科类学生来说,更难达到预期效果。为此,对教育技术公共课开展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教育技术公共课教育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思路自翻转课堂出现以来,众多研究者对其模型进行了探索。美国学者杰姬・格斯丁(JackieGerstein)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视角将翻转课堂分为体验参与(ExperientialEngagement)、概念探索(ConceptExploration)、意义建构(MeaningMaking)和展示应用(Demonstration&Applica⁃tion)四个阶段;罗伯特・陶伯特(RobertTalbert)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了翻转课堂课前、课中两阶段模型;国内沈书生教授以课内和课外作为时间节点构建了基于电子书包的翻转教学模式[6-7]。本研究在汲取上述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试图结合教育技术公共课特点构建基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横向教学环节,以及线上、线下两个纵向学习途径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8]。在该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信息化教学支持环境(如网络学台、在线资源库、学习分析工具等)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将课前、课中以及课后教学环节灵活衔接为有机整体,为开展“翻转式”混合教学提供了可行性保障。同时,该模式中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个环节内在“教”与“学”的活动设计可以实现线上或线下协同推进,进而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念。

1.课前环节课前环节是开展翻转课堂的必须阶段,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以及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创造良好条件。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制作各种电子学习资源(例如教学课件、微课视频、图片、音频、动画等数字化资源)并通过学习系统管理页面在线,同时也可以利用学习系统给学生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学生则借助PC以及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异地登录学习系统自主探究学习,其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适时反馈于系统。在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我校教育技术教研组按模块将课程中的知识内容做成课件或微课视频,各任课教师则根据教学进度于每节课前将相应的资源上传于校园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课前登录系统热身学习创造自主探究学习环境。一般而言,教育技术每个知识模块都会涉及一些理论性的方法概念、操作原理等内容,这部分会着重要求学生课前通过教材或网络在线资源自主探究学习,为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及学生场景化技能实践探索做好前期准备。

2.课中环节课中环节作为知识传递内化的主阵地,一方面可以借助网络学台或各种学习分析工具对学生的课前学习状态做诊断分析,并以集中反馈的典型性问题为导向渐进式突破重难点内容;另一方面课堂中的合作/协作探究学习、成果展示分析、教学资源浏览等环节也可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持环境优势。对于教育技术公共课而言,应着重以培养师范生信息化实践技能为导向,虽然课程涉及实践性操作层面的内容较多,但在这种翻转课堂混合式模式下师范生课前的概念性理论学习为课堂中的实践探索节约了宝贵时间。为此,任课教师课堂中除了针对学生在方法理论理解上集中反馈的问题做出解释外,更应结合方法理论将课程中所涉及的操作方法难点或学生自主学习中未曾体验过的实践内容(如投影仪、扫描仪、电子白板等这些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讲解演示,并为学生实践性学习活动提供充足时间。同时,任课教师应针对学生实践操作中遇到的困惑给予实时指导,对学生课堂中完成的学习任务或成果作品做科学互评。

3.课后环节课后环节作为学生巩固强化知识技能阶段,通常包括学生在线提问、教师个性化答疑指导、电子作品制作与提交、师生互评反思、在线测评等各种活动内容。教育技术公共课中,学生通过实践练习需要完成的作品种类较多,例如图形图像处理、音频制作、课件制作、微视频制作等,而这些成果作品其实也是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学习的宝贵资源。为此,任课教师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时间将所制作的成果作品在线分享交流并相互间做出评价,另一方面则可以针对个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制作作品时)发出的在线疑惑提供个性化指导。这种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作品展示互评、教师个性指导答疑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教育技术公共课开展多元化评价、个性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提供了新思路。

四、结语

当前,翻转课堂范式掀起了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新浪潮。在该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信息化教学支持环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将课前、课中以及课后教学环节灵活衔接,为开展“翻转式”混合教学提供了保障。课中环节作为知识传递内化的主阵地,是重难点知识内容突破、实践技能提升、协作探究学习等各种课堂活动得以实施的关键;课后环节则用于学生作品分析互评以及教师个性化指导。通过本研究以期为探索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提供新途径。当然,翻转课堂及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互联网信息时代全新的教学理念,还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完善。如何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将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度融合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仍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这也是我们将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韩艳敏,白宝钢,张扬.教育信息化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时代教育,2016(5):56-57.

[2]中国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7-01-10.]

[3]陈怡,赵呈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9-54.

[4]郑瑞强,卢宇.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设计与实践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2017(1):97-103.

[5]张辉,马俊.MOOC背景下翻转课堂的构建与实践: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3-60.

[6]郝琦蕾,王丽.国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述评[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9):100-105.

[7]曾明星,蔡国民,姚小云.翻转课堂课前交互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9-54.

[8]赵学孔,龙世荣.基于混合学习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43):120-122.

作者:赵学孔 单位:广西教育学院教育技术与信息管理中心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