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馆员培训与发展策略
【摘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阐释了“互联网+”的内涵、“互联网+”对高校图书馆和馆员的影响、高校图书馆加强馆员培训的必要性及馆员培训与发展策略分析,为推进高校图书馆发展献言献策。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馆员;培训;策略
一、“互联网+”的内涵
所谓“互联网+”,指的是在传统行业当中充分融入互联网或者是基于互联网这一平台,依据网络模式,让传统行业不断更新和换代。当今时代,“互联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说已经贯穿于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而在此大背景下,就高校图书馆而言,也要充分应用互联网,从而实现数字化的馆藏、信息化的服务以及自动化的管理。“互联网+图书馆”管理自身优势有很多,最直接的就是它能够直接便利读者,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势必会解放管理人员的劳动力,进而让我们的图书管理者有更多的时间去创新管理思路和管理方式。而当下的大数据时代,对于数据管理者的需求是非常高的,而这些都离不开具有较高专业技术、较强信息推介能力及综合素养的图书馆员。
二、“互联网+”对高校图书馆和馆员的影响
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其可以为教育、文化以及科研方面等社会各种领域提供文献服务和智力支持。为了将更优质的服务提供给高校读者,在“互联网+”背景下,就高校图书馆而言,要顺应时展的潮流,不断创新自身意识及思维。当前,基于“互联网+”,不少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已经有着较大转变,在用户方面,由被动服务转型至主动服务,同时,思维也在不断转型,不论是馆藏亦或是推广,都十分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将更灵活而方便的服务模式及时提供给了高校读者。另外,在交互信息模式上,也充分体现了针对性,同时也更加灵活,基本能够给与高校读者提供智能化的服务。而在这个过程中,就馆员而言,其作为一个纽带,有效连接了用户和馆藏文献资源,并有效地将文献价值凸显了出来。为了更好地推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作为高校图书馆馆员,要分析读者需求,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为其提供更为快捷而方便的服务,从而推进“互联网+图书馆”的共赢。
三、高校图书馆加强馆员培训的必要性
当前,在高校图书馆中普遍存在馆员队伍结构失衡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馆员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专业人员比例较低,年龄结构有明显断层,学历结构从研究生学历到高中学历都有,高学历人才欠缺。难以适应于“互联网+”下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需求。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诸多高校图书馆没有提升对馆员素质的要求,也没有重视对馆员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缺少相应的考核制度监督。对于图书馆而言,需要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来保障馆员培训,并将激励机制和沟通机制充分结合,比如,将馆员培训的成绩在个人档案中体现出来,如果成绩优秀,可以将其作为馆员晋升或者聘任职称的指标,由此来保证机制的有效性。有些图书馆认为不需要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人员,因而,图书馆管理水平自然可想而知。总结而说,当前在高校图书馆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第一,图书馆缺乏对馆员系统的培训,缺乏图书情报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技术的复合型馆员,难以开展深层次的研究管理工作和创新服务。第二,部分馆员针对网络知识以及计算机技术相关应用掌握的较少,难以在“互联网+”背景下较好地胜任图书馆管理工作。第三,缺少外语专业的馆员,当有国外留学生在高校图书馆寻求服务的时候,语言障碍已经成为外国留学生利用图书馆的主要制约因素。如此,高校图书馆要想在“互联网+”下有较大发展将会很难。可见,加强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培训, 提升馆员综合能力势在必行。
四、高校图书馆馆员培训与发展策略分析
(一)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保证培训质量。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并将其列为工作重点,制定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方案。培训馆员的时候,要有着开阔的眼界,以推进馆员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标,重视培训资源及渠道的不断开拓,关注培训网络系统的不断完善,将高效率及高质量的培训平台建构出来。另外,要基于长久目标,将完善的培训机制建立起来,比如,采取老馆员带新馆员的培训机制,基于日常生活中的传帮带,切实保证馆员的培训质量。当然,仅仅基于培训点的培训力量是远远不足的,还要保证好相应的合作力量,诸如相应的配套措施要健全、投入机制要有保障等等。如此,才能为图书馆每个岗位的高效运行提供保障,进而提升馆员整体能力,推进图书馆的稳定高效发展。(二)采用分层培训模式,细化培训管理。为高效提高馆员整体能力及专业素养,就高校图书馆而言,基于馆员的现状,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不但要重视培训活动的持续性,还要重视活动内容的科学设置,最好选择专业性较强的、和网络信息技术关联性较大的、利于提升馆员综合能力的相关内容,而就活动类别而言也要科学的做好设置。一般来说,最好采用分层模式:一是新进馆员培训,为其可以较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提供相应辅导研修。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为其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及服务水平提供相应的专业研修。三是学历教育培训,基于馆员学历层次偏低的现状,进行更高层次学历的研修。四是图书馆专业课程培训,针对非图书馆专业的馆员提供相应的研修。五是信息技术课程培训,针对信息技术薄弱环节,强化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运用相应的研修。馆员分级培训,针对馆员各个阶段和层次做不同的培训工作,实现图书馆人才梯队建设,从而全面提高馆员整体专业素质。(三)打造学习型馆员团队,提升综合素质。高校图书馆只有不断加强馆员教育培训,打造高素质馆员队伍,才能适应学校发展建设,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服务。就馆员而言,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自查自身需求,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有目标地进行自我学习。就图书馆而言,要重视对馆员自我学习的引导,为其创造学习的环境,为馆员提供对内培训、对外交流、深造学习等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学习教育方式,开展学术讲座、计算机及外语等技能培训、文献检索及学科服务等岗位培训活动。将集体学习与馆员自主学习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提升馆员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能力。(四)构建馆际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基于互联网时代,就高校图书馆而言,要充分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将相应的馆际交流平台建立起来,进而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提供条件。同时,还要科学利用网络资源,将优质的培训信息及时提供给馆员,从而更好的提升其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构建馆际交流平台,不但可以增加馆际间的互动、开阔馆员眼界、实现资源共享,还能将一些较好的管理经验提供给馆员,为他们提供更多沟通交流的学习机会,对于其长久发展和进步有着较好的推动作用。
五、结语
综上,馆员在高校图书馆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只有他们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提升了,才可以有效推进图书馆的发展,因而,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就高校图书馆而言,要制定长期的馆员培训方案,定期组织相应的馆员培训,使得其整体水平可以不断提升,进而提高其服务水平及质量,为图书馆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谭理.转型期图书馆员自我管理能力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7(2):57-60.
[2]李金芳.美国高校图书馆馆员培训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1):43-50.
[3]许蕴茹.基于队伍结构特点的图书馆员分级培训模式研究――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3(11):13-15.
作者:马赛 单位:山东大学图书馆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