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生本理念研究
摘要: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就是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与锻炼,来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本文从以生为本、正确定位教学目标、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学生课堂参与、重视学生探究意识培养、重视学生情意目标培养、合理进行课堂评价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理念,来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本理念;以生为本;差异;参与;探究;评价
“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运用合作、探究式学习,从而获得了体育锻炼带来的快乐。在体育教学中充分运用“生本教育”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师生之间情感交流、重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的多项交换,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把教师的“好教”转向为学生的“好学”,就能够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1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理念
1.1以生为本,正确定位教学目标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正确定位“认知、技能、情意”教学目标,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起点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学有所获,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构建高效体育课堂。在了解了学生的体育爱好、性格、实践和协作能力后,正确定位教学目标后,才能根据目标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符合学生的成长和心理需求。
1.2以生为本,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教学
1.2.1尊重个体差异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是不同的个体,学生所处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不同,他们的行为和思维都不同,有多样性的特点,在学习中存在个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出现了差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要从研究学生的差异入手,渗透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避免在教学中忽视和不尊重学生现象的发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我发展的权利,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可通过个别谈话、集体讨论、课外体育兴趣活动等形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原有的知识结构及不同的文化背景。每一个人的智力都由多种智力因素组成,它们各不相同又各有所长,教师的教学应尊重并适应这种个体差异。
1.2.2运用差异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的特点不断地改进教学,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分层教学的应用,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如在进行跨越式跳高教学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身高、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在学生初步掌握技术动作后,设置不同的起始高度(如80cm、90cm、100cm、110cm等),让学生自己选择进行练习,也可以让学生对高度进行自由调节,对“横杆”的高度自行调整。在这样的练习中,就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能力突出的学生可以不断地挑战自己,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在适合自己的高度中进行技术动作的巩固,能力较差的学生就可以在低高度下掌握技术动作,树立信心。
1.2.3尝试先学后教
传统体育教学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以教师“讲”为中心,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在体育教学中,尝试先学后教,先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去自学,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以学定教,来确定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各种姿势的起跑教学中,就可以先不进行起跑动作的讲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起跑方法,自由地进行各种起跑的练习,有站立式、蹲式、弓箭步式、打坐式、蹲立式等多种方法。学生练习的气氛很浓,玩得也很投入、很高兴,其中一些方法很有创造性。之后就可以让学生讨论“哪一种姿势起跑最快”,在继续练习中寻找自己最快的方法,然后教师总结,在这样的先学后教中,学生玩得开心,而且还学到了起跑的知识。
1.3以生为本,加强学生课堂参与
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改进增加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参与中主动思考,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在长跑教学中,部分学生刚开始速度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下降,甚至出项走动的现象,教师就可以根据这种情况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讨论“长跑过程中的体力分配”,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合理分配体力的重要性,争取在练习和测试中以最短的时间完成跑动距离。在体育教学中,要以生为本,多为学生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在体育活动中提升自我实践能力。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来选择,通过对现行体育器材、场所的有效利用,多为学生创造实践和锻炼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中展现活力,并在体育活动中提升自我实践能力;为了强化学生的参与程度,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加入娱乐化元素,使得学生在欢快的活动中,得到学习、成长和历练。对于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和拓展,一定要以体育教学目标为导向来开展,在加强学生课堂参与的基础上,确实能实现对体育教学的服务。
1.4以生为本,重视学生探究意识培养
在体育课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尝试自编游戏内容来重视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在集体进行游戏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游戏的体验,通过小组的交流,探讨游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才能在游戏中取得比赛的胜利;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通过调整游戏的队员站位来进行游戏,来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又如在游戏的创编中,就可以给学生一些固定的器材,让小组通过交流讨论创编本组的游戏,要求创编的游戏要有创意,要有利于锻炼身体,要能培养体育兴趣等等。创编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创编对游戏进行点拨、启发和帮助,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做到以生为本,重视学生探究意识培养。
1.5以生为本,合理进行课堂评价
传统体育教学的课堂评价对象是集体,而没有细化到每个学生,给予的评价方式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学生产生自卑和不自信的行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运用生本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合理进行激励性的课堂评价,让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地参与进来,在教学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让每个学生都能树立自信心和对体育的兴趣。在评价中,要以生为本,在对学生知识技能评价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学生态度、情感的评价,合理进行课堂三维目标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建立全面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定性与定量、结果和过程的评价,给予学生学习的关心和指导。将评价向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度、积极性方面转移,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在评价过程中,对于顺利完成技术动作或者练习的学生,要积极鼓励,引导他们不断挑战自己,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对没有顺利完成学习的学生,要对其优势和劣势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要带有鼓励和激励,放大优点,指出不足,帮助其树立信心。合理、有效的课堂评价,对于体育后进生有很大的帮助,让他们以极强的自信心、勇气向目标前进,提升体育教学的高效。
2结语
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展程度主要来自教师对教学所施加的因素影响。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渗透生本教育,就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状况,适时调整,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运用小组合作、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等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提,但是要注意,由于小学生还处于身心和心智还未成熟状态,在教学中不能为了学生的兴趣,一切根据学生的“天性”和“本能”来设计和实施教学,要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渗透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推进小学体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章志光.小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刘昕.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学校体育改革的启示[J].中国学校体育,2001(6).
[3]杜雪兴.论人本主义教育观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2).
作者:周俊华 单位:江苏省金坛常胜小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