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论文 > 成人教育促女性流动

成人教育促女性流动 

日期:2019-11-29 19:14:00人气:1290

一、女性社会流动的现状

目前我国女性社会流动存在诸多问题,如流动方向单一、流动频率较慢,向上流动的机率较小等等,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我国女性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低下。成人教育与我国女性社会流动紧密相关,是提高我国社会流动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最佳选择。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讲,女性这一群体从教育水平、行政层级、工作类型、社会地位等方面看,都属于弱势群体。1949年以前,我国90%的妇女是文盲,女童入学率只有20%。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女生所占比例最高时,初等学校25.5%,中等学校20%,高等学校仅为17.8%。经过40多年的发展,教育中的性别差异逐渐缩小,女性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呈上升趋势。到1997年底,全国有女研究生53517人,女大学生118.49万人,分别占在校生总数的30.35%和36.42%,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63%,在各类成人教育中女性占45.63%。据1990年人口普查结果,在领导干部中,女性人数仅占总人数的11.8%,男性则占88.2%,男女比例为7.5:1;其中,在事业单位领导人中,男女比例为9:1;在国家机关领导人中,男女比例达11.9:1。1993年,在全国的500多个城市中,市长的男女比例也高达5.5:1,且女市长绝大部分只是副职,而非正职。从以上数据可看出,相对于男性来说,妇女在各级各类权力机构中缺少自己的代言人;同时,即使是进入权力机构的妇女,她们所掌握权力的重要程度也多半是在男性之下,如此来看,妇女参政的主要意义与其说是功能性的,不如说更多的是象征性的。男女之间不仅在社会地位上无法同日而语,而且在社会角色上也相去甚远,以致在许多方面都形成鲜明对照。一般来讲,男性在冶金、机械制造等“重体力型”行业中近乎独揽天下,而女性则成为纺织、服装等“轻体力型”行业中为主力军;男性多在管理、设计、开发等主干性工作中任职,而女性则多从事秘书、资料保管、打字等保障性工作;在以智力劳动为主的科技与教育领域,“学术”层次越高,男性比重越大,女性比重越小。因此,相对而言,男性所从事的较多的是重体力、高智力、命脉性、危险性工作,而女性所从事的更多是轻体力、低智力、辅助性、安全性工作。这种被社会普遍赋予了特定的“性别属性”的现象,不仅造成了职业教育不同课程的比重的不协调,同时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目标。因此,加强加大女性教育的力度,对于增强当代中国人民的素质、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其社会合理流动的速度与水平并构建合理的社会阶层位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成人教育促进女性社会流动的思考

1、走出观念误区

发展妇女教育,实现男女平等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然而需要一个过程,绝不是靠增加几所好学校,提高女子入学率或单纯用教育立法约束,其前提是社会的经济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全面提高。与物质和制度方面的变化相比,更难改变的还是传统的世俗观念。长期形成并已积淀到人的意识深层次的传统观念,其影响不可能马上消失。最典型的就是“男尊女卑”的伦理道德和“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分工模式。虽然在理论上已没有了生存的市场,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根深蒂固,仍然是女性发展成才的最主要羁绊。对性别差异、性别角色期望的认识偏差带来性别分工的片面性,在教育上,直接影响家长在家庭中的教育决策,导致干预、侵犯以至剥夺妇女受教育的权利,同时又影响女性争取受教育权力的觉悟、勇气和信心,是最终导致女童辍学、失学,影响女性学历、专业层次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克服传统心理,要从人的发展的需要来认识和确立对女性的角色期望,也要提高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人类人口再生产得到社会的补偿,为女性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还有一种观念是“男女等同”,这是一种历史的误区,机械曲解了“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由于无视性别差异,造成对女性研究的空白和女性教育的失缺。长期以来教育基本上是在无性别差异的基础上进行,而现实生活中造成两性之间明显的落差恰恰正是由于人们忽视男女差异的存在。生理发展的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性别公平必须建立在充分承认性别差异的基础上。因为有差别,才互有优劣,才有因材施教,才可能对现实中男女教育状态是否合理作分析、判断,研究造成不合理的原因,提出改进的各种对策。

2、加强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认知意识

1990年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对女性社会角色的认识,社会上普遍存在封建保守意识,很多女性甘愿充当男性的附属品,对“男子以社会为主,女子以家庭为主”的观点抱赞同态度的占被调查女性的比例高达50.4%。正是因为社会上很多女性轻视自身社会价值,对自身发展考虑较少,自我期望值很低。这严重制约着女性人口素质的提高,限制了女性潜在才能的发挥,严重阻碍了女性社会流动。据调查,1990年全国流动人口中女性占44.4%,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要促进女性社会流动,进行深入的宣传与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抑制封建保守思想的蔓延,才能削弱不良思想对人们的消极影响,从而改变传统的女性角色定位,增强女性的自信心,树立她们的自强意识,使之从根本上树立男女平等的思想,使女性拥有健康的人格与精神境界,并积极主动提高自我素质,增强竞争能力。

3、提供针对性的教育课程,优化女性的就业结构

由于目前女性就业问题相当严峻,所以,岗前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将是今后成人教育和培训的重要项目。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培训过程中应在不断提高女性技术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依靠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妇女院校和活动阵地的教育培训功能,着力提高广大女性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此帮助她们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要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针对社会需求和女性特点,优化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进一步增强服务广大女性、服务经济建设的主动性;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围绕就业创业、增收致富,广泛开展女性职业技术培训,给她们开设社会急需的专业,如外语、外贸、文秘、营销、餐饮等;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有重点、分层次地采取多门类、多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措施,广泛组织开展为广大妇女喜闻乐见的科技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全面促进女性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针对农村妇女要加大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推广普及力度,提高农村妇女科技致富的本领。针对城市下岗、转岗女工要进行创业知识、服务技能等方面培训,按照市场需求帮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其就业和创业能力。要为成年女性创造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努力培养专业女性人才,把巨大的女性人力资源转化为强大的女性人才资源;要对她们进行道德、文化和生活教育,以提高她们的人文素养,如使流入城镇的农村女性尽快熟悉工作环境,融入城市生活,遵守文明规则,防止犯罪分子有机可乘,维持和保证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提高整体女性的生活品位;指导女性建立正确的婚姻观、生育观等;大学后继续教育要注重培养一批女性科研人员和国家管理干部,充分发挥女性思维缜密的生理特性。这样,各层次的成人教育前后衔接,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程度的女性实现合理流动。

4、积极加强与各组织机构之间的联系

政府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约束机制,监督企事业单位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发的《女工劳动保护规定》;成人教育部门应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在经费筹措、师资调集、培训资格认证等方面建立一个良好的运作机制和支持系统;社会给予女性接受再教育和培训的舆论支持,消除性别歧视观念,给女性社会流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企事业单位改革用人机制,给女性一个公平的竞争氛围,重视对女职工的培训;成人教育部门与学校、企事业单位加强横向沟通,根据女性社会流动现状以及流动女性的学习需求,开办临时的培训学习班。在举办过程中,成人教育部门出台培训计划与方案,学校出师资,企事业单位输送学员,三位一体,共同提高女性的文化素养、职业技能以及竞争能力。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