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开放教育论文 > 徐特立成教思想启发

徐特立成教思想启发 

日期:2018-03-28 08:20:31人气:1433

一、引言

徐特立同志是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他是我国无产阶级教育事业的奠基人,在扫盲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主张教育民主,尊重知识,爱护人才;他提倡和开展学术讨论:他主张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主张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以基本的知识和能力;他主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徐特立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实践,是我国教育史的一笔宝贵财富。对于我们今天的成人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徐特立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从教育、教学及师生关系三个角度,对徐特立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一)关于教育

1.教育理念:强调社会教育的重要地位,并极力倡导与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由于当时的社会教育一方面能弥补普通教育的不足,另一方面对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徐特立特别重视社会教育。他强凋“必须把教育的中心工作放到:(一)社会教育、(二)普通教育上面去。极大地发展社会教育,经过俱乐部、列宁班、识字班、工农剧社等等的群众组织,来提高群众的文化政治水平。”[1]当时的社会教育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歌曲、戏剧、电影、电视、广播、报刊、小说、文艺、演说、展览、博物馆、图书馆等。如此广泛的社会教育形式为人们进行终身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想学什么便可学什么。在终身学习方面,徐特立是一个很好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认为“在新社会学习与生产、求知与实行是永远不能分离的,某级学校可以学到毕业,学习却没有什么毕业,做到老学到老,只有进了棺材才算毕业。”[2]他不仅教育别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理念。当他去法国时,已经四十三岁,克服种种取笑与困难,向自己的学生学习法文。他说,“今天只要学生不嫌我老,肯教我法文,我就算年老,也是一个进化的老人。”[3]

2.教育对象:教育要辐射到社会上的大众人群,提供给他们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的一般对象是人,但是处于特定的社会,教育对象便有了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应该尽可能地使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徐特立认为“今天我们应该给广大的工农群众以及妇女以受教育的机会。在失学的青年和成人方面,要有各种的学习形式,如补习的、函授的、业余的、分散的、集中的等等;在普通教育方面,尤其是小学,要有全日的、半日的以及二部的、三部的;至于专门学校,吸收工农分子,应该特为之设预备学校和预备科、预备班,以预各专门技术方面必要的科学知识。”[4]

3.教育原则:教育要遵循“劳力与劳心并进,手和脑并用”的原则徐特立认为“有些青年同志,只想读书,总以为多读才能求到知识。是的,求知识是需要读书;但如果只有书本知识,那只是书柜子罢了,算不得有头脑的人。书上的知识,必须经过自己劳

动实践去体验,那才能接受和消化,才能够成为我自己有血有肉的知识。我们要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者,只会接受书本子上的现成知识还不够,还需要能够发现新知识。”[5]所以,教育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光有理论知识,我们只能称其为书呆子,光有实践经验,没有理论知识的指导,又何尝不是一种蛮干呢?教育应该指导学生手脑并用,发现新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环境之中。

(二)关于教学

1.教学方法:利用学习小组,组织成员相互学习;同时实行边工作边学习,解决教育与生活对立问题在扫盲运动中,徐特立通过实地考察以及根据中国的国情,制定了一套很好的教学方法。他认为,“识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同吃饭的,同睡觉的,同工作的人,从两人到五人,编成一小组,把所有识字的人,和不识字的人配合,用所有识字的,教所有不识字的。”[6]这种教学正是考虑了当时的经济条件、师资队伍等诸多因素,所以这种教学方法十分利于当时人们的学习,对于扫盲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普及教育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教育与生活对立的问题。当时,人们生活水平低下,基本的物质满足都成问题,试想一个人在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又怎么会去谈接受教育呢?因此,老百姓不愿让孩子去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行边工作边学习,如“绥德县许多青年妇女都在家纺纱,一个五十岁的赵老婆,办一青年女校,把青年女子的纺车搬到学校里来。在纺纱疲倦时来识字,识字疲倦时就去纺纱。用竞赛的方法来纺纱,看谁纺得多又好。结果比一人在家纺纱更多更好又识字了。”[7]

2.教学内容:重视乡土教材的开发与运用学校指定的教科书,是由国家教育部门统一编写与制定的。通过这样的教材,可以传授给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但是,这种教材脱离学习者的生活实际,存在一定的局限与不足。徐特立认为,“把乡土和学校周围的事物补充到一般的教科书里去,使这些教科书与学者生活联系起来。譬如雨后春耕的绿野,掘煤采铁的矿山,晒盐打鱼的湖海,机器轰隆的工厂……你如果引导学者去实地观察,不独给他们以自然科学的知识,而且包含有公民课陶冶的重要价值,爱祖国、爱劳动、爱公共财物等等的公德心,必油然而生。”[8]

(三)关于师生关系

从徐特立的思想中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民主的,平等的。通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学习,彼此受益。至于相互批评,不限于消极地指出对方的缺陷,而是有分析地加以批评。“以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而论,实习就是到实际工作中去工作,它与到社会中去工作不同的就是有教师作指导和实习批评。这种批评能够把书本上得来的教条主义加以改变。实习批评,既指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批评,尤提倡学生对教师批评的反批评。我们实习批评时,不独要批评实习者之错误,还要批评批评者之错误。”[9]通过相互批评,教师和学生自身都得到发展,尤其对学生而言,是教育影响内化的必要环节。但是总的来说,在宏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仍处于领导者的地位,制定教学计划,控制教学过程,评价教学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尽一切可能为学习者服务,以此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作用。

三、徐特立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启示

(一)提升我们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认识

从徐特立的教育思想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出他对成人教育、终身教育及终身学习的重视。他认为应该极大发展社会教育,使得“一切人都是教育者;一切人都是受教育者;一切行动从生到死,时时处处都是教:一切行动从小到大,时时处处都是学”。[10]这对于当今我们提高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认识水平,重视它们的作用,是有启示意义的。

1.终身教育是对现行教育制度的超越与升华。“终身教育理念的目标倾向于实现对现行教育制度的超越。”保罗•朗格朗通过对社会变革和人的终身发展需要的考察,对传统教育制度投掷的首枚炮弹就是批评其“闭锁僵硬、一次终结”。认为人一生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仅在青少年时代去获取的教育考虑方式已经显得陈旧不堪,必须加以彻底的“粉碎和摈弃”。而未来社会,必须以超凡脱俗、高屋建瓴的姿态,走出简单叠加或相互割裂的误区,去构建一种充分考虑社会和人生发展需要的,具有持续而全面、有机而开放之显著特征的教育体系。”[11]

2.终身学习是一种生存方式。“人生从此不再分成两段,前半生用于学习,后半生用于工作,因而学习不再是一个仅仅属于教育范畴的问题,并且还属于一个生存范畴的问题―――一个事关生存责任和生存方式的问题。换言之,即希望未来的学习是一种学习即生存、学习即生活的范式;未来的生活是一种生存即学习、生活即学习的模式;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与生存、生活之间不存在任何疆界的社会。”[12]

(二)拓宽成人教育领域运作,使更多的成人接受教育

成人教育领域的区分是多角度的。比如层次上的成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形式上的自学考试教育、夜校教育、远程教育等。从教育对象视角出发,成人教育则可包括农民教育、企业员工教育、弱势群体教育、民工教育、青年成人教育、妇女教育、老年教育、管理者教育、大学后人员继续教育等。我们应该从全局高度出发,给予成人教育以必要的投入与支持―――精神的关爱、理论的关照、制度的建设、人力的配置、物质的增添、实践的引领、发展的规划等,拓宽成人教育领域的运作。[13]基于这种全方位投入,使成人教育辐射到各个领域并落到实处。

(三)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有效教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贯穿于徐特立的整个教育思想,他不仅运用这一观点时时指导着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且还告诫学习者及教育工作者要,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再用新知识指导实践:从做中学,在学习中做,教学做合一。为此,我们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有效教学。

1.开展组织教学,鼓励成人学习者相互学习与交流。为了解决教育与生活对立的问题,徐特立时期,曾将学习者组织到一起,把工作机器也搬到一起,在工作中对他们进行教育,这样既解决了受教育的问题,也解决了生活的问题。这对我们解决现实中成人的工学矛盾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我们可以在工作场所聚集的地方组织相关适合当地成人发展的教学活动。这种组织教学,一方面可以丰富成人的业余生活,方便满足成人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成人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

2.运用实地材料教学,加强成人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徐特立特别重视乡土教材的开发与运用,他认为通过此种教材获得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运用。诚然,成人学习者较之青少年学生在纯理论知识的理解上存在较多的困难,可能相比青少年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若成人教育工作者能够将理论知识与成人生活的实际环境中的素材结合起来,运用这些素材作蓝本,向成人讲解理论知识,那么成人学习者获得知识的效果将会好很多。

(四)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成人教育师生关系

徐特立先生的教育思想一贯主张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民主、平等、合作的成人教育师生关系,即教师和成人学习者必须相互承认对方的权利、义务和角色,要求师生在没有内在和外在压力、没有等级之分的宽松氛围中相互认同、相互尊重。在构建这样一种师生关系中,教师起着很关键的作用,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坚持教学民主;(2)发挥成人学习的优势,促进教学相长;(3)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搞好课堂教学;(4)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密切师生关系;(5)提高知识创新能力,正确看待自己。[14]

四、结语

徐特立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对中国革命事业与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从事教育工作七十多年,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方面,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15]深刻领会徐特立的成人教育思想,对丰富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知识,革新成人教育教学实践,是有现实意义的。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