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入学教育论文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学院校新生入学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学院校新生入学教育 

日期:2017-09-06 06:58:19人气:1091

摘要:文章首先论述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类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其次探讨了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学类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形式,即教师主讲与学长辅导相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鼓励相互支持;全面引导与重点解析相互扶持;短期教育同长期开展相互促进。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类院校;入学教育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域下,引导学生爱国爱校是培养学生学业生涯的归属感,职业生涯的认同感,从医精神的自豪感的基础,是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感知条件,对于医学类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类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

(一)开启职业生涯的价值本位认知

医学类院校在职业教育方面具有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本质特征,学生专业研究的严谨性,致力于祖国医学事业的奉献精神,从事临床工作的职业操守,均为最根本的价值本位认知[1]。新生在入学阶段,对于我国医学事业的了解仅为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微观视角,而真正能够支持学生关注自身成长,乃至最终成为优秀医护人员的本质驱动力在于对医学领域的深刻认知。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医学事业理念、文化、从业精神等诸多方面的价值引导载体,学生只有建立了对医学事业的主体认知,才能在自身未来的学习生涯中注入源源不断的原始动力。因此,基于学生职业生涯认同感的本质需求,在新生教育中有必要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价值引导,培养学生审视医学从业者的全新价值维度视角。

(二)注入共创和谐社会的文化理念

医学专业的学习是相对枯燥的,临床实践研究的苛刻程度是学生入学之初难以想象的。学生在入学教育中对于从医精神的实质内涵必然了解不足,甚至无法从职业角度考量自身未来所需要承担的责任。那么,入学教育的本质,实际上是给予学生一味良药,奠定其医学专业严谨素质的基础。和谐社会的远景是全体人民的期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为祖国医疗事业献身的文化理念是医学类院校的办学宗旨,更是培养医疗事业后备力量的根本诉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让学生重新审视和衡量自身的从业价值,重新考量自身能否坚持不懈地为医学事业奉献终身,是入学教育必须突出体现的本质内容。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医学类院校的新生入学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摒弃价值理念的误区,重塑医学文化理念。

(三)引导从医道德行为规范的共识

学生在入学之前皆为医疗事业的服务对象,而在入学之后需要将学生培养为医疗事业的服务主体。多数学生在思想上并未深刻认知这样的角色转化,也并未将从医道德规范完全注入自身的思想价值体系之中。新生入学教育实质上也是引导学生重新认知自身角色的变化,形成从医疗需求到医疗服务提供者的主观意识。这种服务意识是所有医护人员必备的职业修养。在医学院校的长期学习生涯中,能否建立极高的从医道德水平,取决于学生在职业生涯起点的主观认知。这一起点便是入学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便是客观描述爱国、敬业、公正、法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是引导学生重新定位自身价值体现方式的重要支撑。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类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性更加体现在从医道德行为规范层面,是学生达成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启程。

二、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学类院校新生入学教育形式

(一)教师主讲与学长辅导相结合

面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医学类院校学生在入学阶段会产生诸多心理困惑,尤其在专业学习方面,学生对于中医五行专业术语、医疗科技前沿技术等理解上还存在诸多困惑。因此,不仅需要辅导员教师的关怀和引导,更加需要专业教师的细致讲解。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践行则需要在校学长的辅助性支持。将我国最新的时政新闻,以及医学领域的发展成果作为教学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完整的体验路径。然后由辅导员、教师讲解,使其深入学生思想价值观念,产生对祖国医学事业的高度认同感[2]。由学生干部起表率作用,带领学生积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本载体,使学生将其快速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为日后学习奠定思想基础与专业认知基础。

(二)学校教育和家庭鼓励相互支持

在入学之后,学生产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实属正常现象,但是需要学生在不耽误专业学习的前提下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也不是学校教育单方面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家庭教育的辅助。此时,学生家长不能仅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因此,为了培养学生从医职业精神,还要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进而以家庭教育为辅助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可以将关于我国医学事业发展的前沿信息作为描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内容,以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的共同解读,引导学生客观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部表现和内部动机,使学生建立更为完整的集体价值观念,从而树立从医职业道德[3]。

(三)全面引导与重点解析相互扶持

入学之初,学生必须明确医学专业的五年学习规划,这是学生建立长远学习动力的必要基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新生入学教育,需要把控教育引导的实际作用,需要辅助学生建立专业学习方向的主要目标。通过设定全面的学习方向及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加强落实科学的发展轨迹,使学生构建从主观认知到积极实践的原始动力,完善专业发展的最终规划。而爱国、爱校教育则是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条件,需要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与医学事业发展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了解医疗事业对于民族振兴的本质作用,教师可以将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作为价值引导内涵,培养学生从宏观角度认知自身学习目标的重要性。

(四)短期教育同长期开展相互促进

医学类院校的新生教育往往仅有一周,最多延长至一个月。但是从思想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目标来看,学生的思想价值构建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采取短期教育和长期教育并行的方式,使学生的主观思维意识转化。在情系母校教育恩泽的基础上,以磨炼意志品行为基础的学习动力才是对母校的最好回馈,才是回馈于社会的积极践行。学校可以适当延长新生入学教育的时间比例,通过组织大会与多种形式相互协作的方式,为学生创建感知效益生活的体验维度,同时为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从医道德进行引导,使学生正视自身的职业价值。

三、结语

在新生开学阶段,医学类院校对于学生的思想价值引导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内核,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趋势和自身的价值体现。由于医学类院校教育目标和教学模式区别于其他专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从医精神是更为重要的教育方向。因此,学校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进行审视,重新定义医学类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呈现方式和教育方法,以转化学生的主观思维意识,使其重新认知自身的学习目标,并树立远大的从医理想,为我国医疗事业奉献终身。

参考文献:

[1]王雪.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途径初探:北京大学医学部培育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做法[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6):956-958.

[2]冯睿.医学院校非医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调查与思考:以安徽医科大学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2):63-67.

[3]孙莹炜,周玲微,聂伟,等.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管理方法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以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实验技术专业为例[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0):22-24.

王李俊 杨琴 刘杰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东华理工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