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地理高效课堂构建
一、现今地理课堂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只注重教学,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现在许多教师都会觉得课本知识量比较大,知识点比较多,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所以教师要将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这样的想法就成了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式,也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自主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结果形成了学生两极化的局面。其次,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知识获得的过程以及方法,学生得不到情感激发,不能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能力培养自然成了空话,在无准备的情况下上课,自然也问不出来问题,不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课堂效率低下。最后教师只注重章节知识的复习,忽视知识的系统性以及完整性。教师如果不能够深入的研究教学材料,对于中考的出题方向以及命题趋势就不能掌握,学生不能够掌握知识形成的规律以及地理的认知规律,自然不能够养成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明确考试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
通过对近些年中考考试试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全面的看出中考试题主要考研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考试具体的方向为:
1).不同的试题要求以及目标。基础性、单一性以及典型性等几点可以充分的表现中考的主要特点,中考试题基本上都包含这几项特点,这些试题都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学科运用能力进行测试,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授以及复习都要以这些特点为复习方向。
2).试题不同的结构以及特点。中考地理试卷一般分为一卷和二卷,一卷的测试形式为单项选择题,考察的主要内容不仅包括乡土地理以及中国地理,还要包含世界地理的知识;二卷一般以综合题的测试形式呈现,试题主要有灵活性大、开放性强等特点,这一部分的试题主要将能力立意作为主要目的,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以及运用素质,所以评分标准也会显现较强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2.注重基础知识掌握能力。
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掌握情况不仅决定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还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综合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扎扎实实的进行地理课的复习工作,帮助学生准确扎实的记忆重要以及基本概念,让这些知识成为学生能够随时运用的知识。在复习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思想,其次教师还要向学生提出三个方面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1).学生所处的区域在全球的绝对位置在哪,它与相邻区域有什么样位置的关系。
2).通过对本区域内地的气候、地形等特点以及其分布信息的研究,推断出工农业以及自然情况都有什么特点。3.跨区域进行专题比较,例如选取中亚以及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等地区进行干旱成因,主要形成特点比较,最后分析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类似于这样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区域地理差异知识的认识,还可以开阔思路,用更符合地理科学研究要求的方法进行。
3).通过知识整合形成系统性知识。要想真正的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不能够满足于简单的记忆知识,还要学会挖掘知识与知识之间内在的必要联系,将每个知识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弄清楚,只有让学生懂得知识的主要内容以及衍生原因才能够做到真正的掌握知识,全面理解区域地理的主要特点。在进行地理知识复习时,教师不仅可以采用小专题的方式进行复习,还可以根据课时的多少来整合教学内容。在整个初三的复习中一共包括两轮复习,首先按照章节顺序进行系统的复习,其次再用专题的方式进行详细复习。在复习时要注重大胆的进行取舍,选取中考试题的主要出题趋向以及重要知识点进行复习。在第一轮复习中把握地理知识的复习主干进行,第二轮复习中要对重点难点进行着重复习。教师还要注意掌握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将这些联系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的主要线路,进而实现对整体知识的把握,这样才能够建立学生的知识掌握系统,达到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目的。
结语: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他们正面临着中考的巨大压力,如何在重大的压力下稳定有效的进行各科目的知识传授以及复习是每个教师的主要任务。在这种时候,初中地理教师要学会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合理的复习手段对知识进行整合,建立学生的知识系统性,让学生更加扎实的记忆基础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够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用最优异的状态迎接中考的到来。
作者:尚玉萍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王村中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