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下灵动教学法研究
摘要:语文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修养,注意遵循文本思路,抓住文本的语言精华,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灵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质疑的愿望,让学生充分体味文本之美,享受阅读、写作的快乐,使师生的才气、智慧与灵性之花在高效语文课堂绽放。
关键词:灵动;阅读教学;高效课堂;背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阅读,其实就是信息的传递、情感的共鸣、精神的洗礼。语文教师要善于巧借阅读教学的灵动之法,让学生充分体味阅读中的美,享受阅读的快乐,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促进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
一、循文本思路,促情感共鸣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选文内容感人至极,容易令人产生情感共鸣。再看看那些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篇大作,它们之所以能吸引众多的读者,也是因为文中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可以诱发读者的情感共鸣。语文教师如果能依循课文的思路,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巧妙引导,那么,学生灵动的思维之花就会自然绽放。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文中反复描写父亲的背影、点明“我”流泪的文字,在分角色朗读细致入微地刻画父亲为我买橘子的一系列动作的文字后,请学生回忆并讲述自己曾经离开亲人或与家人分居两地的经历,当其他学生被有亲身经历的同学唏嘘颤抖的声音所感染,再去朗读课文时,他们对朱自清的父亲面对自己的母亲去世、家道破败、前景黯淡的重压,踌躇再三,还亲自送子远行,艰难地翻月台买橘子时的父爱深情,怎能不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对《背影》怎能不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理清文本思路,把握教材所蕴藏的情思和理趣,在教学关键处点拨情感之弦,努力敲击出师生情感共鸣的最强音,才能奏出高效语文的和谐曲。
二、采文本精华,促审美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朱绍禹先生在《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同样说过:“阅读就是通过视觉认识书写的文字符号,从中获取思想的程序。”于是乎,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中,很多教师以“审美也可以审丑,解读要尊重个性,科学还需民主平等”之名,对经典篇目进行了重新解读,甚至大批特批鲁迅的作品,认为鲁迅就是他那个时代的“愤青”。语文课堂上各种奇谈怪论层出不穷,一些语文教师不但不加以引导,还赞赏学生阅读有个性。如有的学生在课外阅读《背影》的写作背景资料时,发现文中“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是因为朱自清父亲的一个姨太太大闹而使朱父丢官去职,祖母也是因此事被气死的,就认为“父亲气死祖母,不孝不义,不值得歌颂”,进而怀疑《背影》的作品价值和学习《背影》的意义。笔者引导学生透过时代背景去正确认识朱自清的父亲,明白在那个时代父亲的行为是受到一定的环境影响的,父子之间多年的不和被时间冲淡,留下的只是父子间相互牵挂的深情,是永不磨灭的经典背影。进而告诉学生,阅读名著要结合时代背景去读,认识作品深厚的文学价值和普遍的意义;克服猎奇的、标新立异的阅读心态,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观,丰富内心世界;通过语文阅读,学习优美的语言文字,艺术地表达思想,抒发积极向上的情感。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准确地阅读文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学生在阅读时获得充实、纯洁、高尚、积极的审美体验。
三、引学生质疑,促灵动思维
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思想、情感与智慧的结晶,都具有语文文本的典型性及代表性。对文本的解读有很多经典范式,但即使是解读范本,也不是金科玉律,教师和学生完全有理由去批判地接受或评判;对一篇课文的解读,也不该只有一个声音,应是争鸣不断。在高效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紧扣文本,以阅读为抓手,从学生容易忽视的细节处入手,提出富于挑战性的问题,巧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质疑,发表富有创造性的观点或看法,使学生灵动的思维之花绽放。如在《背影》的阅读教学中,在学生对父亲过铁道、翻越站台的背影进行反复朗读品味,对父亲的一系列动作留下深刻印象后,笔者提问:“大家通过阅读描写动作的朴素文字,读出了父亲的艰难和父亲对儿子深厚的感情,可还有一些描写色彩的词语,似乎和课文沉重的感情基调不太吻合,如果把这些词语去掉,行不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从“黑色”中读出父亲的心情沉痛压抑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从橘子“朱红色”、毛大衣“紫色”中读出父亲在祸不单行、家境惨淡的送别中,对儿子前途的殷切希望和愿意为儿子付出一切的爱子之心。在色彩对比的质疑与讨论中,学生加深了对父子情深的深刻认识。通过对不起眼的文章细节的质疑,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欲,从而促使学生把文本读深,读透,读到心灵深处,使学生的思维之花灵动绽放。
四、借文本积累,促精妙表达
语文高效课堂上的阅读教学,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积累文本中的佳词妙句、经典语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积累,通过模仿和写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背影》教学的最后,在对凝聚父子深情的经典描写再次齐读、感受之后,笔者让学生回忆曾经看到过的难忘的背影,仿照《背影》第六段中的白描写法,描写典型环境下的感人的背影。伴随着黄磊的歌曲《背影》舒缓而忧郁的曲调,学生们沉浸在对背影的回忆之中,奋笔疾书,很多平常不善写作的学生,此时也情感喷发,文如泉涌。阅读与写作在高效课堂上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情感与表达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对朱自清在《背影》中“淡笔写浓情”的表达方法,学生也有了实践性的体会。当两个学生将自己一气呵成的文字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后,阵阵热烈的掌声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背影》也在每一个学生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有了高效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去主动积累、揣摩品味、模仿借鉴、灵活运用,文学经典的生命力才会在高效课堂上焕发出灵动的光彩。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求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化修养,注重研读文本,加强对文本构思、文本表达方式的研究,引导学生加深情感体验,有效地激发学生质疑、探究、写作的愿望,使师生的才气、智慧与灵性之花在高效语文课堂绽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作者:华东 单位:南通市虹桥二中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