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论文 > 开放教育论文 > 教育考试舆情传播途径探析

教育考试舆情传播途径探析 

日期:2016-08-24 00:15:18人气:735

摘要:当前,在新媒体技术和媒体形式不断推陈出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公众获取和发布信息变得容易和便捷,从而拓展了信息传播的途径或渠道。对于教育考试招生领域来说,更是如此。由于教育考试结果事关个人切身利益与社会公平,更容易引发公众的密切关注,从而形成舆情。本文主要探讨了教育考试舆情的特点与传播的途径,以期为教育考试舆情监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关键词:教育考试舆情;舆情传播;途径

一、教育考试舆情的定义

舆情,是“舆论的情况和表现”的简称,一般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围绕某一件事情的发展变化,大众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反映了大众对于某一类社会现象或问题的态度、意见、情绪和信念等内容。简言之,舆情是民众意愿的综合体现和反映。教育考试舆情,指在教育考试领域所发生的舆论情况。教育考试,一般指与教育有关的考试,而接受教育的人大多是未成年人或青年学生,他们接受教育并参加考试,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自己的人生与未来,因此更多寄托和承载了家庭的希望,事关个人与家庭的切身利益,所以社会舆论关注度高,容易引发社会群体的关注与共鸣。教育考试舆情出现时,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处理,有可能会引发巨大的负面效应,影响教育考试机构的公信力、声誉度与评价度,破坏社会稳定,务必要高度重视。

二、教育考试舆情传播的特点

教育考试因为面向群体的特殊性,舆情一般都是由考试过程中的突发事件而引起的。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很容易会触动公众敏感的神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般来说,教育考试舆情的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波及范围广教育考试的参加者一般是未成年人或青年学生,一方面,他们属于社会中的弱者,一旦遭遇不公平对待,容易激发社会公众的同情和支持心理;另一方面,每名考生背后都有家庭或家族的密切关注,看起来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参加考试,但是直接关心考试的人群范围广,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考试中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并经各种途径传播后,波及的人群范围难以估量。

(二)传播速度快近些年来,由于移动互联网及微博、微信、快手等各种新媒体形式或平台的不断涌现,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颠覆性变化,每个人都能成为信息发布的主体,所以一旦与教育考试相关的事件被曝出,很快会引起其他人或媒体的持续转发,再加上为获得阅读量,很多媒体更倾向于传播这类具有较高关注度的新闻,短时间内就能达到极快的传播速度,不利于教育考试舆情的监控和处理。

(三)可控性差在教育考试体系中,不论是高考、中考,还是研究生考试等其他类型考试,每年参加各类考试的考生数量达上千万,共同构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升学测评考试体系,不论是国家、各省市、地方各部门,还是新闻媒体、各高校以及社会大众,都对各类考试密切关注,发挥了不同程度的监督作用。而移动网络和新媒体生态的复杂化,使一些教育考试舆情发布具有随意性,表现为可控性差,对于舆情的正常约束力不足,容易引发负面效应,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教育考试舆情传播的途径

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交织的媒介融合环境中,在当前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教育考试舆情往往比其他行业或领域的舆情社会关注度要高很多,其传播途径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传统媒体第一种传播途径是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一般指电视、报纸、广播等形式。传统媒体在教育考试舆情传播中的作用,一般是在适当时机发布消息,引导、规范或回应大众舆论。例如,2014年6月17日,央视报道河南省高考有人组织替考。当天傍晚,河南省招办就此事迅速回应,向公安部门报案,并派出工作组处理相关事宜。就本次事件的舆情传播来说,是传统媒体首先曝光,接着引发其他媒体、网络的转发、关注和讨论。其中,《大河报》也迅速在2014年6月18日的报纸版面中刊登了相关新闻报道。

(二)互联网和新媒体第二种传播途径是互联网。其中,尤以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为甚,可以说是主要和重要的传播途径。例如,2015年6月7日上午,南方都市报微信平台首先曝光,湖北个别高校组织多名大学生参与高考替考,正在南昌参加考试。新闻一经爆出,立即引发舆论关注,各大新闻网站陆续转载新闻,相关部门也在获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开展调查处理。该案例则凸显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在教育考试信息和舆情传播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多渠道交叉传播浏览多个教育考试舆情案例的传播情况,能够发现,当前教育考试舆情的传播,并不依赖单一的途径,而是呈现多种途径交叉传播的特点。比如,2015年6月8日傍晚,多名网友在微博爆料,安徽省芜湖市的田家炳中学高考考点英语听力出现问题,考生和家长在学校聚集讨要说法。该事件引发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各大新闻网站和报纸发布了相关报道,安徽省芜湖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官方微博也及时公开事件处理结果。在该案例中,微博、新闻网站、纸媒等陆续发布相关报道,对该教育考试舆情进行实施追踪与报道,体现了互联网、纸质媒体、新媒体的交叉与融合的信息传播途径。由于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和发展,教育考试舆情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播途径多样化,既发挥了公众的舆论监督作用,又给教育考试舆情的监控和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所以,对于教育考试舆情,应该在传播途径方面采取积极引导、合理规范、防患于未然的态度进行管理和约束,以确保教育考试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晏月平.国家教育考试突发事件特征、挑战及应对措施[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1(03).

[2]胡向东.教育考试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与方法[J].中国考试(研究版),2008(03).

[3]陈Z浩.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4.

作者:赵宁宁 张雷 邢晔 单位: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