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探析
摘要: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越来越成为影响学生的成长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学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知识储备培养,更是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强大动力。语文教学是学科教育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一部分学生不仅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而且存在着严重的畏难情绪。语文教师应该及时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动态,反思语文教学活动,将赏识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给予学生学习信心的重要手段之一,更应该受到教师的重视。从赏识教育的内涵出发,指出了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应用赏识教育,希望可以带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一些借鉴和思考,为提升语文教学水平注入动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语文教学;赏识教育
一、引言
语文学科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学科,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赏识教育是学习的动力。教学行为的根本并非在于知识的传授,而是教师对学生的启发、鼓励以及科学的引导。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赏识教育可以让学生消除语文学习的思想包袱,对语文学习更加有信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爱上语文,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尤其是在当今素质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过程中,越来越要求教育活动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赏识教育的应用也是对以学生为主体的充分展现,引导学生不断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二、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教师期望效应是心理学中一种特殊的现象,它又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具体指的是:假如教师对学生十分喜爱而且对这些学生充满期望,一段时间过后,这一部分学生往往会有明显的进步。相反,假如教师对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厌恶,那么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个人品行都会退步。究其原因,教师对学生寄予希望时,学生会感受到老师的鼓励与关注,学生会有一股上进的力量对待学习以及自己的言行,萌生不负众望的心理观念。并且学生的优点以及积极的行为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肯定时,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动力和信心,更加坚定做个好学生的信念。反之,如果成为老师漠视的对象,学生会以消极的情绪态度对待一切,并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使得学生的学习成长陷入恶性循环。一直以来,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评价一般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单纯的判定学生的好与坏。无论哪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存在积极的因素,也存在消极的因素,并且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对与错,教师就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如何更好的面对对与错,而且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有益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强化优势,改善弱势,积极情绪打败消极情绪,在老师赏识教育的指导下,更容易获得进步。当学生在学习进步时,需要获得教师的认可和夸赞。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需要的是老师的鼓励和安慰。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仅是一种理解性的沟通,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爱
当前,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要求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以及感悟,发挥自主性进行知识的认知和改造个性化成长。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爱,课堂是一个不再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平台。语文学科本身是一个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体,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不断感知学生们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抓住学生身上的亮点,及时地给予学生赞许和鼓励,让学生感知到自己的亮点,树立学习信心的同时能够着重放大自己的亮点,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笔者曾经接触过一个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的性格相对内向和孤僻,由于缺乏关爱和温暖每天都郁郁寡欢,学习精力也不够集中。每当课间,总会刻意地坐在他身边,陪他一起做作业,解答他课上的难题。跟他沟通一下今天发生的开心与不开心的事,久而久之,同学们也会陆续的围过来,看见他脸上慢慢露出越来越多笑容,感到十分的欣慰。渐渐的发现,在课堂上他开始主动的回答问题,并且思路条理敏捷,我向他回以赞许的眼神,看到他似乎也很兴奋,随后语文学习成绩直线上升,让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小小的付出,换来了学生巨大的进步,慢慢变成了一个学习好又阳光的大男孩。
(二)给予学生理性的激励
教师给予学生的赏识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尤其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更是需要得到理性的激励去释放无穷的潜力。对学生的赏识性激励不能是没有原则或者不切实际的,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还容易让学生不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甚至会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降低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迁就和敷衍。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理性的鼓励,不要滥用赏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变通,避免过于笼统而盲目随意的赏识,要对学生的反馈做出公正的评判,给予学生具体性的赏识,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启迪性的赏识,这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方式,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的智力得到拓展,挖掘学生更多的潜力,不断的给予学生正向的力量,让学生一步步地在学习中提升自己。
(三)优化赏识的方式
学生正处于一个活力四射并且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对于一些带有时尚气息的新鲜词汇更加热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对学生能够释放一些新鲜的带有赏识性的词汇进行交流,不仅能够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还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信心和鼓励。在上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班的两名同学获得了学校语文知识竞赛的一等奖,为班级赢得了荣誉的同时更是对自身语文知识储备的一种认可,在语文课堂上对此事进行宣布时,我赞扬这两位同学很给力,看到学生一边笑一边很兴奋的样子,对于其他的同学更是一种激励。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甚至一个动作,都是赏识教育的表现形式,赏识并不是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表达,而是可以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力量,激发学生无穷的潜能,给予学生温暖和积极向上的成分,让这些转化在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提升语文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总结
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赏识教育的融入给语文教学活动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激励使人进步,给予人无穷的力量的同时还能够激发人内在丰富的潜能。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需要更多正向的鼓励与引导,让学生在成长中学会学习、快乐学习、轻松学习。语文教师作为语文赏识教育的参与者,应该积极地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和爱,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让语文学习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薛如莎,刘培华.赏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之我见.中华少年,2016,(09).
[2]李成龙,钟富华.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16.
[3]张仁琼,徐彬彬.探寻语文教学本真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提高[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16.
[4]王建军.对语文教学中“文”和“道”关系的再反思[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16.
[5]崔国名,李春和.语文教学之“相机而动”论―――有感于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现象[J].教学月刊,2016,(09).
姜连珍 山东省昌邑市柳疃镇柳疃学区小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