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融入
摘要:随着教育活动的不断发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已经成为小学阶段需要关注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语文教师需要对赏识教育形成关注,在语文课堂中融入赏识教育。本文针对赏识教育的内涵做出了分析,探讨了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能起到的积极作用,分析了赏识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策略,给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赏识教育教学价值融入策略
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教学平台,但是学生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部分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成了学优生,部分学生则学习困难成为学困生。在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中,关注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是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的要点,因为学困生的存在会直接影响整体教学水平。赏识教育是转化学困生的一个重要方法,而且不仅可以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对于学优生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语文教师需要对此展开思考,找到将赏识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策略方法。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教育是近些年兴起的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与以往的批评式教育正好相反。从传统教育模式来讲,批评和惩罚在教育活动中是相对较多的,尤其对于学习表现不好的学生,几乎很少得到称赞或表扬,批评或惩罚偏多。然而,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给予学生过多的批评惩罚,会对学生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或其他问题,成为学困生。在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到了这一问题,由此催生了赏识教育这一理念,这种教育理念的主要内涵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要给予学生积极的称赞与表扬,学会欣赏学生的长处,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信。简单来说,赏识教育就是从学生好的一面看待学生,同时兼顾差的一面。这就改变了以往以批评为主的教育局面,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鼓励与肯定,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赏识教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与教学原则
赏识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具有积极的作用。不过,要想赏识教育发挥出预期效果,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下面具体说明。
(一)教学作用
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而言,主要的教学内容是语文知识,包含拼音、字词、课文理解、写作等方面的内容。不仅如此,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与要求,这就大大增加了教学难度。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讲,学生方面表现出了一些问题,如积极性不高、课堂不认真、抵触语文学习等。这些问题加深了教学困境,让语文教学难度加大。而赏识教育则可以对语文教学起到多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一,赏识教育可以转化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回归语文课堂。目前部分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因为他们曾经受到批评或惩罚,对语文课堂或语文教师产生抵触心理,在课堂上游离于教学之外。通过赏识教育,可以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重新回到课堂学习之中。第二,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不自信是部分小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一个常见问题,长时间的不自信会让学生畏惧语文学习。通过赏识教育,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在语文课程上的长处与优点,在教师的鼓励下逐步摆脱不自信,慢慢形成语文学习自信。第三,可以拉近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赏识教育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渠道,因为教师对学生进行称赞与表扬,学生在内心就会对教师产生好感,更加愿意听从教师的安排指导。教师可以在赏识教育中切实发现学生的优点,更加全面正确地了解学生,如此便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教育原则
要让赏识教育发挥出切实的作用,还需要关注几个基本教育原则:首先,赏识教育虽然主张多对学生进行表扬与称赞,但是并不代表就忽视学生的问题不予批评,并不能放弃批评。赏识教育讲究中表扬轻批评,也就是要以表扬为主,批评惩罚为辅。一般来说,表扬与批评应该同时存在,二者之间保持三七开的比例最适宜,也就是七分表扬三分批评,这样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也不会挫伤学生的心灵。其次,赏识教育肯定了学生之间的差异,这就要求教育活动针对性地进行。赏识教育的一个基础前提就是肯定并理解学生彼此间的差异,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组织对应的教学活动。最后,赏识教育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赏识教育并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称赞表扬,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激发,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在学习中更加专心致志,确保教学活动不断优化。
三、赏识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赏识教育的作用显而易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把握赏识教育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及激发学生热情的基本内涵,对赏识教育予以合理渗透,构建全新的语文课堂,推动学生积极发展。
(一)因材施教在语文课堂中实施个性化的赏识教育
在小学语文中融入赏识教育,因材施教是最基本的模式。因为因材施教是一种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与赏识教育承认学生差异这点内涵是相似的。所以,将赏识教育融入语文课堂中,需要依照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合理地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的赏识教育。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给学生设定不同标准的教育。例如,在针对《惊弓之鸟》这篇课文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由于学生水平差异,不同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深度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学生通读课文之后,只能了解基本的故事大概。有的学生在读完课文后,可以了解其中的内涵主旨。对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则需要依照不同标准进行赏识教育。如对于学困生,能够在通读课文后了解故事大概,那么就可以给予称赞与鼓励。而对于学优生,则需要其理课文内涵后才能给予称赞。依照学生水平实现个性化的赏识教育,可以对学生起到切实的激发作用,尤其是可以有效促进学困生的发展转变。
(二)在语文教学中科学辩证地融入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融入,需要秉持科学辩证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对于学生该称赞表扬的方面,不能吝啬赞美之词。对于学生该批评的地方,也不能视若无睹。简单来说,就是遵循七分表扬三分批评的基本原则,从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出发评判学生的学习行为,科学落实赏识教育。比如,教学《画杨桃》这篇课文时,课文的主旨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事物,会看到不一样的模样;二是要坚信自己看到的事实,不能随波逐流被别人的看法影响。在教学中,可能有的学生就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对课文主旨的认识出现错误。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不必急于直接批评学生,而是可以先肯定学生的思考方向或思维模式,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与称赞,再点出学生思考上的不足,这样表扬中夹带批评,学生便能很快接受。
(三)与学生一起进行游戏活动落实赏识教育
除了因材施教与科学辩证地进行赏识教育之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可以通过与学生一起游戏活动的方式落实赏识教育。从目前教育活动来讲,游戏教学模式正日渐兴起,在课堂中通过游戏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不少教师的共同选择,因为游戏教学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让理论知识具象化呈现。所以,融入赏识教育可以通过游戏教学实现,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游戏中,在游戏中对学生适时称赞,还可以通过游戏角色的身份称赞学生,打破师生关系的限制,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比如,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扮演曹操这个角色,让学生扮演其他大臣及曹冲,对课文故事内容进行表演还原。教师在表演中可以对每个学生提出的想法进行称赞:“这个想法不错,但是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通过这样的形式在游戏过程中给予学生称赞表扬,实现赏识教育的融入。在角色游戏表演完之后,还可以回归师生身份,再次对学生进行表扬,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赏识教育,对于学生进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此形成一定的认识,在教学中通过合理的方法融入赏识教育。具体而言,需要立足因材施教理念进行个性化教育,以科学辩证的眼光开展赏识教育,还可以与学生一起游戏进行赏识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先军.浅议小学语文课堂赏识教育的渗透[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5):258-258.
[2]王乃凤.新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赏识教育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3).
[3]孙万才.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学周刊,2017(2):57-58.
[4]潘招娣.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5).
作者:杨丽红 单位:济南市莱芜区花园学校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