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播音主持工作中新媒体技术的融入
【摘要】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进入到新时期以来,对于广播播音主持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工作理念和方法难以适应广播媒体行业的发展需求,必须对其进行创新与改革,在工作当中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尤其是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传统工作模式,行业发展也进入到全新阶段。本文将对新媒体技术在广播播音主持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当前工作面临的问题,探索新媒体技术在广播播音主持工作中的融入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广播播音主持;融入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新媒体技术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改变了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是加快社会变革的关键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较而言,在新媒体技术下可以加快信息传播的速率,促进传播范围的扩增,满足人们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为了满足人们对广播信息的需求,必须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促进广播播音主持工作的改革,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新媒体技术融合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等等,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与互动性特征。在播音主持当中应用新媒体技术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和机遇,应该逐步消除传统工作模式下的弊端,从人民群众的广播信息需求出发,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促进媒体行业繁荣发展。
1.新媒体技术在广播播音主持工作中的重要性
巴州人民广播电台蒙古语广播2005年9月1日起开始与维吾尔语广播同频试播,播出时间2小时30分,从此结束了蒙古自治州没有蒙古语广播的历史;2006年7月22日正式开播并初步实现与维吾尔语广播分频播出;2007年5月,播出时间延长为5小时45分,信号覆盖库市区。2009年10月1日蒙古语综合广播(FM98.3HZ)与维吾尔语综合广播(FM101.5HZ)正式分频播出,2011年5月,播出时间延长到10小时,12名工作人员。2012年5月1日开始,播出时间延长到14个小时。2012年10月10日开始经过广电总局批准同意FM89.7播出。随着节目数量的不断增多和节目时间的延长,如果依旧采用传统工作模式,将会加大广播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负担,同时也会导致节目播出质量受到影响。而新媒体技术的有效融合,则能够增进与受众之间的有效互动,及时了解他们的反馈意见,从而凸显节目特色。
2.传统广播播音主持工作中的问题
在传统广播播音主持工作当中,存在理念落后的问题,采用的主持风格与流程不够新颖,难以吸引听众的兴趣,导致受众数量逐年下滑。对于新媒体技术的认知程度较低,无法在实践当中实现灵活运用。和听众的互动性较低,无法在充分了解听众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工作,导致其针对性较低,无法实现与社会热点的有效对接,受众的关注度持续下降。听众难以通过有效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影响了播音主持工作氛围。同时,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无法做到与时俱进,不利于节目的顺利实施。
3.新媒体技术在广播播音主持工作中的融入策略
3.1丰富节目内容 在多元化的社会当中,人们对节目内容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性的特点,只有不断丰富节目内容,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因此,应该借助于新媒体技术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从听众的角度出发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利用。运用微博、微信和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及时获取并传播社会热点,同时在播音主持工作当中保持独特的语言风格,为传统工作模式注入新的活力。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听众也成了信息的传播者,这就要求广播播音主持工作可以结合当前节目特点,凸显节目内容的深度与特色,从而吸引更多的听众。由于节目时间长,缺少节目资源使节目内容单一、重复,满足不了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长期没有专职导播,现有的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导致有些工作冲突等原因蒙古语广播节目改版调整。现有如下:保留的节目有《巴州新闻》《正点新闻》,《少儿节目》《富饶的故乡》改名为《学习教育》。原有的《法律之窗》《一路平安》《农牧田地》《健康之友》等节目整合该名为《为您服务》节目。原有的《综合文艺》,《周末欢歌》《心灵有约》《古老的民谣》等节目整合该名为《综合文艺》节目。取消原有的《服务热线节目》。
3.2加强舆论引导
新媒体的诞生虽然为广播媒体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虚拟性特征,因此也会导致面临的风险升高。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环境下,更应该做好相应的舆论引导工作,真正发挥广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价值,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与社会环境,引导人们积极向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利用新媒体技术积极传播正能量,引导听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给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在丰富繁杂的信息环境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蛊惑与驱使,在广播播音主持工作当中实现舆论引导,是构建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主持人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亲和力,增进与听众的互动,担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蒙古语综合广播的节目定位是积极宣传党的政治主张、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到蒙古民族的千家万户,弘扬社会正气,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正能量。传承民族文化,服务群众,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当好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3.3提升工作素养
对于广播播音主持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是有效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的关键,同时也能够为当前广播行业的快速发展注入活力,构建一种高水平的主持工作队伍。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过程中,节目形式和内容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就要求主持人员也应该树立终身学习意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促进自身随机应变能力的提升。根据其岗位特点制定针对性专业培训计划,使其在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等方面不断进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工作特点。尤其是在不同听众的需求下,能够随时转换自身的主持风格,保障节目的顺利播出。目前,蒙古语综合广播工作人员11名,(其中在编人员7人、聘用人员4人,男同志4人、女同志7人);实际台里工作的人员9名,一名同志长期借调到自治州民族团结一家亲办公室,一名同志在“访汇聚”。增进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交流与沟通,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工作方式进行交流与沟通,解决实践当中遇到的难题。在培训工作当中,应该做到理论结合实践,能够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深入学习,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践工作当中,促进信息化素养的提升。
3.4加强节目互动
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互动性,这也是与传统媒体的区别所在,在广播播音主持工作当中融入新媒体技术时,也应该增强节目的有效互动,了解听众的所思所想,以便不断优化节目内容与形式。在传统工作模式下,广播播音主持工作者的权威性较强,扮演者意见领袖的角色。然而进入到新媒体时代后,人人都成了信息的传播者,听众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变得更多,只有做好与听众的互动工作,才能为广播媒体行业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因此,应该对当前受众的基本需求与信息接收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应对开放环境下不同听众在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性。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吸引更多的受众并为其解答疑惑,增强其信任感。新媒体技术应该实现与大数据技术的有效融合,能够从后台获取听众反馈意见的同时,了解当前受众的价值取向特点,以便对节目进行及时调整,有利于播音主持工作者创新主持风格,在工作当中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在交流互动当中应该做到平等对待,使其感受到尊重,从而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在对当前受众进行综合分析时,应该明确他们在年龄、职业、性别和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性,在互动当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其提供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广播节目。
3.5提升信息附加值
在进入到新媒体时代后,传播主客体的关系出现改变,无论是在信息发布还是在信息获取上,其平台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运用微博、微信和抖音等新媒体,听众也可以对相关广播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增进了与网络使用者的互动交流。但是,这也导致了在信息获取与发布过程中的盲目性问题,缺乏对信息的深入挖掘与分析,尤其是很多不实信息会对其产生负面影响,也威胁社会稳定与安全。因此,在广播播音主持工作当中应该促进信息附加值的提升,除了利用新媒体技术保障信息的时效性外,还应该不断拓展信息深度,增强广播节目的影响力与权威性。播音主持工作者除了应该具备专业的表达技巧外,还应该逐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对各学科知识进行涉猎与学习,从新闻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入手,制定针对性节目内容。不同类型节目的信息附加值也会有所差异,在工作当中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加快新媒体背景下广播媒体的改革进程。
4.结语
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到当前广播播音主持工作当中,及时提升工作实效性的关键方法,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听众实际需求的必然途径。然而,由于在传统工作模式下存在理念落后、互动较少和综合素养较低等问题,也会对广播播音主持工作质量的提升形成限制。为此,应该通过丰富节目内容、加强舆论引导、提升工作素养、加强节目互动和提升信息附加值等途径,增强新媒体技术的实际融合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刚.新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探究[J].传媒论坛,2020,3(07):58+60.
[2]李真真.新媒体视角下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阐述[J].西部广播电视,2020(03):159-160.
[3]丛立君.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创新与坚守[J].传媒论坛,2020,3(01):50-51.
[4]吴涛.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发展趋势[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01):63-64.
作者:巴图那生 单位:巴音郭楞广播电视台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