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思考
1“红色文化主题教育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
践教学平台的建设背景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5]。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各高校深入开展对新时代如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与探索。1.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现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参与性、互动性较强,能较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但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一直是薄弱环节。目前,众多高校都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积极探索高效实用的实践教学模式,但实效性不高是普遍问题,较难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运作模式。已有研究[6-8]显示,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难以落实。传统上,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多在校外开展,但因受制地域、时间、经费、安全等因素,实践教学难以落实。同时,实践教学所占比例较小,往往变成了“课堂实践”,或任由学生自己选择时间、场所进行自主实践,亦是象征性地开展实践活动,这些做法都有违实践教学的要求,实践教学的功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2)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力不强。新时代大学生成长在网络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视野更加宽广、实用主义倾向更加明显,更青睐参与性、实用性强的教育方式,反感说教式教育。高校如未能根据学生兴趣和要求科学地设定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则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会降低实践教学的预期效果。(3)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有效指导和组织管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是大班授课,往往班级授课人数超过一两百人甚至两三百人,任课教师指导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不足,难以在实践环节给予过多指导,而学生缺乏教师的指导,自行选择实践对象、搜寻实践教学素材,较难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要求。此外,缺乏任课教师的指导与组织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实践教学环节开展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最终难免流于形式。1.2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面临新形势。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能定位、重要作用和总体要求进行了阐述。《意见》指出,学校要“坚持开门办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想政治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机制”[9]。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进程中整合、重组、吸收、优化古今中外的先进文化成果基础上创造的、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先进文化[10]。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当前形势下,弘扬红色文化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进程中,坚持问题为导向,将红色基因传承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之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育人内涵,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常州大学红色文化主题教育馆”,着力构筑以红色基因传承为主线的思想高地,用红色为思想政治教育培根固基。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的特色与功能
2.1站位新时代。平台紧密结合时代背景,设置“新时代•新思想、新时代•新使命和新时代•新征程”相关内容,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创新开展学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红色文化主题教育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展示和教育内容,推动广大师生更好理解把握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有效衔接,通过选取大量图文及影视资料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自觉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2立足地方。平台坚持构筑以红色基因传承为主线的思想高地作为展陈的核心内容,努力将红色文化浸润于立德树人各环节。立足常州地方及学校实际,“红色文化主题教育馆”充分发掘校内外红色文化资源,把“红色融入•铸魂育人”作为教育主题,以现代科技手段,打造立足高校、面向社会的融多种教育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实践教学平台,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平台积极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融入常州红色文化沃土,充分发掘与利用常州红色文化资源,集中展示常州籍的革命先驱与民主志士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董亦湘、史良、李公朴等的先进事迹,及新四军抗战文化、革命英烈文化,常州地区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引入到高校,引导青年学生继承革命英烈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担当,矢志建功立业,努力成长为助力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融入学校文化传承特色,以校史为脉络,从“红色文化积淀”“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践行”3个方面回顾和总结了我校坚守教育初心、打造高质量教育的实践与探索。2.3围绕学生。平台建设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力图实现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显著转变。为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建立良好的教学互动关系,平台充分综合运用声、光、电、数字影像、虚拟技术和沉浸式手法,在文字表述、展品陈列、项目互动及特色功能设计等方面实现创新,力图全方位、广角度、多渠道调动学习者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提升学习者的参与度、互动性和融入感。如在文字表述上,既符合规范的展览语言又尽可能使用学生喜欢的表述方式;在展品陈列上,展品介绍以故事展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设置了互动体验项目,有“张伯苓爱国三问”“李大钊穿越百年来电”“接过革命先辈手中枪”“穿越常大40年VR骑行漫游”等,互动项目体验性高、沉浸感强,对增加学生参与度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在潜移默化中把“教育点”传递给学生。平台共展出各类展品2100余件,达到了2个中型博物馆的展品数量。其中,图片、文字版、提示性标题、表格等672幅(件、张),文物、实物和复制件等各种展品521件,铜雕、油画等艺术品14件。配置了2部高清大屏、10部资料查询屏、21部滚动播放屏,存储和播放红色文化相关视频和图片资料近千部。平台设立红色故事讲堂,开展党史教育、军史教育、党风廉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梦教育以及各类主题教育[11],积极打造高质量的示范课堂,让青年学生在红色文化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展红色文化学术沙龙,通过运用研讨、互动、体验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有趣、有内涵,学生有兴趣、有参与感、有获得感。
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发展展望
当前,如何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融红色文化教育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中,已经成为时代赋予的新课题。3.1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有机融入红色文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他多次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为红色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即以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红色文化可为强化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优质的文化资源[12]。同时,传承和拓展红色文化,可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新时代的特色,不仅让青年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斗争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还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用红色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真正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更好地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3.2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红色文化主题教育平台。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实践教学开展相对混乱无序、学生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预期目标难以达到等一系列问题,我校在校内打造具有多种功能的“红色文化主题教育馆”实践教学平台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平台成为了集中展示、宣传与弘扬红色文化,以及进行红色文化学习、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
4结语
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扩充了实践教学内容,通过现代化的展陈手段,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解决了以往实践教学外出经费受限、安全得不到保障以及教学计划和方案难于实施等问题,师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质量。除了日常实践教学安排外,学生自发地进入参观,通过参观有了切身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学生更愿意亲近红色文化,还有许多学生参与红色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和推广,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变成学生真心喜爱且受益终生的课程。当前,全国红色文化研究正逐步兴起,高校用红色文化贯穿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用红色打好立德树人底色已成为广泛共识。红色文化主题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将得到广泛关注,或将带动更多高校在教育理念、教学手段与方式上的变革。
周本卫 朱成山 常州大学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