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亲和力培养方法
内容提要:播音主持是播音过程的先导,他们的亲和力影响着播音质量的高低。在广播电视中,具有亲和力的主持人可以更好地引起群众重视,引导群众参与到播音的整个过程。本文立足于对当前播音主持亲和力的研究分析,探索如何更好培养播音主持亲和力的方法。
关键词:播音主持;亲和力;探索;方法
一、当前播音主持亲和力的现状
在当今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广播电视主持人对于推动信息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为信息的发布和传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为我国传媒的健康有序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他们身上所欠缺的东西。当下,播音主持亲和力不足主要体现在:报道内容缺乏亲和力、报道方式缺乏亲和力、语言组织表达缺乏亲和力这三个方面。
(一)报道内容没有进行深入解读,让新闻内容缺乏亲和力。在当下,很多播音员由于职业的要求,都是按照给定的稿件进行新闻报道。但是对这些新闻没有进行深入分析,未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基本内涵和中心思想。从而导致播音主持给观众带来的感受是:用标准规范的语言来传播新闻,没有真正把自己融入新闻当中。这种问题就会导致报道内容缺乏亲和力,与广大群众产生较大的隔阂,从而导致新闻报道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不仅仅需要用专业用语来传播新闻,同时还要自己能够深入报道内容当中,真正给广大群众带来较大亲和力,实现传媒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报道形式较为单一,没有很好与群众进行实时沟通。在播音报道中,很多传媒平台都是采用“主持人播音+群众收听”来进行新闻传播。这种报道方式比较单一,不能很好调动起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群众不喜欢这种缺乏亲和力,不能很好将自己融入新闻报道过程中的播音方式。并且,在播音过程中,缺乏实时地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让新闻和事件在社会上产生不了较大的反响,会影响播音想达到的预期目标。故而,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要创新播音方式,充分与群众形成实时互动。在事件或新闻报道后,能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水平。
(三)语言组织表达过于正式,影响实际亲和力的实现。在实际播音过程中,播音员组织的语言都是正规和严谨的,这在一个角度来看是可以确保内容的科学合理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过于正式的语言组织和表达会拉大群众和新闻之间的距离,导致新闻在某种程度上会脱离现实,影响实际内容的表达。同时,正式的语言表达会让群众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一些含义,导致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出现偏差。
二、培养播音主持亲和力的方法
(一)播音主持要对报道内容有一个清晰认识,全面理解其中的内涵。播音主持不仅仅需要用规范的语言来报道事件,同时还要让播音员对内容有自己的认识。保证播音主持不是在进行简单报道,而是深入剖析其中的内涵和原因,给广大民众提供丰富有用的信息,促进民众对于报道增加好奇心,充分实现信息内容的传播[2]。在播音过程中,播音主持要本着公平公正态度来进行报道,切勿把主观理念传递给广大民众。
(二)创新丰富的播音方式,建立与民众之间的交流互动。播音主持不要局限在一种播音方式上,他们需要创新不同的播音方式,让民众更愿意参与到播音整个过程中。同时,还要建立和民众之间的交流互动,让民众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充分提高播音内容的质量。只有应用民众喜欢的播音方式,这样才能更好调动起民众的关注度,更好地实现民众和播音之间的无缝衔接。
(三)运用民众易于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增加播音主持的亲和力。运用民众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民众和播音主持之间的距离就会得到很大程度的缩减,让民众能够更快去理解其中的基本内容和方式,便于他们对于新闻的解读和理解。同时,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吸引民众关注到新闻事件当中,增加播音主持的亲和力,充分实现播音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申虹.语言流变是构建文化认同的客观反映(以陕北方言为例)[J].陕西档案,2016(06).
[2]赵敏.媒体融合环境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定位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7(01).
作者:庞玉凤 单位:衡水广播电视台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