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叙式课堂案例教学分析
【内容摘要】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根据设计类专业的应用学科属性与实践性强的特点,应该探寻突出实践特性的教学方法。文章从倒叙式教学的理念入手,探讨设计课程课堂教学应用倒叙式案例教学的优势,并以展示设计课程为例,分析具体应用倒叙式案例教学的步骤,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设计人才。
【关键词】倒叙式教学;案例教学;展示设计课程
课程教学改革一直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课程质量、课程实施、课程模式、教学方法等一系列课程影响因子决定着教学效果,也影响着学生的专业素质。近年来,国内的文化创意与设计产业意气风发,有声有色。随之而来的,是设计类人才需求倍增,许多高校顺应时势增设设计专业,并开展许多相关的教学课程,例如室内设计、展示设计、3DMAX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环艺设计、建筑设计等,力图培养一批设计之才。而有了课程就必须要有好的课程教学方案。由于设计类课程有自身特点,因此应该区别于传统的理工或文史课程的教学模式,积极找寻一条创新性的、更能融入实践的教学方法,而“倒叙式教学”正好提供了合适的契机与方法,值得在设计课程中推广应用。笔者以展示设计课程为例,探讨倒叙式案例教学方法的适用。
一、倒叙式教学的理念解析
倒叙,原本是语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即在故事叙述之初,选择将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中间片段放在前面,之后再按照事情原来的顺序发展情形来叙述整个故事。目前,倒叙手法使用范围很广,不仅用来创作小说,应用到了影视作品之中,更是将其应用于课程教学方法之中。倒叙教学是指教学过程当中,不再是从头开始讲述理论知识,而是将一堂课、一个章节中的结论、新知识点或难点,在一开始就提出来,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认真思考的心情。学生会思考结论是如何形成的,新知识点的独特之处以及难点的原因所在,并在下面的课程讲解中认真听,仔细分析寻找答案,从而打开学生的深层次记忆,牢固的记住所学知识。倒叙式教学特别适合应用型教学方法,即实践性很强的教学课程,尤其是设计类这种需要多动手实践的科目。俗语说,“实践出真知”,于实践中探寻理论内容,再应用于实践之中,“实践――理论――实践”无疑是对“倒叙式案例教学”在设计课程中应用的最好诠释。这与当下世界流行的“构建主义”教育理论不谋而合,更是一种本土化的升华。因此要结合中国设计教育教学的实际,基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基于结论、新知识点、难点来构建知识,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设计课程开展倒叙式课堂教学的优势
设计课程与传统的理工或文史课程相比,具有独特个性,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采用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理论与实践分开”的教学方式,对设计课程来说效果并不显著。有些学生反映,设计理论非常枯燥,不好记忆,知识点容易混淆;有些学生反映课程学习缺乏活力,教师的“满堂灌”方式无法调动学习的能动性与积极性;有些学生反映理论学习根本无法应用到实践之中,有了知识也无法设计出好的作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出力不讨好”,学生“累并压抑着”,师生缺乏互动,配合不默契,导致学生学习质量低,无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设计类人才。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设计课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授课时间有限,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最巧妙的办法、最简洁的语言来传授信息量巨大的知识点,将问题实质表达清楚,是每个设计专业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倒叙式课堂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选择。逆向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笔者认为,既然先理论再实践的效果一般,何不反过来呢?例如先给学生讲解实践的案例,在课堂之初就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讲解每一个设计作品,让学生了解作品设计的理念、来源,应用的设计方法,以及牵扯到的知识点,让学生对下面的学习点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并带有一丝悬疑、一点疑问去学习理论,将理论知识与设计案例相衔接,寓教于乐,师生互动。经过一番系统的理论学习后,再反过来参考设计案例,学生会恍然大悟,记忆深刻,即便有不清楚的内容,也会继续探究下去,直到满足好奇心为止。而有了理论的指导,加上已有的实践案例,学生就会产生动手的冲动,进行再次实践,寓理论于实践,反复咀嚼,从而既掌握专业理论,培养出实践能力。此种教学方式即倒叙式课堂案例教学。笔者认为,倒叙式课堂案例教学在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具体有以下两个优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在授课之初就接触到设计案例,能激发起艺术表现力,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倒叙式案例教学,通过设计案例的讲解与实践,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促进其智力、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发展。2.倒叙式案例教学应用到设计课程,一方面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促使设计课程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特色。
三、倒叙式案例教学在展示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展示设计是国内新兴行业,发展速度极快,对展示设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校应培养出一批专业基础与实践设计能力都十分扎实的展示设计人才。高校教师应该加强对展示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培养,而倒叙式案例课堂教学法就十分适合。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展示设计专业的特点,对倒叙式案例教学的应用步骤进行分析。
(一)向学生展示优秀案例
如果采用“倒叙式”案例教学方法,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准备一些与之相关的、经典的、优秀的案例,并在上课之初就展示给学生,以冲击学生的感官。通过这种感性认知方式,可提高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例如进行“色彩设计”一章的学习,在课程之初就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品牌、不同大师、不同色彩的展品以供学生欣赏,点燃视觉方面的“星星之火”,再一步步地引导和讲解,最终形成激发学习激情的“燎原之火”。
(二)提出作品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了新鲜的、优秀的案例感知认知,学生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教师应趁机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如“设计者都使用了哪些色彩?”“每种色彩代表的属性是什么?”“色彩如此搭配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基本色、环境色、光照色、展位色、绿化色分别指什么,如何判断”等,通过师生互动,知识信息会有效进行传达,学生会在没有理论指导的情况下自由地感受展示案例的色彩,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果。
(三)对设计作品的基本理论进行讲解与归纳
教师在了解到学生的认知结果后,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与评价,再结合本课堂的授课内容,根据教材的内容,系统地给学生讲解关于展示色彩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此时,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并带着问题认真听讲,进行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错误的观点会及时修正,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记住大量有效的知识和信息。
(四)应用理论知识完成展示作品
在对色彩设计章节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学习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设计作业,例如让学生手绘完成“色彩系统图”的设计实训课,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设置作业可以对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让学生通过重新感受色彩的魅力,学会色彩搭配、调和等设计手法。
(五)再实践,再认知,加强巩固,相互促进
展示设计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理论并自主完成作品设计之后,要重新审视之前的优秀案例,并整合所有案例,进行更加深刻的认知,从而增强实践能力,完成整套的设计作品。学生在作品完成之后,要进行学生自评和师生共评,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既可以通过评价找出学生作品的不足之处,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不断的再认知、再实践,相互促进,不断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沟通能力与感知能力。
四、结语
倒叙式案例教学在展示设计课程中的实施,需要教师与学生的默契配合和通力合作,需要教师有高水平的理论与实践素养,需要教师对倒叙式方法拿捏有度。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教学效果会十分显著,因此需要教师克服困难,积极地对其进行推广和应用。倒叙式案例教学法要与展示设计课程进行“软着陆”,要融合得更为自然、有趣并充满激情,从而让“倒叙”的作用发挥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胡曦.胡斌.展示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符远.展示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张洁.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之“倒叙案例式”教学法[J].学周刊,2014(10).
作者:薛川 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