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会计这门学科专业性非常强,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都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而理论知识往往都是枯燥无味的,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缺乏积极性,导致对会计课程的理解程度不高,就业困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亟需一批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而在这样背景下教育出的会计人员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将案例教学法融入到会计教学中来,并且已经显现出巨大的优势。基于此,本文对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探究,以期提高我国会计教学的教学水平,为国家输送高质量的会计人才。
关键词:案例教学;会计教学;应用分析
0引言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引入适当的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并得出结论,教师通过对不同结论的比较和分析,以加深会计专业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因此,在会计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1在会计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1推进了会计教育方式的改革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会计理论基础后,才可以实施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不仅仅是对会计理论知识的传输,更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措施。此外,案例教学法可以一改过去“满堂灌”式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中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案例教学法的成果显著,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来,长此以往,必将推进我国会计专业教学的改革。
1.2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过去的会计学科只是为了为企业培养记账员,会计部门的工作也比较单一。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仅仅“记账”一项本领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新时代的会计学生必须要全面掌握会计信息,具备更加全面的能力,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一目标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实现。第一,会计学的案例教学能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素材在会计实务工作中最具有代表性,能够真实的体现出会计的实际工作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在加深学生对理论环节理解的前提下,还可以发现自己在理论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及时弥补这些不足;第二,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案例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课堂上的分析讨论,这个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且在讨论完后撰写分析报告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内容书写能力;第三,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一部分的高校教师在毕业后直接进入的教师的岗位,缺少一定的社会经验,而且长期在学校内工作,缺乏和社会接触的机会,他们虽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实际的操作能力却不高。而案例教学法通过将教学工作也会计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搜集会计实务工作,并且加以整理,形成案例,还需要根据会计工作的变化对案例进行适当的更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必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1]。
2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1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由于教学起点限制,在对会计专业课程进行讲解时直接通过案例讲授新课是非常不现实的。因此在进行案例教学法授课之前,必须要进行一定的铺垫,向学生讲解相应的理论知识,如此一来,在进行案例教学授课时,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从目前来看,在会计专业的课程中,案例教学法还不能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只能将其用作辅助的教学手段。若教师准备案例内容比较多、难度较大,可在案例教学课程之前将案例发布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对案例进行熟悉,为课堂上的讨论做一些准备工作,从而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案例教学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教师要搜集完整的案例背景资料,并且讲授剖析会计案例的相关理论知识,给学生发放案例资料;第二,学生要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教师发放的各种资料,对案例进行简单的理解与分析,将其中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并且同学之间要相互交流探讨,最后拟出案例的分析以及评价报告。
2.2阅读分析会计案例
阅读分析会计案例是学生进一步熟悉案例,开始独立思考的重要阶段。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案例的同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结合自身的理论知识以及以往的经验,从而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阅读分析会计案例的过程中,学生将会计知识形象化、会计概念具体化,会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2.3讨论会计案例
对会计案例进行讨论目的在于说明会计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措施。由于上课的学生数量较多,如果由每一位学生发言,从自身的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会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理论教学时间受到压缩,不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为了使课程进行的更为顺利,可以将理论教学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在课下进行小组讨论。会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小组讨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通过讨论与比较,选择最优方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可以在课下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求同存异,最终达成共识。在上课的时候,由于大家的准备都很充分,全班讨论的环节也会更加顺畅。讨论会计案例能够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在学生间不同思路的启迪下,取得对会计案例的深刻认识,形成案例教学的成果。在进行全班讨论时,由各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对本组的观点以及对案例的看法进行陈述,小组内部若有不同的意见,此时也可以表达出来,在大家的分享自己观点的同时,吸取别人的可取之处,从而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以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加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
2.4总结归纳会计案例
案例讨论完成会,需要对案例进行总结与归纳。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案例的认识与理解,并得到一定的升华,从而使得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时间能力的融合,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2]。这个阶段需要教师对案例所包含深层次的知识进行讲解,对以前学习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强化;总结归纳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加深学生对案例的印象;最后还要要求学生根据案例撰写分析报告,对案例进行深入的总结。
2.5组织撰写分析报告,教师总结评定
在归纳总结完成以后,需要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案例撰写相应的分析报告,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案例的印象,为学生能够全面把握案例打下基础。对于学生撰写的分析报告,教师要抽时间与学生面对面进行点评,从而使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更为深入,教师对案例的点评要积极、科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讨论活动中。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上升到更高的知识层面,教师可以对选用的案例做一个整体的总结与处理。在对案例的总结评定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虽然案例教学法需要学生、教师花费较长的时间准备,投入大量的精力,但是案例教学法所带来的提升是明显的,因此,这个过程是非常必要的[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不断的实践中已经充分展现出其具有的优越性,并且已经得到了大部门教师以及专业机构的认可与推广。在我国,案例教学法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发展,以适应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特点。案例教学法包括课前准备、阅读分析、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组织归纳以及分析报告撰写等几个关键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教师与学生的认真对待,教师要认识到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将案例教学法应用进来,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满足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毕业后找到心仪的工作,为建设我们的祖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吴玉烁.论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4):134-135.
[2]谷福云,刘明传.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53-55.
[3]郭颖.案例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业技术,2016(02):30-31.
作者:李杰 佐岩 内蒙古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