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职称新闻 > 海南省直辖初中道德与法治专业中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海南省直辖初中道德与法治专业中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中华智刊网 网络日期:2023-08-08 19:07:00人气:247

海南省直辖初中道德与法治专业中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热爱祖国,有良好的职业搞和敬业精神。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称职以上(含称职)。

具体要求是:热爱职业教育事业,自觉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职业教育法规,学风端正亚于律己,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待教学工作讲求科学性、严谨性、实践性,悉心培育技工人 刻苦钻研教学业务,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专团识水平、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为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任现职期间,如有违反法律法规受到刑事处罚,不得申报教师职务 违反纪律、因失职造成重大事故、弄虚作假,剽窃他人教学科研成果,或连续两年无故不完成教学任务等情况而受到记大过、留察、降职降级处分,在撤销处分后2 年内不得中报教师职务。

第三条 学历、资历条件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博士学位,经考核合格,可认定讲师资格:

2.获得硕土学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 3 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可认定讲师资格:

3.研究生班毕业,或取得双学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 3 年以上:

4.本专业大学本科或专科毕业《非本专业大学本科或专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教学 5 年以上),取得助理讲师资格后,实际从事助理讲师工作 4 年以上·

5.教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先进,并曾在本市(地级市) 或全省推广,受同行好评。获省级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以上的主要贡献者;

6.确有真才实学,教学效果显著,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项目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必须经过教育学、心理学各 100 学时的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从事专业技术理论教学的教师必须经过 100 学时的生产实习、教学法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结业证书。

第四条 外语条件

1.必须具备在 2小时内正确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 3 千字符的能力,参加全国或全省统外语考试,成绩达到规定要求。

2.外语教师需考第二外语,成绩合格。

3.具有硕士或以上学位者可免试外语。

第五条 继经教育条件

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担任助理讲师期间,每2 年参加培训学习,累计不少于 80 课时,接受国档论和信息以及本专业(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技能的继续教育

2.申报者必须提交任职助理讲师期间完成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

第六条 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条件

在担任助理讲师职务期间,必须具备下列教学工作经历和能力

1.从事技工学校教学工作,平均学年授课时数 400 学时以上:熟悉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中应注意掌握的问题和教学方法,并需掌握相关的技

%规范、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的背景材料

2.从事学校党群工作和行政管理的兼职教师,其教学工作量:校级领导平均学年授课不少于 150 课时,正副科长和班主任 少于 40 课时,学党政领导在管理能力、水平、工作业绩改绩) 方面,须经上级主管部门考核评估,成绩优良(附主管门的评估意见)

3.担任班主任工作 2年以上,经考核合格,并提交班主任作总结

4.提交任职助理讲师期间某一门课程完整、现范的教案,今进行 2 次以上公开课,评议为良好,并提交评议表。

5.专业技术理论课教师具有参与本学科实验室或本专业实习工厂建设的能力

6.专业技术理论课教师必须基本掌握与所教授的课程有关的某一工种初级工的应知应会,经技能鉴定合格,取得初级工合格证书 文化基础课教师必须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并提交有关的工作报告。

7.曾参加过本专业的新知识、新工艺的教学研究,解决过本专业教学中较疑难的问题,并取得一定成效。以上各项须由学校或主管部门提交有效的综合证明材料

第七条业绩成果条件

任助理讲师期间,必须具有下列条件之2条

L.曾被评为校级以上优秀教师或先进班主任:

2.曾获地级市(厅局级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以上

3.曾获地级市技工学校教研工作先进个人奖:

4.曾参加省组织的职业培训或技工教育教材(补充教材、教学资料)的编写工作:

5.担任助理讲师期间所教班级学生本专业课程总评成绩合格率为 90%以上优良率为50%以上,并经学校领导审核确认:

6.所教班级学生本专业课程参加地级市以上的知识(技能)竞赛,获得奖项,并提交奖状证书复印件及学校证明:

7.具有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成果:

8.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学生操行优良率为 80%以上,差生转化率为 70%以上,并经学校领导审核确认。

第八条 论文、著作条件

任助理讲师期间,公开发表本专业(学科)论文,出版编著,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经地级市以上出版社出版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有一定价值的编著(代表作)一部且为第一作者:

2.具有经地级市以上刊物或(论文集)发表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论文1 篇,及本专业未公开发表的论文 1篇,均为第一作者:

3.具有上述第 2 点前列的论文 1 篇及具有在教学方法、手段的某一开发性项目的专项报告1篇(为第一创作者),且经教学实践证明确有一定的成效,并提交学校鉴定证明。

凡是符合本条件规定的要求,提交第二、三、四、五、六、七、八条规定的材料,可提出中报,并按规定的程序送评,否则不予受理评审。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道德法治意识的培养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道德法治意识的培养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只有从道德法治意识培养的角度来让学生感受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才能够使其教学过程更加具有充分性和实质性。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掌握得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道德法治意识的培养和树立。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道德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道德法治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

在现代社会,健全的道德法治意识,成为公民是否具有健全人格的重要判断标准。因此,道德法治意识的培养就成为了对全社会都具有福利性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道德法的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与价值。只有树立这样的教育理念,才能够充分的实现其教学目的,并能够在教学中健全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使学生在现代社会成为合格的公民,并为国家造出更多的积极性的贡献。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意义

(一)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健全人格的组成部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是否有健全的人格,以及是否能够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担当起自己的重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初中阶段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的开展过程。因此充分的注重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从小的内心之中就树立道德与法治的界限,这样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今后的求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也都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而这是培养以及健全学生人格的一个重要机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路径。

(二)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是学生能够与社会环境相处的重要资本

人无信不立、人无德无以在社会立足,在当今社会具有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公民,往往能够得到社会的最大程度的支持和褒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往往能够让学生在社会上获得最大程度的认可,使学生在今后与社会环境相处的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自我价值。因而教师要特别注重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启蒙过程,这往往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健康顺利的开展及活动,并且能够让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责任感进一步得以增强和强化。

(三)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培养有助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对任何事情所持的某种具有根本性意义的观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培养,有助于学生上述观念的健康形成。如此才能够让学生为国家和民族与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因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的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的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是一个当代公民在国家与社会中所必须树立的,只有树立如此的观念才能在今后的社会中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多的贡献。这也有助于学生在较小的年龄就接受正确的观念,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更良好的基础,这是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培养的一个重要目的。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法治意识的原则

(一)学生道德法治意识的培养应当以贴近社会与贴近生活的方式来进行

道德法治意识归根结底是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并在社会生活中发展的。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道德法治意识的培养要充分立足在社会以及生活的基础之上来进行,道德法治意识的培养以及对其正确的引领,能够使得整个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都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理解到这一点,这更加的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性,使得道德法治意识真正的有基本支撑。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综合性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有实践的支撑。

(二)要培养学生为他人着想的思维品质

道德法治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为他人着想的一种思维品质。为他人着想、不损害别人或集体的利益,这是道德法治意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说具备了这样的思维品质,其道德法治意识也就能够真正的提升上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分析知识的前因后果以及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一些根本性的方向问题,这能够使学生道德法治意识的培养真正的立足在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轨道上来。所以要充分明确道德法治意识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他人着想的思维品质的培养,立足在这样的思维品质培养的过程中,才能够真正的促进教学的质量性的提升和改善。

(三)道德法治意识培养的落脚点是让学生从内心信服

教师的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吸收和汲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让学生能否真正的从内心信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德法治意识的培养的落脚点是让学生从内心遵从和信服,当代公民就应当有这样的道德法治观念,也应当有这样的道德法治意识。教师应当能够真正的以科学性的教学方法作为引子,来逐步的引导学生去达到这样的目的,而不能够靠教师的强制灌输来达到这样的目的。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法治意识的策略

(一)通过社会案例分析,提升学生法律认知

在政治课堂上,提出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案件,能够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近几年来,有关知识产权维护的法律案件比较常见,比如2014年轰动全国的“琼瑶起诉于正侵权案”。大家都应该看过于正的电视剧,但是对于侵犯知识产权一事可能不太理解。教师可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这一案例:“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其他同学把你写的作文抄下来交上去,受到表扬,这就是窃取了你的知识成果,侵犯了你的知识产权。”经过教师的解释,学生都明白了这一权利的内涵,而且明确了在自己的基本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应用法律的武器进行维权。

(二)普及法律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

在初中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培养之中,我们要充分的在他们之中普及相关的基本的法律,让他们在了解法律的时候,能够更多的培养其道德法治意识。有很多法律问题就是道德问题,因此,在学生们之间通过普及相关的法律基本的知识,让他们了解法律基本知识的时候,就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法治意识。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的意识到这一点,只有意识到这一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够更高。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普及法律基本知识的时候,要以形象化的方式来进行,这样他们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培养学生的道德法治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正确审视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注重科学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道德法治意识的培养,既具有科学性也具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唐升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9).

[2]赵谦.《案例教学法与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结合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20(17).

[3]段亚丽.《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学习自主性的培养策略》[J].才智,2020(12).

[4] 彭晓梅.《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研究》[J]. 中国农村教育,2020(3).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