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职称新闻 > 天津卫生教育专业初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天津卫生教育专业初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中华智刊网 网络日期:2023-08-13 23:57:00人气:279

天津卫生教育专业初级职称评审政策发表什么期刊

一、基本条件

(一)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贯彻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自觉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协作精神、敬业精神和医德医风。

(二)身心健康,心理素质良好,能全面履行岗位职责。

(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医疗类、护理类职称,应取得相应职业资格,并按规定进行注册,取得相应的执业证书。

(四)申报高级职称的,按照国家和我市规定,完成继续教育相关要求;各年度考核结果合格以上;取得卫生技术高级职称考试合格证,考试合格证书3年有效。

二、初、中级职称资格条件

基层卫生专业中、初级职称按照《天津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价基本标准》初、中级职称条件,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其中,凡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师、护师,可提前1年参加相应专业的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本科及以上学历、经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可直接参加全科医学专业中级职称考试,考试通过的直接聘任中级职称。

三、副高级职称资格条件

在符合基本条件的基础上,还应符合以下相应条件:

(一)学历资历要求

1.副主任医师

1)具备相应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主治(主管)医师职务满5年。

2)具备相应专业大专学历,受聘担任主治(主管)医师职务满7年。

3)具备相应专业中专学历,受聘担任主治(主管)医师职务满10年及以上,且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工作累计满25年。

2.副主任护师

1)具备相应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主管护师职务满5年。

2)具备相应专业大专学历,受聘担任主管护师职务满7年。

3)具备相应专业中专学历,受聘担任主管护师职务满10年及以上,且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工作累计满25年。

3.副主任药师

1)具备相应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主管药师职务满5年。

2)具备相应专业大专学历,受聘担任主管药师职务满7年。

3)具备相应专业中专学历,受聘担任主管药师职务满10年及以上,且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工作累计满25年。

4.副主任技师

1)具备相应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主管技师职务满5年。

2)具备相应专业大专学历,受聘担任主管技师职务满7年。

3)具备相应专业中专学历,受聘担任主管技师职务满10年及以上,且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工作累计满25年。

(二)专业能力要求

1.副主任医师

1)临床、中医类别: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能用于专业工作实践与科学研究,了解相关学科新进展。能够运用本专业临床技能,开展疾病诊疗、预防与健康教育等;熟练掌握主要慢性病的临床诊疗技能,以及常见急症的鉴别诊断、紧急救治处理与转诊;能早期识别、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常见慢性病患者,并对其进行连续性、综合性和责任式的健康管理服务;能正确识别、评价与干预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其家庭、社区健康问题。具有一定的基层卫生保健的组织管理能力。能根据社区(区域)情况,制定不同重点人群的健康计划、组织实施,并进行过程与效果评价;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每年为居民进行健康讲座1次及以上。

2)公共卫生类别:应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及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能用于实践。较熟练掌握三级预防原则及步骤;熟悉公共卫生任务内容与方法,掌握组织实施关于公共卫生任务的专业技能。能根据社区(区域)情况,制定卫生诊断计划、组织实施,并进行过程与效果评价;较熟练掌握公共卫生相关调研设计及其数据收集、汇总与统计分析技能。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每年为居民进行健康讲座1次及以上。

3)口腔类别:应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及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能用于实践。掌握系统性疾病在口腔的表现及诊断原则,对常见口腔疾病和一般疑难病临床诊断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较熟练掌握对常见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等疾病治疗的专业技能,以及牙列缺损、缺失的修复能力。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每年为居民进行口腔知识讲座1次及以上。

2.副主任护师

应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及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能用于实践。掌握社区护理专业技能,具有较丰富的社区护理实践经验;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要点与处理原则,能解决较疑难重症病例的社区护理问题。较熟练掌握主要慢性病患者的护理技能,并对其进行长期跟踪服务;能正确识别、评价与干预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其家庭、社区健康问题;能根据社区(区域)情况,制定重点人群的护理计划、组织实施,并进行过程与效果评价;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每年为居民进行护理知识讲座1次及以上。

3.副主任药师

应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及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能用于实践。具有较丰富的药学工作经验,了解医疗机构药学管理及法规的基本内容;掌握药品供应、调配及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中药人员应熟练掌握中药的加工炮制、制剂和配方等各种技术操作;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每年为居民进行用药知识讲座1次及以上。

4.副主任技师

应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及相关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能用于实践。较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及相关技能,能较熟练、准确完成本专业开设项目的检查与诊断工作,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参与较疑难疾病的诊断、治疗工作;了解本专业仪器设备的原理、性能、使用及其安装、保养和维护;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每年为居民进行相关专业知识讲座1次及以上。

四、正高级职称资格条件

在符合基本条件的基础上,还应符合以下相应条件:

1.主任医师

1)具备相应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副主任医师职务满5年;

2)具备相应专业大专、中专学历,受聘担任副主任医师职务满7年,且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工作累计满30年。

2.主任护师

1)具备相应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副主任护师职务满5年;

2)具备相应专业大专、中专学历,受聘担任副主任护师职务满7年,且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工作累计满30年。

3.主任药师

1)具备相应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副主任药师职务满5年;

2)具备相应专业大专、中专学历,受聘担任副主任药师职务满7年,且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工作累计满30年。

4.主任技师

1)具备相应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受聘担任副主任技师职务满5年;

2)具备相应专业大专、中专学历,受聘担任副主任技师职务满7年,且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工作累计满30年。

(二)专业能力要求

1.主任医师

1)临床、中医类别: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能用于专业工作实践与科学研究,熟悉相关学科新进展。能够熟练运用本专业临床技能,开展疾病诊疗、预防与健康教育等;精通主要慢性病的临床诊疗技能,以及急症的鉴别诊断、紧急救治处理与转诊;能熟练识别、评价与干预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其家庭、社区健康问题。具有较强的基层卫生保健的组织管理能力;能根据社区(区域)情况,熟练制定不同重点人群的健康计划、组织实施,并进行过程与效果评价;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每年为居民进行健康讲座2次及以上。

2)公共卫生类别: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能用于专业工作实践与科学研究,熟悉相关学科新进展。全面掌握三级预原则及步骤;精通公共卫生任务内容与方法,熟练掌握组织实施关于公共卫生任务的专业技能。能根据社区(区域)情况,熟练制定卫生诊断计划、组织实施,并进行过程与效果评价;精通公共卫生相关调研设计及其数据收集、汇总与统计分析技能;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每年为居民进行疾病防治健康知识讲座2次及以上。

3)口腔类别:精通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相关学科的新进展,了解本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能用于专业工作实践与科学研究。熟练掌握系统性疾病口腔的表现诊治技能,具有丰富的口腔疑难疾病诊治经验;熟练掌握对常见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等疾病治疗的专业技能,以及牙列缺损、缺失的修复能力;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每年为居民进行口腔知识讲座2次及以上。

2.主任护师

精通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相关学科的新进展,了解本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能用于专业工作实践与科学研究。全面掌握社区护理专业技能,具有丰富的社区护理实践经验;有丰富的社区护理临床经验和造诣;能正确、熟练地组织、指导社区护理及配合医生抢救危重病人;具有较高的解决社区护理工作中复杂疑难问题的综合能力;能根据社区(区域)情况,熟练制定重点人群的护理计划、组织实施,并进行过程与效果评价;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为居民进行护理知识讲座2次及以上。

3.主任药师

精通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相关学科的新进展,了解本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能用于专业工作实践与科学研究。具有丰富的药学工作经验,了解医疗机构药学管理及法规的基本内容;熟练掌握药品供应、调配及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中药人员应精通中药的加工炮制、制剂和配方等各种技术操作;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每年为居民进行用药知识讲座2次及以上。

4.主任技师

精通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相关学科的新进展,了解本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能用于专业工作实践与科学研究。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及相关技能,能熟练、准确完成本专业开设项目的检查与诊断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参与疑难疾病的诊断、治疗工作;熟悉本专业仪器设备的原理、性能、使用及其安装、保养和维护;具有指导本专业下级医师的能力;每年为居民进行相关专业知识讲座2次及以上。

(三)业绩成果要求

1. 任现职期间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并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能够完成单位规定工作数量要求,工作业绩经单位考核鉴定达到“优秀”等级,提交《申报天津市基层卫生专业高级职称工作业绩评价表》。

2. 任现职期间,每年至少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本专业专题讲座1次。

3.申报全科医学、全科医学(中医类)专业的提交近3年内的“健康档案分析报告”或关于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的“全科病案管理分析报告”;申报其他专业的提交近3年内的“健康档案分析报告”、“病案分析报告”、“区域(人群)健康状况分析报告”或“专题报告”。

4.申报人员任期内应至少完成以下1项代表作:

1)作为参与人员,吸取本专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作为第一作者,结合本专业实践开展科研工作,在公开发行的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正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3)参与编写公开出版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或科普专著,本人承担字数累计不低于3万字。

4)参与有关部门立项的与本专业相关的调研、科研项目。

5)参与研究并印发实施的省部级及以上本专业技术规范或卫生标准。

6)人才培养工作成效,包括带教本专业领域的下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参与教学课题和所获成果等。

7)作为参与人员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项。


开放教育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建设模式改革探索

摘要: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是社会学科与自然学科结合的边缘性专业。在开放教育专业建设过程中,应当掌握专业建设原则,明确针对性原则及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开放教育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相关问题,将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关注学习者实际需要作为其专业建设模式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开放教育;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建设模式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产业的兴起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健康问题及相关产学研日益受到重视,国家随即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2020年,由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引发了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社会对医疗卫生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的同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放教育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是我国卫生事业管理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重要结点,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而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发展前景。加强专业建设始终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是开放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建设。

1.专业建设原则

开放教育专业建设与普通高校专业建设存在差异,需作出精准定位,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市场性与可持续发展结合性原则: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应当遵循市场性特点,分析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市场需求。在招生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专业。学校专业建设中,应当先做好市场调研,聆听专家的指导意见,立足全局的角度进行分析,树立大局意识,使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与办学形成良性循环。在专业设置过程中,结合时代性特点,走可持续发展路径。在建设过程中,关注学科建设及学生职业生涯关系,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②针对性及学科发展原则,在开放大学专业设置过程中,易发生专业重复及结构失衡的问题,在专业设置过程中,应当综合考量。针对性原则是指针对区域产业发展设置专业,思考自身的发展优势。在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发展过程中,应当思考师资及图书资料、课程等建设因素。思考市场需求及学校实力,体现专业建设的针对性原则。

2.开放教育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相关问题

①专业定位不明确:在专业定位过程中,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一个分支,并没有在开放大学专业目录中明确定位,伴随普通高等医学学校开设公共管理专业,在专业定位上不明确、专业特征不明显。学生学习的知识较为复杂,无法满足专业发展要求。专业管理知识较为狭窄,社会适应能力差,无法完成复合型专业建设,也无法满足成人对知识的渴求,导致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特征不显著。②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内容滞后:在开放教育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关注管理学及医学内容,也兼顾信息技术及法律基础等内容,掌握临床医学内容对培养人才专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部分开放大学在医疗专业设置过程中,照搬专科及本科院校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学习书本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轨,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伴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领域发生巨大的变化,新改革经验并未写入教材,学生专业课程内容无法与时俱进。③院校扩张盲目,社会供需失衡:开放大学新生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也是如此,导致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人才与高校教育专业不匹配,发生供需失衡问题。④师资队伍落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在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应当选择与时俱进的教师,教师学历较高,思维较为活跃,理论知识扎实,但对卫生事业管理总体认知不足。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关键,为成人补充知识,让成人在继续教育过程中,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但我国目前的开放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与成人教育不符,师资队伍落后,无法满足人才继续教育要求。

3.开放教育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及改革建议

3.1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

教育部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中提出,应当建设优质课程体系,完善专业建设制度,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在开放教育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中,应当建立完善的制度,这也是开放大学建设的基础。构建全面的申报及评价制度及目标编制标准、教学体系、教学实施方案、教学管理模式、教学质量保障等对完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3.2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专业建设目标,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进行规划,对课程体系进行设置,及时对卫生事业管理教学进行改革,从而体现专业特点。将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作为导向,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大学的多数教师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但往往缺乏实践经验。开放大学应当为教师提供培训进修机会,让教师掌握管理方法,关注医学专业发展的同时,对教师的关注度往往不高,最终影响学生的专业认可度,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专业模式改革中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为开放教育奠定长期坚实的基础。

3.3关注学习者实际需要

2016年国家开放大学在申请学位授予权时,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改进,以适应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力求与《2011-2020 年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卫生事业管理人员职业化制度的要求相吻合。开放教育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习者有别于其他医学院校,均为卫生系统的在职在岗工作人员。因此,在课程设置时不但要借鉴其他医学院校的成功经验,更要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创新,如在实践环节、论文写作或调查报告中,均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选择卫生事业管理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结束语

长期以来我国卫生事业管理落后于发展需要,从社会需求层面看,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滞后于社会发展;从实践层面看,自然科学知识、报告撰写、实践能力等不尽如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化,迫切需要高等教育培育大量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较强工作能力的职业化卫生管理人才。为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应当积极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把握建设原则,明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设及改革方案,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动医药类专业建设改革,为人才顺利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星,龙茜,龙琛,薛维娜. 大健康背景下高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医学教育管理,2018,4(05):370-373+377.

[2]刘芳,张敏. 某医学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满意度分析[J]. 管理观察,2018,(22):132-135.

[3]程光丽. 浅析开放教育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J].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6(02):1-4.

项目编号:陕西广播电视大学2020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DJ-B16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